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供應鏈物流成本控制的含義、構成出發,通過對從供應鏈的角度來降低成本進行探討,即通過供應商管理庫存(VMI)方法能夠有效地降低供應鏈中的物流成本從而降低產品價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 供應鏈 物流成本 成本控制
一、供應鏈物流成本的含義、構成
1.供應鏈物流成本的含義
所謂供應鏈物流成本,指的是與特定企業在整個供應鏈運作過程中與物流作業相關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消耗或支出。作為一種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供應鏈物流管理強調供應鏈成員組織不再孤立地優化自身的物流活動,而是通過協作共同提高供應鏈物流的整體效率。
2.供應鏈物流成本的構成
供應鏈下物流總成本主要由以下七個部分構成:(1)物流過程的研究設計、重構和優化等費用。(2)物流過程中的物質消耗,如固定資產的磨損,包裝材料、電力、燃料消耗等。(3)物資在保管、運輸等過程中的合理損耗。(4)用于保證物流順暢的資金成本,如支付銀行貸款的利息等。(5)在組織物流的過程中發生的其他費用,如有關物流活動進行的旅差費、辦公費等。(6)從事物流工作人員的工資、獎金及各種形式的補貼等。(7)在生產過程中一切由物品空間運動(包括靜止)引起的費用支出,如原材料、燃料、半成品、在制品、產成品等的運輸、裝卸搬運、儲存等費用。
二、供應鏈物流成本控制的途徑——供應商管理庫存(VMI)
1.VMI的實施方法
庫存狀態透明性(對供應商)是實施供應商管理用戶庫存的關鍵。供應商能夠隨時跟蹤和檢查到銷售商的庫存狀態,從而快速地響應市場的需求變化,對企業的生產(供應)狀態做出相應的調整。為此需要建立一種能夠使供應商和用戶(分銷、批發商)的庫存信息系統透明連接的方法。供應商管理庫存的策略可以分如下幾個步驟實施。
第一,建立顧客情報信息系統。要有效地管理銷售庫存,供應商必須能夠獲得顧客的有關信息。通過建立顧客的信息庫,供應商能夠掌握需求變化的有關情況,把由批發商(分銷商)進行的需求預測與分析功能集成到供應商的系統中來。
第二,建立銷售網絡管理系統。供應商要很好地管理庫存,必須建立起完善的銷售網絡管理系統,保證自己的產品需求信息和物流暢通。為此,必須:①保證自己產品條碼的可讀性和惟一性;②解決產品分類、編碼的標準化問題;③解決商品存儲運輸過程中的識別問題。
第三,建立供應商與分銷商(批發商)的合作框架協議。供應商和銷售商(批發商)一起通過協商,確定處理訂單的業務流程以及控制庫存的有關參數(如再訂貨點、最低庫存水平等)、庫存信息的傳遞方式(如EDI或Internet)等。
第四,組織機構的變革。這一點也很重要,因為VMI策略改變了供應商的組織模式。過去一般由會計經理處理與用戶有關的事情,引入VMI策略后,在訂貨部門產生了一個新的職能來負責用戶庫存的控制、庫存補給和服務水平。
2.VMI的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產品采購數量和采購價格的調整問題
在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的初期階段,由于客觀市場環境的影響;終端市場產品的需求可能不會因為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后而發生比較大的影響,加上買方企業不會在剛剛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后,就對供應商的采購價格做出上升調整,所以初期階段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所帶來利益大部分買方企業所攫取了,而在長期全面供應商管理庫存后,買方企業會因為自己成本的下降,買方會利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市場營銷能力來調整自己的產品銷售價格來獲得更多市場份額,獲得更多的消費者,這樣的話,雙方企業的采購價格和數量就會做出調整,調整的方式主要通過事先雙方企業簽署協議來達成,但在長期實施VMI過程中,調整的頻率可能會比較大,所以雙方企業都應該對采購的數量價格頻繁變化作好充分的準備,以免在簽署協議時產生矛盾和不信任。
(2)長期利益分配問題
長期實施供應商后,雙方企業的利潤相對于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之前,都會得到提高,但買方企業和供應商獲得利益的上升卻“不平等”,從整個供應商管理庫存實施的過程來看,供應商承擔了大部分的工作,雖然雙方企業在實施前達成協議對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所需要的投資共同分擔,但大部分的好處仍然被買方企業具為所有,這主要是因為買方企業相對供應商來說是產品的需求方,在整個供應鏈中它屬于上游企業,在整個供應鏈管理中站主導地位,在長期內,全面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的過程中,雙方企業應該對整個利潤的分配在責權對等的基礎上分配。分配可以根據雙方企業的會計財務系統根據雙方企業成本大小按比例通過簽署協議來執行,分配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實物如投資設備的分配,人員培訓的分配或者直接現金的分配也可以。
(3)實際工作的不斷調整問題
在長期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時,雙方企業的實際工作應該不斷的調整來適應整個供應商管理庫存的實施,這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產品管理應該向標準化,一致化發展:比如產品的包裝,規格及質量體系應該同一口徑,這樣不但可以減少雙方企業之間的誤會,同時對產品的售后也有據可依。
②員工交流和培訓:因為本身供應商管理庫存就是一個企業之間通過協議合作的模式,人員的交流和培訓是必不可少的,雙方企業可以定期互派員工到企業中參觀和學習,進一步熟悉的自己的合作伙伴,也可以通過員工之間的聯誼來交流企業文化,以便更好增加雙方企業之間的信任感,這些都可以通過企業之間的協調部門來執行。
③庫存系統的進一步融合,真正作到JIT化的庫存管理:如檢查周期,庫存維持水平,訂貨點水平,訂單的處理和傳送等等一系列關于庫存管理的內容應該根據雙方企業信息系統提供的準確信息不斷調整。
④倉儲和運輸配送系統:剛開始實施時,倉儲和運輸配送可以通過第三方物流形式來執行也可以通過自己原有倉儲和配送資源來執行,但雙方企業考慮長期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的話,可以考慮通過自己原有的資源來執行倉儲和運輸配送,因為這樣和第三方物流的服務相比,雙方企業的管理層更好地整合自己所有的資源,充分利用資源,減少資源的浪費和低效率。
參考文獻:
[1] 陳耀庭 田劍:供應鏈中物流成本控制的具體措施,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2)
[2] 宋 雷:基于供應鏈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經營之道,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