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日本由于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提高了工業勞動生產率,改變了工業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加強了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對外貿易是日本綜合商社經營的主要行業。九大綜合商社直接或間接經營的對外貿易,約占日本進出口總額的一半。
[關鍵詞] 日本 對外貿易 原因 走勢
日本是一個島國,是一個后起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成了戰敗國,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但是,戰后日本經濟恢復很快。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在1968年超過聯邦德國,僅次于美國,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戰后日本的對外貿易額增長十分迅速,筆者就戰后日本對外貿易迅速增長的原因與走勢談點淺見。
一、戰后日本對外貿易迅速增長的原因
戰后日本的出口貿易額的增長尤為突出。日本出口貿易額由1950年的8.2億美元,增長到1995年的4430億美元。出口貿易的年均增長率在1950年—1995年為15.8%,分別比同期世界和工業發達國家出口貿易增長速度高11.1和11.3個百分點。這一增長速度同其他工業發達國家相比也是最高的。由于對外貿易迅速增長,日本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顯著提高。
1.戰后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是對外貿易迅速增長的根本原因。從1960年—1992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年均增長率為5.7%。大大高于同期西方工業國家3.3%的增長速度。
2.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改變出口商品結構。日本由于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提高了工業勞動生產率,改變了工業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加強了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如1978年—1983年,日本汽車工業的勞動生產率年增長率為73.1%。每小時工資為8.03美元;而同期美國汽車工業的勞動生產率年增長率為16.8%,每小時工資為19.2l美元。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以輕紡工業品出口為主,到60年代,鋼鐵、造船、化工等重化工業品逐漸占優勢,70年代汽車、家電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80年代集成電路、電子工業等高技術及高技術工業產品的出口不斷擴大。
3.政府的重視。戰后日本歷屆政府十分重視對外貿易,把“貿易立國”作為“不變國策”,而且一直把重點放在出口方面。政府制定出口戰略,從組織機構、政策措施上予以保證。日本為振興出口,1954年根據內閣會議的決定,設立出口會議。由首相和有關省廳大臣和經濟界代表人物組成。出口會議是一官民結合的最高貿易領導機構,每年召開二三次會議,商定年度出口目標,研究擴大出口的政策措施,表彰對擴大出口做出顯著成績的企業和個人。1970年出口會議易名為貿易會議,成為制定進口和出口政策的機構。此外,日本輸出入銀行和日本貿易振興會是日本政府用來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兩個重要機構。
4.利用財政金融手段扶植出口。首先,通過出口信貸促進出口的發展。日本政府通過日本輸出入銀行向出口企業或出口商提供出口信用貸款,以支持企業或出口商推動日本的商品出口。日本政府還以對外“援助”的名義,向外國政府或企業直接提供信用援助,這筆援助款項以用于購買日本商品為條件,帶動日本的商品出口。其次,對出1:1產品予以補貼。日本政府對出口貿易的補貼分直接補貼和間接補貼兩種。直接補貼主要是通過政府的財政預算撥款的方式支持企業開拓海外市場,資助因市場銷售條件或價格等因素影響而受損失的出口企業。間接補貼主要是通過降低出口關稅稅率和對某些出口商品實行退稅制來實現的。另外,日本政府還允許出口企業免稅提取出口收入的1%作為企業留成,允許企業免稅保留5%的出口利潤作為準備金,以促進出口。
二、戰后日本對外貿易發展趨勢
1.商品結構的變化
日本出口商品結構的顯著特點是工業制成品所占的比重比較大,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而且出口商品比較集中。制成品在日本出口中的比重由1970年的92.5%上升到1994年的95.6 %在制成品出口中,機器和運輸設備增長最快,從1970年占出口總值的40.54%上升到1995年的67.3%。紡織品的出口地位急劇下降。1970年紡織品出口占日本出口總值的12.46%,到1995年下降到僅占日本出口總值的2.0%。日本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棉織品、鋼鐵、人造絲織品、銅、船舶、服裝類、絲織類、玩具、人造棉織品、紡織機,它們占出口總值的55.2%,1982年—1983年日本的汽車、收錄機、自動機器、電信設備、電力機器、船舶、儀器設備、鋼管、鋼板、辦公機器10項主要產品出口占出口總值的63.31%。
2.貿易方向的變化
戰后日本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地區)的出口大體上各占二分一。不過,它對發達國家的出口總的趨勢是下降的,而對發展中國家(地區)的出口總的趨勢則是上升的。日本對發達國家的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比重,從1970年的54.3%,下降到1995年的48.6%,同期,它對發展中國家(地區)的出口則從41.3%升至51%。戰后日本的出口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基礎上,又開拓新的市場。北美和東南亞是日本兩個主要傳統市場,日本對這兩個市場的出口經常占其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1995年日本對美國、加拿大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28.9%,對西亞以外其他亞洲國家(地區)的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43.4%。
日本對美國的出口,在20世界50年代主要是紡織品。60年代以來,鋼鐵、收音機、電視機、汽車的出口數量不斷增加。日本對美國的出口大于進口,有巨額順差。日本從東南亞大量進口農礦產資源,經過加工制造成工業品后,又向東南亞大量推銷。日本對中東和西歐的出口迅速增加,尤其是在80年代初以前對中東的出口增長極快。日本對中東的出口占其出1:1總額的比重。從50年代和60年代的3%左右,劇增到1980年的14.2%。
綜合商社在日本對外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外貿易是日本綜合商社經營的主要行業。九大綜合商社(一般指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伊藤忠商事、丸紅、住友商事、日商巖井、東棉、兼松江商和日棉實業)直接或間接經營的對外貿易,約占日本進出口總額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