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本文中,筆者首先從網絡經濟的內涵進行著手,然后分析我國中小企業在網絡經濟下發展的現狀,接著談在這種形勢下中小學企業創新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如何進行創新。
[關鍵詞]網絡經濟 中小企業 現狀 必要性 創新
一、網絡經濟的內涵
有的學者認為,網絡經濟是指建立在由現代通訊網絡、電子計算機網絡及各種資源配置網絡,所形成的綜合性全球信息網絡基礎之上的,一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一切經濟活動。它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所有經濟活動的總和。
有的學者認為,網絡經濟僅僅屬于部門經濟的范疇,是信息產業中的一類部門經濟,即指現代通信網絡、電子計算機網絡等各種網絡部門及部門內的一切經濟活動。它的內容包括:網絡建設的費用及收益,網絡商品的生產、交換與消費,網絡資源的供給與需求及合理開發和利用等。
筆者認為網絡經濟就是以現代通訊網絡、電子計算機網絡及各種資源配置網絡所形成的綜合性全球信息網絡為基礎,以網絡信息為核心資源,以信息網絡為主導工具,以經濟全球化為社會基礎,以經濟結構的扁平化為組織形式的經濟活動。是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
二、我國中小企業在網絡經濟下發展的現狀
1.網絡建設投資不平衡
我國網絡建設好的有東部沿海地區、北部沿海地區、南部沿海地區;網絡建設一般的有東北地區、黃河中游地區、長江中游地區、西南地區;網絡建設差的是西北地區。
2.網絡經濟的標準制定相對薄弱
由于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相關基礎研究及產品開發相對信息技術發達國家尚有一定差距,因此網絡經濟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相對薄弱,大部分相關網絡標準是從國際相應標準等同或等效轉換來以外,由我國自主制定的、直接與網絡經濟相關的標準幾乎為零。
3.觀念滯后
我國多數中小企業尚未認識到網絡經濟給他們帶來比大企業更為有利的機遇,還把競爭焦點定位于實體市場,沒有充分認識到知識經濟時代搶占網絡信息虛擬市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4.網絡利用率低
我國中小企業使用互聯網的程度參差不齊,應用極不平衡。大部分上網企業只是將一些基本信息如廠名、地址等掛在網上而已,很少有企業擁有自已獨立的域名網址,開展其他網絡營銷活動的更是寥寥無幾,甚至還有一部分企業雖然建起了自己的網站,但卻是空殼網頁。網絡對企業的巨大優勢與潛力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
5.人才素質不高
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高層對企業網絡的認識不夠充分,沒有樹立網絡經濟的概念。企業從高層領導到基層具體操作人員,大多沒有經過深度的培訓,復合型網絡經濟人才更是匱乏。企業員工的管理素質、技術素質難以適應網絡經濟模式下的變革。
三、中小企業如何進行創新
1.管理觀念創新
(1)經營目標觀念創新
中小企業應順應社會發展趨勢,根據國家產業政策方向,尤其是那些以資源性產品為主導的企業,更應適時調整自己的產業結構,及時進行產品的升級換代。在生產方面,注意職工保障、社會環保等問題,將我們的企業改造成“綠色”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做到“顧客滿意、員工滿意、投資滿意、社會滿意”。
(2)產品觀念創新
中小企業應發揮自己船小好調頭、決策快、敏銳于市場發展變化的獨特優勢,在細分市場的基礎上采用正確的投資策略,伺機開發新產品,而且應以高質量的產品占領市場,實行名牌產品戰略,增強企業產品形象塑造、品牌推廣、營銷整合、售后服務等產品附加值方面的競爭力。中小企業同時應加強風險防范管理,產品時刻保持生產一代,試制一代,儲備一代,構思一代。
(3)市場觀念創新
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競爭對手強弱等情況選擇發展的目標市場。如今人們的消費需求向多樣化、個性化變化,企業應在細分市場的基礎上,依據市場導向合理定位。同時變市場導向為創造市場需求,即營造時尚的消費氛圍刺激消費欲望。尤其應重點開發潛力巨大的農村消費市場。有條件的中小企業應開拓國際市場,在更廣闊的空間占領更廣泛的市場。
2.組織結構創新——圓餅結構
圓餅結構內部是固體的和確定的,而外圍則是空的和不確定的。餅圈結構規定了組織的內核,由一些業務單元和工作人員組成,而連接外圍的是市場環境、供應商、顧客以及與此共生共長的伙伴關系。餅圈結構的決策中心是董事會與總經理,若干部門或工作小組決定餅圈的四周,管理決策或命令由決策中心發散到餅圈的四周,再與市場環境、供應商與顧客進行業務聯系。餅圈結構與金字塔結構相比,組織內部價值鏈(生產、營銷等)直接與外部環境(市場、供應商、顧客等)進行業務聯系與信息反饋,業務能力可自行復制、再生和擴張,提高了組織的經營靈活性與敏捷性。
3.生產經營方式創新
(1)從大規模生產到大規模定制
在網絡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大規模生產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沖擊,數字化網絡改變了一對多的關系和生產者的統治地位,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產中。這樣,企業的產品雖然可能由于顧客的個性化定制而各不相同,但由于網絡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產的規模經濟。生產者和消費者因為工業革命而離異,現在卻由于網絡時代的大規模定制而“破鏡重圓”。
(2)從產品經濟到服務經濟
工業經濟向網絡經濟轉變,在產業結構調整上表現為經濟重心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換。服務業的快速增長使得它的產出和就業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持續上升,使服務業逐漸取得了主導地位。
(3)從實體經營到虛擬經營
虛擬企業有如下優勢:有利于技術開發,有利于資源優化組合,有利于拓展市場,有利于共同籌資,有利于精簡機構,有利于專業化生產,有利于多元化經營,有利于降低企業成本。
參考文獻:
[1]張家龍.網絡經濟發展初探:科技資訊,(2):216(2007).
[2]朱玲,許為民.《網絡組織:21世紀的新型組織模式》 [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2).
[3]徐冰.論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 [J]. 企業經濟,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