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念誤區(qū)
我想運動,可一個運動項目也不會
從風靡全球的健身走、慢跑、走跑交替,到有中國特色的放風箏、扭秧歌,再到因地制宜的騎自行車、爬樓梯、跳繩或登山……哪一項不算運動?并且,現(xiàn)代科學研究已經(jīng)證明,此類能帶給我們身心愉悅的“輕運動”比專業(yè)、高強度運動對健康更有益。
眼下,一些運動品牌已經(jīng)針對這種新興的“輕運動”風潮推出了運動裝備,如李寧的“都市輕運動(Urban Sports)”產品系列。李寧的運動專家在經(jīng)過長期調研和考察國人的運動傾向和方式后,認為中國城市人普遍需要的體育產品主體不是某一運動項目的專業(yè)賽場裝備,而更多的是多功能、多場合使用的復合型產品。比如—雙鞋,既可以跑步穿著,也可以打羽毛球穿著,還可以休閑穿著,它可以有效應對城市復雜的運動環(huán)境變化。這便是考慮了因運動項目掌握不多而引發(fā)的國人對運動裝備的“特殊需求”,所以,你還猶豫什么呢?不會打籃球、踢足球的人不止你一個。
普通人鍛煉身體,不需要指導
不可否認,自發(fā)、自覺、隨意地鍛煉身體,也能取得健身效果,但對于有特殊健身需求的人,如減肥、健美等,就需要專業(yè)人士的建議了。一方面避免運動性疾病和損傷,保證運動安全地進行;一方面使得運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運動處方制訂后,并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應根據(jù)身體健康情況祀運動能力的改變,必要時進行調整。
對于那些常去健身房的人來說,最壞的習慣之一就是把健身房巡視一圈,試圖照著周圍人的樣子做。要知道這樣的依葫蘆畫瓢不僅不會給你帶來好處,因為很可能那個器械并不適合你;甚至還會傷害你的健康,因為控制不好強度會傷害你的肌肉、拉傷關節(jié)。所以,如果你對器械有興趣,一定要先聽聽教練的意見。而這,是很容易做到的,現(xiàn)在,每個健身房都有教練巡場,沖上去,攔下他們,向他們提出你的所有疑問,包括你認為最弱智的那個。
行動誤區(qū)
運動量越大越有益健康
有關研究資料證明,有益健康的運動范圍很廣泛,但運動強度都較小。因地制宜,每周耗2000卡熱量的低度運動最有益于健康。這些運動包括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爬山、健身操、太極拳等有氧體育運動,它們是健身的首選。相反,像賽跑、舉重、投擲、跳高、跳遠、拔河等速度快、爆發(fā)力過猛的無氧體育運動,不宜用作健身保健。
運動必然伴隨不適和痛楚
運動的目的是為了身體健康,心情舒暢,而不是為把自己鍛煉成經(jīng)得住敵人嚴刑拷打的革命戰(zhàn)士,所以,別以為你咬牙運動后身體的劇痛是一件值得表揚的事兒。事實上,可能恰恰相反——肌肉過度疼痛只能說明你鍛煉過度或訓練不當。
尤其是當你在運動中出現(xiàn)眩暈、胸悶、胸痛、氣短等癥狀時,應立即中止運動,必要時應到醫(yī)院進行查治。如果不是身體原因,那你就應當及時改正自己的運動方法了。
運動后一定要喝運動飲料
運動飲料的廣告都很帥、很酷,但事實上,普通飲用水已含有身體所需營養(yǎng),盡管它滿足不了你對號入座的想象。只有那些每天運動不少于90分鐘的人才確實需要喝含有鹽分的水。而至于“運動飲料能使肌肉發(fā)達”這種事兒,請你當作天方夜譚來聽。
減肥誤區(qū)
出汗越多,堿肥效果越好
人體在運動時會產生大量的熱能,從而導致體溫升高,出汗是散發(fā)熱量和降低體溫的方式之一。運動后,人體失去部分水分,確實會讓體重減輕。這會讓很多人運動之后去稱體重時欣喜若狂,以為自己消耗了多少脂肪,而實際上,這和脂肪燃燒并無多大關系。你一瓶水下肚,重量就回去了。
運動強度越大、減肥效果越好
研究表明,體內脂肪的減少取決于鍛煉時間的長短,而不是鍛煉的強度。因為各種鍛煉開始時。首先消耗的是體內的葡萄糖,在糖消耗后,才開始消耗脂肪。如果你從事劇烈運動,可能還沒等到消耗完葡萄精時,你就已經(jīng)筋疲力盡了,哪還能堅持到消耗脂肪的階段呢?
只有運動持續(xù)時間超過大約40分鐘,人體內的脂肪才能被調動起來與糖原一起供能。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脂肪供能的比例可達總消耗量的85%。可見,少于大約40分鐘的運動無論強度大小,脂肪消耗均不明顯。只有較緩慢而平穩(wěn)的持久運動,如慢跑、走路等,才能消耗更多的熱量。
心率強度可作為運動強度合適與否的一個衡量指標。如心率達不到最低心率,說明運動強度不夠;如果超過最高心率,說明運動強度太大。其推算公式是:最低心率=安全心率×60%;最高心率:安全心率×90%;安全心率=220-年齡數(shù)。對于運動減肥健身的人來說,運動時接近最低心率就可以_了,這樣的運動強度不僅能達到減肥的目的,而且對增強心血管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都很有益處。
運動減肥有全身或局部的選擇
能量消耗的概念是整體的而非局部而言,運動減肥決不能和塑形相提并論。那么,局部運動能否減少局部脂肪呢?第一,局部運動消耗的總能量少,易疲勞,且不能持久;第二,脂肪供能是由神經(jī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調節(jié)控制,但這種調節(jié)是全身性的,并非練哪個部位就可以減哪個部位的脂肪,而是哪里供血條件好,有利于脂肪消耗,哪里就能減肥。例如,運動—段時間后,腰圍不見小多少,可臉頰卻消瘦了'原因就在于此。運動消耗的熱量大于攝入的熱量,就會導致全身脂肪的減少,而不會只減一個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