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中關村的大街上,或者在北京地鐵里,你能隨處看到聯想樂Phone“樂自由我”的廣告,不明就里者也許會以為這是一家手機廠商,實際上用聯想集團CEO楊元慶的話說:“PC依然是聯想的核心業務,但我們要警鐘長鳴,要時刻有風險意識,我們覺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會對傳統PC行業是一個挑戰。”
的確,“移動互聯”是2010年聯想集團(00992.HK)無可爭議的關鍵詞。1月份在CES大展上發布樂Phone概念產品,5月份正式發布樂Phone及其應用軟件商店“樂園”,11月召開移動互聯開發者大會,宣布大舉投入把“樂園”打造成為最適合中國用戶和中國開發者的軟件商店,聯想讓人們再次看到了楊元慶那股子說干就干的雷厲風行。眼下聯想正在“舉全公司之力”做這件事,楊元慶介紹說:“我是最高的負責人,研發的保障是老賀(指聯想CTO賀志強)負責,營銷的保障是(聯想中國區總經理)陳旭東負責。”
最近的季度財報顯示,聯想的PC業務形勢不錯,連續4個季度增長最快,在俄羅斯、印度以及拉美等新興市場都大幅提升了市場份額。但PC行業的成長性已經放緩,楊元慶注意到,自蘋果iPad推出后,筆記本電腦的銷售已經受到抑制。他說:“我不認為iPhone、平板電腦會取代PC,尤其在商用上傳統的PC依然還是主要工具。但是從成長性來看,移動互聯網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領域。”
這也是整個PC業界的共識。蘋果公司早年也是一家PC企業,而在其證明做手機無論從軟硬件產品還是應用平臺都能比傳統手機廠商更有創造力時,聯想、宏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機,戴爾和惠普宣布即將推出,后者還收購了老牌智能手機商Palm。
楊元慶宣布,聯想不僅要大力投入做樂Phone,還要馬上推出樂Pad。按照聯想的說法,樂Phone最早的預研可以追溯到5年前聯想研究院就開始研發智能手機,2006年聯想開發出基于Linux、可實現Wi-Fi上網并有瀏覽器和Office處理功能的第一代“原型產品”。2008年,聯想做出了樂Phone的前身——“燈塔”(Beacon)。2010年1月,聯想在美國CES上推出了樂Phone。
聯想毫不諱言自己的目標是做中國的蘋果公司。楊元慶說:“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不但需要有一個開拓者,而且需要像蘋果這樣的公司,能夠把那些‘珍珠’(應用和內容)串起來的公司,聯想就想做這樣的企業。”而聯想老帥柳傳志也已放出豪言,要在中國“與蘋果iPhone背水一戰”。
聯想的企業文化中有一條是“說到做到”,敢于放言與蘋果在中國PK,聯想的底氣就在于本土優勢。“中國市場比美國大,應用也是不同的,我們會利用我們的品牌優勢和渠道網絡的優勢。其他廠商的渠道網絡是不能跟我們比的,他們只是在中心城市建一兩個專賣店,我們在鄉鎮這一級都在考慮建立專賣店了。所以我們非常有信心。”楊元慶強調,“聯想在中國的品牌、渠道與運營能力是蘋果公司不能比擬的。”比如在與運營商合作方面,蘋果僅能借道中國聯通,而聯想先是在5月份聯姻中國聯通推出WCDMA版樂Phone,9月底又結盟中國電信推出CDMA版樂Phone,11月的移動互聯大會上,聯想CTO賀志強透露,與中移動合作的樂Phone也將很快推出。
其次在渠道運營方面,5月份聯想發布樂Phone時宣布,樂Phone的渠道包括聯想的PC渠道和聯通、電信的營業廳,共計約1萬多家門店。相對于蘋果僅僅通過數量有限的專賣店和聯通門店,聯想具有數量級的優勢。在價格上,樂Phone定價也僅僅相當于iPhone價格的一半。柳傳志的想法是:“樂Phone上市的第一年,即使有利潤我們都不要,重要的是市場份額。”而楊元慶更是對聯想發動的這場營銷戰役充滿信心,“最關注的問題是銷量,銷量不上去,開發者怎么能夠賺錢?”
