[摘 要]本文從農村財務管理規范體系建設的目標出發,簡單探討了如何建立和完善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制度,提高農村財會人員業務素質,同時,論述了鄉鎮政府在農村財務管理中的職責,強調了農村財務管理規范體系的主體。
[關鍵詞] 農村財務 規范化 管理體系 鄉鎮政府
農村財務管理不僅是一項經濟工作,同時也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是農村基層組織、思想、政權建設的需要。因此必須加強組織領導,認真搞好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并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的一項大事來抓。近年來,農村財務管理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夠規范的問題,影響了農村工作的正常運轉,所以建立和完善農村財務管理規范體系在當前已是刻不容緩。
一、農村財務管理規范體系建設的目標
農村財務管理規范體系的建設目標應是:建立責權利明晰、科學民主、運作規則完善高效的農村財務管理規范體系。
所謂“責權利明晰”,主要是指農村財務關系所涉及的國家、集體及農民個人各主體,財務管理各層次之間、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經濟責任界定、權力劃分、利益分配等要明確,責權利關系要對等。所謂“科學民主”,是指處理農村財務關系所建立的基本規則和操作規程要建立在科學的理論之上并符合民主財政和民主財務制度建設的方向。所謂“運作規則完善高效”,是指農村財務管理的運作程序和方法的制度安排要全面完整,要有較高的運作效率。應當說,“責權利明晰”是基礎,“科學民主”是核心,“運作規則完善高效”是保障。
二、制定和完善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制度
當前急需制定和完善的制度主要包括:
1.《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制度》和《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農村稅費改革,已經取消了鄉統籌和村提留,原《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制度》和《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制度》中關于鄉統籌和村提留的財務管理規范和會計處理制度必須加以修改,以適應新的財務與會計環境。
2.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1995年12月國務院曾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通知》,農業部于19%年9月下發《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提出了集體資產管理的相關制度安排的基本要求,但目前仍然停留在《通知》的形式,沒有形成專門、完善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應結合新的稅費制度的要求,盡快制定《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包括農村集體組織資產的民主管理制度、承包經營制度、資產流轉制度、財務會計制度、資產報告制度等,以規范集體資產的管理行為。
3.財務公開及民主管理制度目前雖然已有1997年農業部、監察部聯合制定和發布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督促和規范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公開行為,但應結合這次稅費改革的要求,盡快對《暫行規定》加以修改完善,使其成為正式規定以指導和約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管理行為。
4.農村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及鄉鎮政府的財務監管制度
目前,村級會計管理制度主要有三類:一是由會計主體單位自我管理;二是由鄉鎮政府統管統派;三是多元主體管理,即主管部門、村經濟組織、會計服務中心對會計人員進行多重管理,各主體共同參與會計人員管理,都有一定的權力和責任。究竟應該建立怎樣的管理體制,雖然各地可以根據實際來確定,但作為政府管理部門應盡可能地提供這樣的指導性規范。可以考慮在相關制度中提出幾種主要模式的運作框架,以指導和規范村級會計人員管理體制的安排。
三、提高農村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
農村財務管理既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又是一項業務性極強的工作。因此,穩定財會人員隊伍,提高財會人員素質至關重要。一是應健全財會人員任免制度。凡經群眾推薦,村委會上報,鄉鎮考核合格,應由鄉鎮會計管理站審批并統一頒發聘書;二是建立財務人員人事管理制度。對村級財會人員的配備、考核、聘任以及勞動報酬、崗位責任制等均做出明確規定,不經鄉主管部門批準,不得任意調換和聘任財會人員;三是對鄉村財會人員進行全面清查,建立會計人員檔案管理網絡,以便儲備和統一調配整個鄉鎮的會計人員,為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做好人力資源準備。
四、鄉鎮政府在農村財務管理中的職責
鄉鎮經管站代表鄉鎮政府行使對村財務的管理權,是村財務的直接管理者。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農業、農村的方針、政策,保證黨在農村政策的落實,管理和監督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工作,負責制定農業、農村發展及基礎設施的規劃并組織實施,負責農村會計人員的培訓服務。
鄉鎮政府介入村級組織財務管理的方式主要是指導和監管。這種指導和監管要滲透到村級財務的決策、控制和內部監督的全過程。而指導和監管的重點是程序或過程合法性、合理性的監管。
對會計人員進行管理,并通過會計人員體制的設計實現對村級組織的財務監管是鄉鎮政府介人村級財務管理的重要方式。在許多地區存在著“一任村書記(村主任),一任村會計”的不正常狀況。通過會計人員的統一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對村級財務的控制作用。
對村級組織進行審計,是鄉鎮政府機構對村組織進行財務監督的重要形式。由于大多數村級組織的管理制度缺乏健全性和有效性,加強對村級組織的審計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對沒有實行財務雙代管的村組織更應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五、農村財務管理的主體
政府雖然可以通過提供制度規范對村組織的財務管理產生影響,甚至直接介入村級組織的財務管理,但村級組織的性質決定了政府不可能成為村級組織的財務管理主體。那么,誰是村級組織財務管理的主體呢?從理論上說,村民是村級組織財務管理的主人,但單個農民是不可能成為村級財務管理主體的。
正如布坎南所說:“個人選擇對最終結果產生的集體結果的影響,似乎是通過一種較為間接和迂回的方式實現的。通過挑選的代表在有關委員會行使“選擇權”是一種重要的集體選擇方式,農民參與財務管理必須通過一定的組織加以實現,這一組織就是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所以,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才是村級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由它選出的村民委員會則是村級財務的日常管理機構。此外,由村民選舉的民主理財小組是實行村級財務民主監督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