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風險投資過程中的管理監控是風險投資家對風險企業的管理參與、咨詢和監控,是減少投資風險、確保預期的投資收益率的重要手段,也是風險投資區別于其他融資投資方式的重要標志。風險投資家對企業的監控主要內容包括:對象監測、逆境識別、逆境診斷、一般對策、危機管理等5個部分。
[關鍵詞] 風險投資 風險企業家 風險企業 管理監控
風險投資過程中的管理監控是風險投資家對風險企業的管理參與、咨詢和監控,是減少投資風險、確保預期的投資收益率的重要手段,也是風險投資區別于其他融資投資方式的重要標志。風險投資家對企業的監控主要內容包括:對象監測、逆境識別、逆境診斷、一般對策、危機管理等5個部分。
一、對象監測
對象監測是指風險投資家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環節(如生產、經營、融資、決策等)進行全過程的監測。它的任務是描述企業真實狀況及發展動向。一般來講,風險投資家監測企業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1)參加企業董事會;(2)查閱企業財務狀況資料、產品資料、生產設備資料以及經營計劃;(3)向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進行咨詢;(4)了解企業所在行業市場競爭情況的變化以及客觀經濟環境和經濟政策變化等等。在這一過程中,風險投資家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企業家可能對風險投資家隱瞞了某些重要信息,特別是有關技術方面的信息。這就需要風險投資家密切關注與企業相關的技術創新情況,必要時要請有關科研機構提供幫助。
二、逆境識別
逆境識別是指風險投資家用特定的評價指標,判識企業的具體經營環節已發生或即將發生的逆境現象,如產品成本太高、市場成長緩慢、不當的財務控制,企業家無法有效管理等等。斯威庭對風險投資家所作出的實證研究(見表1)發現,風險投資家較為關注的是利潤、投資回報率、銷售額及市場占有率這4個指標,因為這幾個指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生產、管理、資金以及技術狀況。一旦風險投資家發現這些指標出現了異常的下降趨勢,便會認為企業在某個環節上出了問題。當然,對于不同的風險投資家以及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評價指標選取及重要性評估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在企業種子階段,風險投資家可能會關注知識產權問題,而在企業發展壯大階段,風險投資家則會關注供應商和客戶的變動情況。
表1 風險投資家的監控目標重要程度
均值方差
1、凈利潤1.290.59
2、投資回報率1.570.53
3、銷售額3.150.90
4、市場占有率3.710.95
注:5表示最重要,0表示不重要,4、3、2、1表示重要程度從強到弱。
三、逆境診斷
逆境診斷主要是對已被識別的各種逆境現象,進行成因分析、過程分析和發展趨勢的預測。這里,我們將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的因素分為兩類:技術問題和管理失誤。由于風險投資家的投資對象主要為高新技術企業,技術是決定企業成敗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我們將技術問題單列出來,它主要包括產品無法在有競爭力的成本下完成、產品原型測試不滿意、新技術出現使產品過時、替代性產品出現、后續新產品開發失敗等等。管理失誤是指企業管理層因企業內外環境的突變或個人認識錯誤而造成的錯誤管理行為,它包括錯誤的行銷策略、不當的財務控制、管理層內部的斗爭等等。對于企業出現的每一問題,風險投資家都要認真加以診斷,以分析哪種因素是主要的,起豐導作用的;哪些是從屬的、派生的。比如由于競爭加劇導致企業銷售額下降,風險投資家應分析這是由于企業產品成本較高,缺乏競爭力,還是企業營銷系統出了問題。
四、一般對策
一般對策是風險投資家在對企業逆境診斷基礎上,針對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采取相應對策。當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是技術問題時,風險投資家首先應判斷技術有無更新改進的必要和可能。若風險投資家認為企業技術已經過時,并且沒有開發新技術的基礎和條件,風險投資家便會考慮在適當時機撤出資本。若風險投資家認為企業技術只是在一些細節上還不夠完善,風險投資家便會利用其資訊網絡向企業提供支持和援助,以便企業及早走出逆境。當企業管理出現問題時,風險投資家首先會利用自己在財務、營銷方面的專長向企業提供幫助,比如企業資金短缺,風險投資家便有可能以擔保形式向企業提供短期資金融通。而如果企業銷售渠道不暢,風險投資家也可以幫助企業設計適當的營銷戰略。
五、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是指風險投資家應付企業逆境的一般對策不能有效扭轉逆境現象,企業陷入危機狀態(如持續虧損、市場份額持續下降、生產停頓等)時,風險投資家所采取的一種特別管理活動。它是一種“例外”性質的管理,風險投資家在企業管理層已無法控制經營局勢時,通過撤換企業管理人員,執行特別計劃等應急措施來積極介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一旦企業恢復正常,風險投資家便重新履行其日常監控職能;但如果風險投資家的措施失敗,風險投資家就不得不撤出資本,在企業出現危機時,風險投資家通常會采取的措施是撤換企業的CEO。
為了減少代理風險,風險投資家除了對企業日常生產經營進行監控以外,一般在契約中設立一些限制條款,限制企業家從事有可能損害風險投資家利益的行為,包括禁止企業家未經風險投資家同意將股份轉移給第三方;禁止企業改變經營范圍;禁止企業從事與企業主體不相關的投資業務;企業必須將流動比率、營運資金或凈值維持在一定水準;企業必須維持與同業相同水準的負債比率。
參考文獻:
[1]成思危: 成思危論風險投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焦方義 劉春燕:中國風險投資市場體系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3]蔡 莉 楊如冰:風險資本市場的生成與演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4]李松濤 俞自由:推動風險投資發展政策手段的分析[J].軟科學.2005, (3)
[5]徐憲平:風險投資的風險評價與控制[J].中國管理科學,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