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不斷被國際礦業巨頭“掐住脖子”的中國鋼鐵企業來說,鐵礦石自給率達到60%的鞍鋼集團無疑具有標桿意義。今年以來,鞍鋼在國內外大動作不斷,是這場突圍戰中當之無愧的“急先鋒”。
鞍鋼旗下的礦業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鐵礦生產企業,目前擁有6座露天和1座井下鐵礦,占全國礦石產量的6%。資料顯示,其自產鐵礦石成本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10%,鐵精礦低于進口價格30%,具有較好的效益優勢。今年與攀鋼的重組獲國資委批準后,鞍鋼站在了一個新起點上。業內人士認為,接下來如果鞍鋼和本鋼的重組也能得到實質性推進,新誕生的“大鞍鋼”將超越河北鋼鐵集團和寶鋼集團,成為國內鋼鐵業的第一大航母。
2009年,國內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已接近70%,比2008年上升1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納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的68戶大中型鋼鐵企業在2009年實現利潤553.88億元,比上年下降31.43%,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在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中的被動地位。今年,三大鐵礦石生產商還將已經執行了近30年的年度長協定價機制改為季度指數定價機制,中國鋼鐵企業不得不承受史無前例的超高成本。多家機構均認為,2011年鐵礦石價格的上漲預期明確。
在此背景下,今年3月11日,鞍鋼老區鐵礦山改擴建規劃項目正式得到國家工信部批準。根據規劃,到2015年,鞍鋼的鐵礦石年產量將達到6200萬噸,鐵精礦年產量將達到1800萬噸以上,分別比現有規模增加1700萬噸和300萬噸;到2020年,鞍鋼的礦石產量將在現有規模上翻一番,自產鐵礦石將滿足屆時生產需求的75%以上。
在夯實國內基礎的同時,鞍鋼加大了國際化的步伐。三年前,鞍鋼與澳大利亞金達必金屬公司合資成立卡拉拉礦業公司,共同開發澳大利亞鐵礦石資源。今年7月1日,鞍鋼增資金達必計劃通過所有審批,并完成配股程序。鞍鋼進行1.6206億澳元(折合人民幣約7.4億元)的配售交易后,在金達必持有的股權比例升至36.28%,成為第一大股東。目前,總耗資5.34億澳元的卡拉拉鐵礦石項目已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預計將在明年投產。
有了鐵礦后盾,鞍鋼今年還拉開了海外投資建廠的帷幕。5月14日,鞍鋼宣布與美國鋼鐵發展公司簽訂三個投資合作備忘錄。隨后的四個月時間里,鞍鋼沖破美國保守派議員設置的重重阻力,9月15日與美國鋼鐵發展公司簽署合資公司運營協議。雙方合作的首座螺紋鋼廠總投資額為1.68億美元,其中鞍鋼持股比例為14%。在海外聯合投資建設鋼廠,特別是在美國以股權投資方式建設鋼廠,這對于鞍鋼來說還是第一次。相關資料顯示,鞍鋼未來國際化的戰略投資重點是鐵礦石資源豐富和具有鋼鐵需求增長潛力的發展中國家。借助此輪國際鋼鐵制造商整合浪潮的東風,以鞍鋼為代表的中國鋼鐵企業開始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