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企業員工的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企業必須積極采取科學和主動的策略,建立起企業自己的健康管理制度和實施機制。企業專業、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務,可保持和改進企業員工的健康狀態,進而盡可能減少無效的健康相關性人力資源成本損失并長遠地促進企業生產力的發展。
[關鍵詞] 健康管理 生產力 企業
企業健康管理,是針對企業員工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依現有條件制定健康計劃,實施健康體檢、職業防護、飲食改善以及提供運動、休息的條件等,從而保持或改善員工身體狀況和體能。它是應用現代醫學科技和信息技術從社會、生理、心理角度來系統地關注和維護企業員工健康的一種全新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
一、企業健康管理對企業的價值
在中國企業的現有制度中,員工只有生病或受傷后才能獲得照料,但健康管理的理念卻強調預先投資員工健康知識和福利及疾病預防,企業對員工進行健康管理,能給企業帶來一系列的益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1.提高工作效率
有研究證明,企業忽略員工的健康管理,至少將使勞動效率下降25%。在美國,每個員工健康管理的費用是0.5萬美元,如果沒有這個管理,就要支出1萬美元的醫療費用。通過對有健康管理和沒有進行健康管理的兩個公司對比研究發現,讓員工處于最佳健康狀態,能夠減少企業因為生產力降低而產生的巨大損失,這一損失通常比傳統醫療費用高2—3倍。做健康管理的企業,員工人均年產出總值提高了50%以上。專業的健康管理有利于提高員工身體素質,使員工工作精力充沛、生產效率高。
2.節約人力資源成本
定期的體檢和健康教育、健康干預措施,及早發現隱患,降低發病率,減少病假和健康事假,降低病假工時和事假工時;為高層管理者提供各種特殊的健康管理計劃,保護企業核心人力資源,從而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證;通過就醫綠色通道服務,提高看病就醫的速度與有效性,減少看病的工時消耗,這些都可以減少人力資源成本的損失。
3.增進員工企業歸屬感
將健康管理作為一種激勵員工的福利待遇和獎勵手段;提供員工就醫綠色通道,解決員工就醫難的問題;企業通過健康管理體現了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提高了員工對企業的認同度及歸屬感,使員工能更加精神飽滿地投入工作。通過健康管理措施,將健康管理的理念溶入企業文化中,更能體現企業對員工的真正關心,增加企業的凝聚力,企業的形象得以提高。在企業與員工之間建立良好的融洽關系,進一步促進企業的成長和企業文化的建立,影響深遠。
4.減少企業醫療保健支出
美國密執安大學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的艾鼎敦博士的研究表明: 90%的企業通過健康管理后,醫療費用降到原來的10%;10%的企業未做健康管理,醫療費用比原來上升90%。企業健康管理對企業醫療保健相關支出做出了系統綜合考慮,統籌安排,降低企業總的醫療支出,并在了解企業員工基本健康數據的基礎上,經過系統化的分析,能夠為企業選擇更明智和省錢的醫療保險方案。
二、目前企業健康管理的現狀
企業健康管理在發達國家早已普及,而在我國,卻是一項被忽略了的國民工程。不是企業舍不得錢,而是一種管理理念的缺失。早在30年前,美國的大型企業便開始對員工進行健康管理。關心員工的體檢,對抽煙、喝酒等影響員工健康生活習慣進行限制等等。15年前,美國的大型企業又開始對員工的疾病進行管理,而將兩者綜合起來進行管理則是在2004年。美國企業對健康管理投入100元,那么,企業會得到200元至300元的回報,效益是驚人的,這種回報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均是如此。因此,目前美國的大型企業100%地對員工進行了健康管理。但在美國的中小型企業,因為資金關系,只有20%的企業對員工進行了健康管理。
目前,企業健康管理在我國方興未艾,不少企業對員工的健康管理僅停留在事后的傷病、傷殘的治療和撫恤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企業員工的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中國企業必須積極采取科學和主動的策略,建立起企業自己的健康管理制度和實施機制。企業專業、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務,可保持和改進企業員工的健康狀態,進而盡可能減少無效的健康相關性人力資源成本損失。因此中國的企業應首先充分認識健康管理與促進生產力之間的關系問題。企業對員工的健康管理投入,是有回報的。但是這種回報是隱形的、長期的,許多企業領導在短期內看不見、摸不著。健康管理做得好的企業,其事故發生率、員工的出勤率、員工的工作效果和效率、對工作和生活的滿意度、對企業的忠誠度等都會好得多。其次,企業的人力資源培訓,應增加對員工的健康管理培訓?,F有的人力資源培訓中,企業只習慣于對員工進行知識、能力、技術、工作態度等方面的培訓而缺乏相應的健康管理培訓。事實上,員工由于身心健康不佳,出工不出力給企業帶來的隱性損失,是進行健康管理的投入的三四倍。如果企業平常重視員工的健康管理,及時給員工普及各種健康常識,對員工定期體檢,許多工傷甚至于重大的安全事故,完全可以避免。第三,企業人力資源結構的不斷優化,是企業競爭力的最根本保障。將健康管理服務應用于企業員工的選、用、育、留等各個環節上及企業接班人的選擇與培養上,才能保證企業有長久的生命力。
