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版的《福布斯》雜志在其今年的9月刊評選出了亞洲50強上市企業,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600875.SH,01072.HK)首次上榜排在第13位,同時也是國內唯一入選的發電設備制造企業。在入選理由中,《福布斯》給予的評價是:“憑借在核電、風電以及高端水電制造的領先優勢和突出的市場占有率,東方電氣正在以最佳方式闡述中國的新能源故事。”
關于東方電氣的故事起始于52年前的德陽水力發電設備廠,1984年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成立,并在2009年正式施行董事會試點,包括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8家公司和兩間工廠組成“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在名稱的幾度變更背后,是這家央企日漸強壯的身姿。目前,東方電氣是中國最大的發電設備制造和電站工程承包特大型企業集團之一,其發電設備年產量已突破36000兆瓦,并連續6年位居世界首位。
東方電氣發言人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總結道:“總結50余年發展歷程,我們主要是抓住優勢產品的技術更新與換代,緊密推進產品的結構調整;關注‘新興能源’領域,以及拓展一切與集團現有產業相關聯的領域,增強了全集團在發展壯大中的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實力。”
近年來,東方電氣跟隨市場變化,已將業務調整為“多電并舉”的產品格局,即具備大型水電、火電、核電、風電、燃氣發電等發電設備的開發、設計、制造、銷售、設備供應及電站工程總承包能力。而在市場、政府政策以及自身使命的合力下,東方電氣的“多電”又有著各自的發展軌跡。
“我們堅持綠色動力原則,未來側重新能源業務發展,主要是核電、風電業務。”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龔丹曾在采訪中表示。目前,東方電氣是國內唯一同時具有EPR、AP1000核電站核島重型設備和常規島汽輪發電機組生產能力的企業,今年前三季度,東方電氣核電設備收入為25.8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倍。目前,東方電氣核電在手訂單超過400億元,據此估計,東方電氣2010年和2011年的核電設備銷售收入將達到44億元和83億元。
作為設備提供商,東方電氣在核電上的能力深耕還產生了寶貴的外部價值,直接帶動了中國本土核電產業的整體發展。“目前我國核電站主設備用大型鑄鍛件的制造能力和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國內已建成的核電站,其主要的大型鍛件都由國外供貨或由國外提供技術支持。”該發言人說,“作為設備承制商,東方電氣處于整個商務合同的中游。我們一直與電站投資方聯手,在原材料的研制上勇于支持供應商大膽探索,大力推動了核電設備用原材料國產化研制的進程。”
11月22日,本土企業寶銀公司的第一支核電用690U型管成品管成功下線,該產品是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中的關鍵特殊材料。該發言人告訴記者:“當成品管的各種物理性能指標經過測試,符合標準,我們即將寶銀認定為合格供應商,而不是遵循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約定俗成——輕視中國本土產品。”
被龔丹稱作另一生力軍的風電業務也正以“風一般的速度”發展。2010年前三季度,東方電氣的風電設備收入為59.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據估計,東方電氣2010年有1250臺風機可確認收入,全年收入預計為88億元。
11月9日,上述信息公布后一周,東方電氣呼倫貝爾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呼倫貝爾經濟開發區舉行了開工奠基。該項目總投資3億元,主要從事風力發電機組及其配件的組裝項目,預計2011年年末投產,達產后年新增工業產值32億元。
“除了對大型水力發電設備和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設備的研制,我們還對傳統火電進行技術更新換代,向用戶提供的基本上都是高參數、低排放、熱電聯供的產品。”該發言人透露,東方電氣還將實現60HZ系列產品的研制,在實施“走出去”戰略時,將其推廣至印度、越南、伊朗等傳統市場,并積極開拓中東、東歐、南美、非洲等新市場。
此外,依托在發電設備制造方面的傳統優勢,東方電氣正朝著太陽能光伏、電力電子產業等新興領域擴展,而這些方面的發展,極有可能在未來突破東方電氣傳統的“多電”格局。
“我們在現有產品、技術的基礎上,正在大力發展電力電子產業。”該發言人說,“我們將以自主開發的大功率高壓變頻技術為基礎,形成風電、太陽能發電變頻裝置的規模化生產。另外,圍繞新能源和節能減排技術,我們還將積極介入海水淡化設備、電動汽車驅動系統、煤氣化裝置等新產業。”
在穩固現有格局的同時,東方電氣在《2009年社會責任報告》里為自己設定了中期發展目標:實現發電設備一業為主到重大技術裝備多元并舉的變革式發展,把東方電氣打造成為擁有多個重大裝備制造產業板塊的綜合性裝備工業集團。
為實現這一目標,東方電氣正在“內外兼修”。在內部,東方電氣提出的是“加大產業、產品、組織結構的調整力度,優化資源配置”;對外則是“充分運用品牌、技術、資金、人才及產業帶動能力的優勢,積極推進跨行業、跨地區、跨國境、跨不同所有制的并購重組”。
與此同時,東方電氣還啟動了為其“工業帝國”配套的服務體系。“我們將通過控股、參股等方式向相關金融領域滲透,不斷拓展金融業務范圍,形成現代金融服務能力;加快處置盤活非主業資產,集中資源發展物資供應、大件運輸業務,形成現代物流經營能力。”該發言人表示,這個體系中將包括成為國際貿易的集成供應商和服務商,形成完整的設計-土建-安裝-調試-施工管理體系。
但征途上滿是荊棘。“我們在發展環境分析和競爭力分析中發現,阻礙企業未來發展的主要問題將是:主導產業板塊中,產品發展的增長空間受限,贏利增長速度減慢;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周期較長。”該發言人表示,東方電氣正在努力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加快構建集團的自主創新體系,全面掌握發電裝備制造的核心設計技術以及核心部件的制造技術,并通過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究院所,形成有東方電氣特色的創新體系。
據悉,多個由國家有關部委批準的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目前正在東方電氣緊鑼密鼓的實施中。比如“透平核心試驗設施-多級透平試驗臺”建設項目已全面完成并通過了驗收,由東方電氣興建的大型冷熱態試驗基地也即將竣工,其中包括一套能適應熱功率3MW鍋爐燃燒冷熱態研究試驗的試驗臺,一個熱功率為2-3MW、國內最大的CFB燃燒試驗臺,它們將在熱態試驗、燃料試燒、石灰石脫硫、傳熱試驗等方面,為大型清潔高效能源設備的研制提供試驗佐證。
“2009年以來,我們已針對前瞻性、共性技術進行研發。”該發言人說,“東方電氣中央研究院正投身于新興能源產業領域的研究,其中的機器人實驗室、電動汽車驅動系統實驗室、超導實驗室、煤氣化實驗室、質子膜燃料電池實驗室、各種儲能電池實驗室都先后開始論證、規劃和建設。”數據顯示,2009年東方電氣全年科技經費投入超過12.4億元,是“十一五”之初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