除了規模,楊元慶目前關注的另一個重點“當然是應用和內容的培育孵化”。智能手機行業的競爭焦點已經由硬件轉向了應用體驗,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樂Phone在硬件配置上與iPhone已等量齊觀,需要追趕的正是應用體驗,而這需要聯想像蘋果那樣成功搭建起一個螞蟻雄兵的應用產出平臺。蘋果公司的應用商店App Store由“iPod+iTunes”音樂商店模式獲得靈感,2008年3月,蘋果正式對外發布了免費下載的應用開發包(SDK),供第三方應用開發人員開發針對iPhone及iTouch的應用軟件。同年7月11日,蘋果App Store正式上線,此后這一平臺的成功令喬布斯都感到吃驚。至今蘋果App Store年收入近24億美元,應用數量已增長至逾30萬款,其中iPad應用約為3.8萬款,且數字還在不斷刷新。
App Store的成功使蘋果從一家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商轉型為以iPhone終端為基礎的綜合性內容、應用服務提供商。聯想要想在中國復制類似蘋果的成功,也必須由終端廠商向服務提供商轉型,搭建起“樂Phone+樂園”的雙贏平臺。
聯想“樂園”自今年5月推出至今的半年時間里,一共聚集了2774名個人及團隊開發者,542名企業開發者,累計收到開發者提交的2000多個應用,最終成功上架的應用也超過了1000個。雖然這一數字與蘋果還不在一個數量級,但聯想有信心在面向中國市場的應用開發方面“比蘋果做得更好”。11月,聯想推出了針對“樂園”的四大發展策略,并宣布專為“樂園”的開發者投入1億元扶植基金。“這只是首期投入,錢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楊元慶如此表態。
聯想“樂園”的目標是打造一個“端到端、可信賴、上規模”的應用平臺,為此它從支付、結算、安全、廣告平臺支持等方面訂立了富有針對性的游戲規則。聯想樂phone應用與服務部門總監毛世杰對《商務周刊》介紹,針對不少國內開發者忌憚于國內盜版現象嚴重而轉到海外掙錢,聯想推出了“應用內支付”(用戶在應用過程中再付費),以及綁定SIM卡或IMEI號的安全保障措施。
在賀志強看來,中國人在開發本土化應用方面的空間很大,比如支付方式,美國人喜歡綁定信用卡,中國人就喜歡第三方支付。“聯想的應用商店以及相關平臺是完全為中國服務的。”他說,“我相信以我們的思路做下去,3年之內聯想的應用商店模式一定會在業界有一個清晰的形象定位。”
除了“珍珠鏈”,楊元慶對聯想的移動互聯事業還有另一個比喻:“在3G的高速路上,我們將為大家提供適用于搭載各種貨物的車輛。”定位于造車的聯想,目標是移動終端營收在5年內趕上PC,這是一個聽上去很“給力”的目標。
“移動互聯現階段必須是‘端到端’模式”
——訪聯想集團CTO賀志強
《商務周刊》:我們知道在應用軟件商店方面比較領先的是蘋果的App Store,你們覺得它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有哪些?還存在哪些不足,其中能否看出聯想可以有作為的地方?
賀志強:應用商店有三種模式,一個是端到端的優化,從操作系統到終端平臺是統一的,所有的應用都是圍繞這個終端優化,比如蘋果;一個是Google的模式,單一平臺支持多種終端;另外一個是運營商模式,即多平臺、多終端模式。我個人認為,移動互聯網現階段必須是針對單一的終端產品不斷持續優化,才能夠讓用戶得到最好的體驗。Google模式的挑戰我有一個最生動的案例,各種類型的終端,5000塊錢一部的終端也有,1000塊錢的也有,我是一個應用開發者要寫一個游戲,我應該照哪一個終端的分辨率和性能來寫?這是Google模式最大的挑戰。
聯想的模式,我們希望端到端的構建一個系統,讓最終用戶和開發者都感覺很簡單,比如說我的系統就是針對樂Phone,性能、分辨率、交互的需求都非常明確,你就照著這一個設備寫應用,照著1G內存和800的分辨率優化,一定很舒服。
《商務周刊》:都說蘋果的模式是一種封閉的路線,Google是一個開放的路線,在你們看來,做應用商店平臺應如何來理解開放和封閉路線的前景?
賀志強:所謂的開放和封閉都是相對而言,蘋果的封閉我認為也是一種半開放,因為它的SDK是免費給所有的開發者寫應用的,只不過它的操作系統只能夠它自己用。Google的Android是一個開源的操作系統,但平臺其實也不叫開放平臺,因為它后臺的服務跟Google綁定很深,必須得到Google的認證才行,所以Google也是半開放。我覺得沒有絕對的優勢和劣勢,只有自己的特點。樂Phone用Android是為了節省開發的成本,如果換一個當然也可以,但是開發者又要學一套新的東西,他們不太喜歡。我認為一個操作系統應該要相對穩定,基于Android的樂Phone OS會根據用戶的需要在適當時候進行升級。
《商務周刊》:從做PC到做移動終端和服務,在這個過程中聯想有哪些經驗和挑戰?
賀志強:我覺得前面從研究開發一直到服務平臺的建立,一直到銷售,肯定各個環節都有不同的挑戰,比如說我們傳統的PC銷售渠道,賣樂Phone、樂Pad對他們來講肯定是一個新的事情。另外,樂Phone本身也需要有不斷優化和進步的過程。反而,我覺得在跟服務緊密結合這一塊走得還是比較順的。包括客戶要認識聯想是一個高端智能手機的提供商,這需要有一個很長的教育過程,我覺得這可能是我們現在工作的一個重點。
另外一個工作重點,就是怎么能夠持續保證我們明年年底或者什么時候推出來的產品,大家還能覺得很驚喜,持續不斷的保持領先地位。我相信下個季度樂Pad和U1肯定也會非常不錯,但是怎么持續,這就需要有一個持久的競爭力的構建,這是我需要重點關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