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對中國的股市造成了重大影響。與此同時,高校大學生的投資行為也呈現出新的特點。本文針以大學生的主要投資行為--炒股為研究對象,對煙威地區四所高校的1000名學生進行了調研,分析其炒股的特點,包括炒股原因、動機等,并對學校開展的模擬股市以及學校如何規范大學生炒股行為進行調研,總結其經驗,提出如何合理引導大學生炒股的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 炒股 原因 動機 影響 建議
前言:大學生作為中國新一代的投資者,其投資主要以炒股為主。為了追逐財富,鍛煉投資理財能力,更好地進入社會,高校大學生也紛紛進入炒股行列。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高校大學生對待炒股也呈現出謹慎的態度。但是高校中不少學生仍將炒股看做是一種投機行為,一種獲得財富的主要手段,其盲目的行為給自身帶來不良后果,甚至引發諸多社會問題。本文通過對大學炒股行為的調研與分析,總結其特點并提出相關建議。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此次調研,我們主要對煙威地區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煙臺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威海職業技術學院四所高校的1000名學生進行了調研。調研主要采取問卷的形式,此次調研共發出問卷1000份,收回940份,其中有效問卷87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占94%和87%。調研內容主要有大學生炒股主要動機、資金主要來源、投入的資金量、炒股所占時間、以及炒股對生活、學校在引導大學生炒股方面的做法等。
二、調研問卷分析
1.大學生炒股現狀與特征
從炒股同學比例及年級分布情況:4所高校870名受訪對象中炒股學生有83人,占總人數的9.6%,其中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和煙臺大學的學生人數居多。主要是這兩所大學都是綜合性的大學,且經濟管理類學生占很大的比例。83名炒股學生中有大一學生10人,大二學生20人,大三學生43人,大四學生10人。大一同學主要是剛進入大學,對股市了解的比較少,所以炒股人數較少,大二、大三學生中很多同學學習相關證券知識,對股市興趣濃厚。大四學生忙于找工作和考研,對炒股關注甚少。
從炒股同學性別和專業來看,,83名炒股同學中有75名男生,占總人數的90%,8名女生,占總人數的10%。由于男生更具有冒險精神和判斷能力,以及更強的獨立意識,男生炒股所占比列遠遠超過女生。從專業來看,炒股學生中經濟、管理類學生占到85%左右,其中金融專業學生占到56%。專業是影響大學生炒股的重要原因之一。經濟、管理類同學由于在專業學習中更多地接觸證券投資,理論知識豐富,且善于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因此選擇炒股來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鍛煉自我。
從炒股同學家庭背景來看,83名同學中有73名同學來自于城鎮,占總人數的85%,只有15名同學來自于農村,僅占總人數的15%。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炒股行為與其經濟、家庭環境密切相關。大學生沒有豐厚的生活來源,其炒股資金主要以家庭為主,因此,大學生中經濟條件較好的同學炒股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從炒股形式和炒股行為是否理性來看,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90%的大學生以網上炒股為其主要形式。大部分同學炒股行為趨于理性,學生可以正確處理炒股收益和個人投資的關系,通過炒股大部分同學可以鍛煉其應變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鍛煉投資理財能力,并加強其對金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提高其承受風險的心理素質。只有少數同學處于非理性狀態,由于炒股使得其匆忙勞累,精神狀態不佳,經常面臨較大的壓力。
從炒股資金來源和資金投入量以及投資周期來看,83名炒股大學生炒股資金主要以家庭支持為主,資金投入量500元以下的有22人,占總人數的26.5%;1000到2000元的同學有29人,占總人數的34.9%,2000到4000元的同學有12人,占總人數的14.4%,4000元到5000的同學有9人,占總人數的10.8%,5000元以上的同學有11人,占總人數的13.2%。可見大學生炒股的資金量主要集中在500到4000元。83名炒股同學中投資主要以中長線為主,即2到3周為主。
從炒股時間和炒股對學業的影響來看,大多數同學平均每天花1到3個小時炒股,炒股占用的時間較多,對其影響較大。
2.大學生炒股的原因分析
通過了解到,高校大學生不參加炒股的原因主要是沒有資金和自身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相反,大多數同學參加炒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羊群效益:調查顯示80的大學生選擇炒股主要是看到其他同學炒股獲得了較高收益,出于一種崇拜和嫉妒的心態,也想通過炒股獲得較高的收益,增值財富,提升生活質量。也有的大學生是受家庭成員炒股的影響,從事炒股。
