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智利33名礦工被困于圣何塞銅礦井下距地面700米的坑道內,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9月21日,三一重工(600031.SH)智利分公司接到了當地客戶的救援通知,并于極短的時間內將“三一制造”——SCC4000履帶式起重機安全運抵救援現場,成為了參與現場救援的兩臺吊裝設備之一,也是唯一來自亞洲的機器。
“三一重工參與智利礦難救援是偶然事件,但能夠順利完成任務是必然的。因為我們‘疾慢如仇’的經營作風就決定了,企業對客戶提出的各種需求都要做出快速反應和迅速行動。”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向文波告訴《商務周刊》,這樣的理念從1989年三一重工成立之初就扎根在了企業內部。
在短時間內快速崛起,并能夠始終跟隨市場的發展步伐,三一重工依靠的是強勁的自主研發實力。向文波告訴記者:“我們為了實現快速發展,建立起了一套以市場需求為中心,快速有效的研發轉化體系。”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三一共申請了2433件專利,擁有授權有效專利1156項。其中2009年申請603件,年增速在50%以上。在強大研發力量的支持下,三一重工根據市場需要,在短時間內研制出了中國第一臺大排量高壓力混凝土輸送泵、亞洲首臺1000噸履帶起重機、世界第一臺三級配混凝土輸送泵等拳頭產品,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以及全球最大的長臂泵車制造商。
2000年,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穩根提出“將研發與服務打造成三一重工的核心競爭力”。此后,三一重工每年將銷售收入的2%—3%投入到產品服務中,開中國工程機械領域之先河。2年之后,三一重工計劃進軍國際市場時,服務已經和其強大的研發力量以及產品線一起,成為了企業的競爭優勢。“我們實現國際化有‘三件武器’:持續創新與改進的能力、性價比優勢和售后服務優勢。”向文波告訴記者。
工程機械市場上,產品的維修與養護一直是國際巨頭忽視的環節,但卻成了三一重工初涉海外市場時的突破口。“市場有需求,我們就要快速的提供。”向文波說,“三一重工顛覆了國際工程機械行業的服務標準,不僅建立了國際一流的呼叫服務體系、GPS定位與遠程診斷體系,還創造了‘一切為了客戶’、‘疾慢如仇’的理念,把醫生護理病人的護理機制、類似于汽車行業的‘6S店’等服務模式引入到了這個行業。”
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三一重工強調“快字訣”,嚴格規定服務工程師從接到服務信息起至到達故障現場的時間,并且提出了“1天內解決全部問題”。“要比同行快,比同事快。”參與智利礦工救援的三一重工海外售后服務工程師郝恒表示,“別人的零配件48小時內能配置好的我們只要36小時;別人36小時內能抵達現場的我們只要24小時,別人24小時能做到有效維護的我們只要12小時,要做到永遠比同行更快反應。”
目前,三一重工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公司,其中包括在國內設立的31個服務分公司、300余個辦事處,以及1800余名服務工程師和1500余臺設備齊全的服務車。此外,像郝恒這樣的海外售后服務工程師,三一重工共有2000余名。“我們全球范圍內的服務體系24小時隨時整裝待命,以確保服務半徑控制在150公里以內。”向文波說。
為了支撐服務體系的順利運營,三一重工在全球設立了300多個配件倉庫,形成了總部倉庫、區域中心倉庫、二級倉庫的三級配件供應保障體系,其中儲存了價值3億多元的5萬余種零配件可供選擇,進而又形成了龐大的立體資源配置網絡。此外,三一重工為了保障配件的及時送達,還詳細計劃了公路、鐵路和航空三位一體的快捷發運方式。
“用快速有效的研發轉化體系創造‘三一速度’”
——訪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向文波
《商務周刊》:三一重工經過21年的發展,現已獲得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福布斯“中國頂尖企業”等殊榮。貴公司是如何實現“三一速度”的?
向文波: 三一重工現已全面進入工程機械制造領域,自主創新成果遍地開花。從37米泵車到72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我們只用了10年時間。從第一臺拖泵到創造492米的世界泵送高度只用了12年時間。制造“三一速度”的是,我們建立起的一套以市場需求為中心,快速有效的研發轉化體系。
早在成立之初,我們就將企業發展方向定位于,站在與國際品牌齊平的位置上,集中資源研發出面向中國本土和國外客戶需求和應用的核心技術,并在這種基礎上實行全球采購策略,選用全球知名品牌配件,使三一重工的產品品質和適用性在競爭中能夠勝出。
十余年間,三一重工已具備了將產品技術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的實力,研制成功了中國第一臺大排量高壓力混凝土輸送泵、第一臺37米混凝土輸送泵車、第一臺混合動力挖掘機、亞洲最大噸位全液壓旋挖鉆機、亞洲首臺1000噸履帶起重機、亞洲功率最大的全巖掘進機、世界第一臺三級配混凝土輸送泵、最長72米臂架泵車等。目前,三一重工混凝土機械占據了國內同類市場50%的份額,成為同類產品的第一品牌。此外,我們還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和全球最大的長臂泵車制造商。
《商務周刊》:中國近年來大力提倡“節能減排”,那么三一重工是如何快速感知這一趨勢,并做出了何種反應?
向文波: 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已成為一個世界性話題。事實上,早在幾年前,三一就提出了環保節能的概念。我們當時開發出來的動力控制節能模式由于不能隨著發動機轉速的改變實現即時調節,被稱作固態節能模式。2008年,三一重工開發的新一代動態節能模式,改變了舊模式,擁有了全功率自動適應節能、高效節能液壓以及冷卻系統節能三大核心節能技術。
目前,應用了三大核心技術的混凝土泵車、平地機、攤鋪機等工程機械產品可平均節能20%以上,累計為國家節省燃油約26萬噸、液壓油390萬升、鋼材1.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2萬噸、二氧化硫排放4144噸;節省資金17億元。2009年,三一重工在國內首次將混合動力概念引入到工程機械的節能研究中,并開發出了首臺國產混合動力液壓挖掘機,比傳統挖掘機節能30%,效率提高25%。此外,三一重工還制造出了雙動力驅動的全球首臺節能環保旋挖鉆機。
我們的環保技術已經獲得了國內外多項認可。2008年,我們的動力節能技術獲得了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目前為止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獲得的唯一的節能技術一等獎。這一技術隨后被陸續推廣應用到挖掘機械、樁工機械、起重機械、港口機械等三一系列產品中,每年節省燃油費可達到數十億元。
11月13日,由三一重工執行總裁易小剛主持開發的節能發明專利“一種混凝土輸送泵的節能控制方法”,在第12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上獲得了中國專利獎金獎,我們成為了工程機械行業首個獲得該獎項的企業。相較于國外第一品牌,我們的節能型混凝土泵車平均每年可節省燃油12噸/臺,2007—2009年已累計應用于8578臺產品,共節省燃油18萬噸,減少廢氣排放59萬噸,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1.7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