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鐵路建設大規模的發展和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全面實施,鐵路施工企業如何在發展的機遇中,挑戰新的計價模式,為企業創造更大利潤。此文以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為例,探索新的索賠途徑。
[關鍵詞] 工程量清單 特點 途徑 方法
建設部《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3 的頒布執行,進一步加快了我國基本建設的管理完全面向市場,促進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步伐。鐵道部為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結合鐵路工程行業自身特點,緊隨其后,先后與2007年和2009年頒布執行了《鐵路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指南(土建部分)》和《鐵路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指南(四電部分)》。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完全實行,標志著鐵路基建市場的全面開放,開創了鐵路工程造價的新格局,為市場有序競爭創造新機制,從而進一步推動鐵路大規模發展的新局面。
目前,鐵路施工企業一方面面臨大規模發展建設的機遇,一方面面臨清單計價新模式的挑戰。如何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形勢下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首要工作是認識清單計價的特點,并從其特點出發,研究探索工程經濟管理新的切入點和突破點,為索賠工作拓展新途徑。
一、工程量清單報價的特點
1. 工程數量的統一性
工程量清單數量由招標人根據設計資料計算提供。施工企業在投標階段不得隨意更改工程量,當對工程量有質疑時,可通過答疑落實澄清。這一做法,減免了各投標單位自行計算工作量的繁重任務,并且避免了工程量計算參雜不一的現象,為各投標單位提供了統一的競爭平臺。
2. 清單單價的綜合性
單價的綜合性不僅體現在費用的組成(含工程直接費、施工措施費、工程間接費、利潤及風險費用等),還體現在清單工作內容的綜合性。每一清單項目都按計價指南融含多個子目工作內容。
3. 報價的自主性
清單報價可以讓投標單位根據市場行情和企業自身實力自主報價。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從施工組織和項目管理上著手。有利于促進施工單位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改進工作效率,完善項目管理制度。
4. 清單單價的約束性
清單單價在投標文件形成文字后,直至竣工結算,將不能變動。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此單價將作為計價、變更、結算的合法依據。
二、工程量清單報價索賠的途徑和方法
目前,我國鐵路工程大中型建設項目分施工總價承包、工程總承包和施工單價承包三種模式。當采用施工總價承包和工程總承包合同模式時,除業主方對建設方案、建設標準、建設規模的重大調整而引起的變更費用和按國家和鐵道部有關政策允許調整并經原審批部門批準調整的內容可進行調整(現階段存在的也僅有因市場價格波動較大而引起的材料價差調整,且局限在材料價差變化幅度超出±5%時,才有建設單位承擔)外,其他所用風險都由施工方的總承包風險費承擔。所以索賠機會微乎其微,需要施工方在投標過程中從工程量、施工環境、物價指數等方面綜合衡量,慎重保價。但施工單價承包模式,從根本上實現了風險合理分擔。它采用量價分離,有建設方承擔量的風險,施工方承擔價的風險,且有暫定金額工程費用。實際實施中,需要施工企業造價人員在實踐工作中依據合同條件,潛心研究工程變化,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尋找創造索賠途徑。通過筆者的實踐經驗,大體可通過以下途徑著手索賠。
1. 工程量量差
由于鐵路的大規模建設,項目招標時,工程量清單的數量大都根據初步設計文件統計計算。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圖階段與初步設計階段由于設計深度的差異,勢必造成施工項目不齊全、數量不準確。針對這一現象的客觀存在,施工企業造價人員必須著力研究清單報價中的清單數量和清單項目。對于工程數量,要加強與技術人員的溝通聯系,在施工圖紙數量統計的基礎之上,更要注重實際完成數量的統計,以確保工程數量的詳實準確。通過數據齊全的工程量臺帳記錄,將實際數量與相對應的清單數量逐一對比,并根據合同約定工程量變化幅度,重新確定合理單價,以保證固定成本的收回。對于清單項目,在統計齊全施工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鐵路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指南》中的細目名稱和工程內容,理清漏項項目,在證據確鑿,事實明確的情況下,隨時取得監理單位、建設單位對漏項項目的確認,并及時根據合同文本單價確認原則,確定綜合單價,完備變更程序。圖紙外的過渡工程、臨時工程等項目,依據監理和建設單位批準的施工組織計劃,科學合理的編寫工程預算書,爭取在項目實施前取得三方確認,以免后期交纏。總之,以上各方面工作都要確保抓住時效,及時發現問題,在標準文本規定的變更時效內準時提出問題,做好簽證記錄,精心編制單價預算,完備變更程序。
2. 工程變更
在項目實施工程中,現場客觀情況的影響、建設方案規模的調整、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建設單位提出的停工、趕工等種種因素都將引起工程設計的變更。造價人員應在日常工作中,應研究透徹合同文件,強化合同管理意識,注重證據收集。證據的收集要求造價人員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主人翁態度,勤跑現場,完全掌握工程動態發展,理論聯系實際,用心鉆研琢磨,盡心發掘索賠途徑。在證據收集過程中,要做到詳實可靠,理由充分。招標文件、技術規范、會議紀要、來往信函、現場影像資料等都將是變更索賠的有理證據。在證據的支撐下,更重要的工作是將這些證據整理,依據合同和招標文件做系統分析,從這些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施工組織、技術標準、施工工藝等方面著手,逐步逐層,擺事實,講道理,以人、材、機及等方面的經濟技術比較數據說明施工單位的付出,以爭取監理和建設單位的認可。歸納總結,證據的收集要經過收集→整理→分析→篩選→提取等程序后方可變為可靠的依據。可靠的依據、客觀合理的預算編制、齊全完備的簽證資料將構成變更索賠的重要因素。
3. 政策性調整
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實施目的就是建立由政府宏觀調控,企業自主報價,市場有序競爭的造價新機制。但某些階段,由于市場經濟的波動幅度較大,先前的合同條款已完全滯后目前形勢,為保證工程質量和能效,政府部門會根據市場形勢調研總結,及時頒布文件,以確保建設項目的順利進展。如鐵道部2008年出臺的182號文,就是針對市場鋼材、水泥等原材料價格大幅度的上漲的背景而出臺的。這時,政府宏觀調控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施工企業的造價人員也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加強學習相關政府部門的政策、法規,并注重這些文件的收集整理,隨時發現、抓住政策性調整機遇。特別是自購材料、油料、人工費用的調整。此外,我們的造價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應該緊密聯系物資、財務部門,注重收集設備物資購銷合同,售貨發票。對于一些地區價格差異較大的物資,甚至還可邀請地方造價部門,做現場實際調查,得出權威的報告。機會對于每一個有準備的企業,都是同等的。細化工作,強化資料收集,是施工企業造價人員必須做牢做細的基本工作。
結束語:由于每一個工程項目都具有不同的施工和管理背景,所以各種索賠的途徑的拓展都要求施工企業的造價人員根據具體情況和合同條件,把握全局,理清思路,實事求是,堅持原則,在實踐中盡快適應新的計價模式,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利潤。
參考文獻:
[1]《鐵路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指南》.中國標準出版社
[2]《鐵路建設項目施工單價承包招標文件示范文本》.中國鐵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