(2)提高自身能力的需要:有65.6%的同學認為炒股可以增強自身的應變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鍛煉個人投資理財的能力。通過炒股可以鍛煉生活技能,更好的融入社會。
(3)通過投機獲得經濟利益:有86.5%的同學認為炒股是一種投機工具,通過炒股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賺錢比較容易,忽視了股市的變幻莫測。
(4)理論聯系實踐的紐帶:有67.8%的炒股同學認為炒股有利于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加強對金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通過炒股可以提高其實踐能力。
3.專家及教師對高校大學生炒股的看法
通過對煙威地區高校老師及證券公司有關專家的調研,我們了解到大多數專家認為炒股是一種風險很高的投機活動。所以建議高校大學生在進入股市之前,必須要了解如何科學地投資并認識其風險,不可盲目聽信輿論宣傳和同學蠱惑,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2007年厲以寧教授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演講中明確表示反對大學生炒股,“畢業以后愛怎么炒怎么炒,何必要在這個時候妨礙學習?”,厲以寧表示,大學生更應該關注知識的學習,不可因炒股而耽誤學業。大多數教師也不支持學生炒股,認為學生炒股條件不具備,特別是資金和時間上,大學生應該遠離炒股。
4.高校對大學生炒股的引導及高校開展模擬股市的情況分析
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大多數學校欠缺對高校大學炒股的專業引導和心理輔導,對大學生炒股的不利影響尚未高度重視。有些高校開展了證券投資等選修課,但同學參與很少。大部分同學普遍希望學校可以對其行為進行更多的指導。針對我校開展的模擬股市大賽,我們對此進行深入調研,總結出此項比賽有以下弊端:開展實踐與課程沖突;宣傳不到位;期限較短,不利于偏好長線持有的同學進行投資;沒有小額交易參與,虧損無懲罰,操作可冒很大風險等。
三、對高校大學生炒股的建議
1. 從大學生自身角度而言
高校大學生應該正確地認識炒股行為。炒股是一種投資行為,并不是賭博,要適可而止。炒股也不等于理財,理財是對人一生的財務的綜合規劃,包括保險規劃、投資規劃等。炒股只是投資規劃的一種。對于大學生而言,要加強自身的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理財觀。相對于炒股而言,提升自我更為重要。對于金融專業的同學來說,在時間與經濟夢里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當地炒股,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合理把握一個度的問題。
2. 從家庭方面來而言
調研顯示,有21.5%的家長知道子女參加炒股,并支持其炒股行為,有32%的家長知道其子女的炒股行為,并表示反對;有36%的家長知道,且保持中立;其余的家長不知道子女參加炒股。對于家長而言,要通過積極引導子女樹立正確理財觀,引導其如何賺錢、花錢等。對于炒股的家長來說,應多關注子女的經濟狀況,并對子女在炒股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幫助。
3. 從學校而言
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合理引導大學生炒股行為:(1)學校老師和相關的學生組織和學生干部應該多關注班級炒股同學的情況,對其進行合理的引導,使其正確處理炒股和學習的關系;(2)學校應該設置相應的課程,例如證券投資學等課程,提高學生炒股的專業能力;(3)完善模擬炒股制度。對于模擬炒股出現的問題,學校應該采取措施完善。例如,加大宣傳力度,使同學都可以參與進來;定期開展炒股的講座,讓同學更多的了解炒股的專業知識等;(4)增加網絡教學的機會,增強實踐教學的力度,培養學生對炒股的興趣,關注股市的同時,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5)學校通過定期開展調研,及時了解學生的炒股情況,對其不良趨勢加強引導,防范于未然;(6)學校社團應發揮其作用,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完善其運行機制,擴大社團的影響力,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財觀。
參考文獻:
[1]張萌.大學生炒股現象研究,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10月.
[2]李祥麗,劉娜,何向陽.大學生炒股行為調查研究,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年6月.
[3]江海燕,丁杰.大學生炒股,狂熱背后應有的理性,教育與職業,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