三、建立預防為主的企業健康管理體系
1.評定員工的健康行為和健康風險因素
為了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發展要求,企業員工工作緊張、壓力繁重、作息和飲食不規律,這些因素都會成為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隱患。同一個企業的人群,作息時間、工作方式、飲食習慣、工作環境等均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同企業人群的健康風險趨于相同。系統地、連續地收集與健康狀況和影響健康狀況的各種因素相關的資料,通過歸納 、整理、分析、產生與健康相關的信息,這種健康風險因素的評定可以通過健康體檢、醫療檢查、問卷調查、生活環境監測等方式收集和了解企業員工的健康狀況和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如果能做到對這些風險因素的認識和控制,并進行合理的改善,相信企業收獲的不僅是員工的健康,更多的可能是企業組織的穩定、健康以及發展。
2.推算未來利用醫療保健服務的可能性和開銷
根據健康評定產生的健康信息,對員工的健康狀況及未來患病或死亡的危險性用各種健康風險評估工具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估、分析,包括體質評估、心理評估、營養評估、危險性評估、運動評估等。專業的健康管理方案對企業醫療保健相關支出將做出系統綜合考慮,統籌安排,降低企業總的醫療支出,并在了解企業員工基本健康數據的基礎上,經過系統化的分析,能夠為企業選擇更明智和省錢的醫療保險方案,據此也可以推算未來利用醫療保健服務的可能性和開銷。
3.針對不同健康狀況進行健康干預
提供相應的干預措施,使低風險的人保持低風險狀況,使員工學會降低高風險因素和改進健康行為。健康干預是健康管理的關鍵,即通過分析不同員工的健康信息,根據具體目標確定個性化的健康干預措施,并提供相關指導。見圖。
4.通過專業化的健康服務,減少企業因員工健康問題導致的人力資源損失
實施以健康評定為起始的對員工進行生活干預、心理支持、改變不良行為、進行健康教育等的動態跟蹤管理,達到降低員工群體健康風險、減少疾病發生率的干預效果。針對健康評估情況,做出全面有效的綜合解決方案。制定綜合解決方案后,就是實施指導。因為員工個體不一定做得標準,也可能堅持得不好,所以要實施指導。
5.通過醫學和社會心理手段提高員工的企業忠誠度和工作效率
健康管理為企業制定和實施企業健康管理計劃,不僅能夠維護服務對象的健康狀態,控制個人及單位的衛生醫療支出,更重要的是能使員工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通過醫學和社會心理手段使員工更能感受到企業對自己的關懷,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認同度及歸屬感。
6.評定企業健康管理計劃的效果和推薦未來實施戰略
企業健康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連續不斷的、周而復始的過程,即在實施健康干預措施一定時間后,需要做到監督隨訪、維護指導、記錄分析、總結評估、修正完善干預計劃和干預措施。只有周而復始,長期堅持,才能達到企業健康管理的預期效果,為未來實施戰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君石 黃建始:健康管理師[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6
[2]黃建始:美國的健康管理:源自無法遏制的醫療費用增長[J].中華醫學雜志,2006
[3]陳 菲:影響城市人群亞健康狀態的主要因素研究[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07(1)
[4]陳建勛:“ 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實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6
[5]陳 菲: 科學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t的履行[J]. 商場現代化,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