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如今,教育公平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農村教師相對于城市教師缺編嚴重、城鄉教師待遇差異過大、城鄉教師間不合理的流動、學生的“擇校”問題及區域間教師資源的不平衡等,嚴重影響著教育的均衡發展,為我國教師隊伍的擴大及改善設置了一個個障礙。隨著我們國家對教育重視程度的加大,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當然,要想全面地改進教師隊伍,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關鍵詞]城鄉教師資源配置 擇校 教師缺編 教師資源不平衡
一、城鄉教師流動探究的背景
近年來,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數量減少,骨干流失。人才的超量流出,甚至使某些流出學校骨干斷層而大傷元氣,有些學校因為專業教師缺乏無法正常開課,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骨干教師的流動造成“多米諾古牌”效應;存在教師、學生兩大主要資源的缺失,給流出學校帶來巨大危機;單向流動有違教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擴大了城鄉教育水平差異;近年來的教師流動多是從農村向城鎮發展,少有回流,這種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建立新的具體的教師流動機制,切實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二、城鄉教師不合理編排及引起的問題
1.城鄉教師編排的嚴重不平衡性
目前,教師資源分配嚴重不公平:大部分優秀教師資源都集中在城鎮比較好的學校,而像農村等比較偏遠的地方明顯存在教師資源短缺的現象,嚴重影響教育的公平性,導致兩極分化日趨嚴重,進而影響總體的教育水平。
2.城鄉教師待遇的嚴重不平衡性
城鎮老師可以按時得到自己該得的工資,而農村教師只能被一拖再拖;城鎮老師可以享受很好的待遇,而農村教師對于福利制度都沒有什么概念;城鎮教師可以得到更多的晉升機會、更多的尊重,而這些對于農村教師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這種種不平衡只會加深城鄉教師的差距,形成一條根本無法逾越的鴻溝。
3.城鄉間不合理的教師流動
城鄉間教師的不當編排造成了教師的不合理流動,大批教師由農村向城鎮流動,這種非正常的流動引起了極壞的后果。而農村教師的缺編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代課教師。代課教師不可謂不令人敬佩,他們兢兢業業,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卻是對他們的概括。我們國家也出臺了政策,對出現的代課教師進行清退,雖然聽起來有點不盡人情,卻也是為保證所有受教育者的權益。
4.“擇校”現象的日趨普遍性
針對現在城鄉教師編排的嚴重不平衡,而更多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又是充滿熱切的希望,望子成龍的他們理所當然地選擇將孩子送往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結果使“擇校”現象日趨普遍。暫不評定這個現象是好是壞,單是對學生帶來的沖擊和對教育監管的困難程度,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
三、我國對城鄉教師配置模式的現行政策
1.改革教師招聘模式,完善教師編制管理
近期從網站上發現,從2009年開始全國中小學新任教師應全部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公開招聘考試,按規定程序擇優聘用,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徑自行聘用教師,全面推行新任教師公開招聘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教師補充機制,切實保障編制緊張學校特別是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學點分散的地區、民族地區雙語教學配備教職工的基本需求。可參照縣鎮標準核定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及時調整接收流動人口子女入學較多學校的編制數,同一區域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可以互補余缺。教師招聘模式的改革,要我們看到了我國對教師資源配備問題的重視,要我們對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越來越有信心。
2.關于“聯合辦學”的思想
我們了解到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教體局確立了“建立聯合辦學機制,促進主城區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的改革發展思路,統籌協調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努力實現由“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推進義務教育在優質均衡的軌道上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包括:在聯合辦學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他們以“要素嫁接”和“增量重組”兩大策略進一步放大優質教育資源,推動崇川教育均衡發展。聯合辦學仍有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運行機制有待完善,包括投入、保障、評價、激勵等各方面的機制。二是優質同化尚需時日,尤其是名校教育理念推進困難,成為師資優質同化的最大障礙。三是市民認識尚需進一步統一,仍有一些市民對聯合辦學學校心存疑慮,尚未建立足夠的信任,“擇校”心理、“學區”概念仍然存在。
3.國家政策的出臺,要我們看到了曙光
近期,國家出臺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并進行公開征求意見,要我們對我們國家的教育改革越來越有信心,對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也看到了曙光。相信這會是我們國家教育改革的更大一步,通過這次改革,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也會更上一層樓。
(1)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縮小區域差距。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切實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問題。
(2)義務教育中的第九條提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各項資源。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教師配置等方面向農村傾斜。率先在縣(區)域內實現城鄉均衡發展,逐步在更大范圍內推進。
四、結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人才緊缺的今天,要對教育事業給以更多的重視,給與對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教師給予更多的關心。切實解決好城鄉教師間的不合理、不公平的分配機制,爭取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于農村的教育事業,相信只有這樣,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才會更好,我們的民族才會更加強盛!
參考文獻:
[1]高正緒.對農村基礎教育教師資源配置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經濟 1993.03.
[2]韓延明.教育資源配置的現行模式與改造 教育與經濟 1997,01.
[3]何深情.讓農村教師流動起來 中國教育報 2004.03.29.
[4]胡衛.民辦教育的發展與規范[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