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馬來西亞財政部第一副部長拿督林祥才對中國進行了為期六天的官方訪問。與他隨行的還有馬來西亞交易所、馬來西亞益資利投資銀行(ECMLibra)等機構負責人。林祥才此行的目的很明確:推介馬來西亞市場,促進中國企業到馬來西亞投資、并進一步加強經貿融資。這位大馬華裔林祥才,欣喜地看到了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很后悔當初沒有在上海投資”。相比從政,他坦言自己更喜歡做生意。大馬參政二十余載
林祥才出生于馬來西亞檳城威省南部的小鎮爪夷(Jawi),祖籍是廣東潮陽。他自幼獨自離開家鄉,到檳島的一個工業學院求學。沒有了父母親人的相伴,林祥才開始在獨立生活的道路上接受磨練。
雖然在學校都是以學業為重,但是林祥才卻按捺不住對從商的渴望,積極學習經商之道和會計知識,極力拓展人脈,結交朋友。畢業以后,林祥才到吉隆坡發展,開始學著做生意。電力工程專業出身的他先是任職于建筑公司,靠著拼搏精神及負責任的態度,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林祥才得到了公司高層的信任。27歲時他就開始代表公司到東京洽談生意,28歲便晉升為公司總經理,統領一群工程師。與此同時,他也得到了眾多同行的支持,擔任馬來西亞電業公會會長6年之久。林祥才所創辦和管理的公司都有不菲的業績,他也迅速地成為馬來西亞公認的企業界翹楚。
林祥才的父親是政界的元老,對于政治從小耳濡目染,這自然也引發他關注政治、產生參政的念頭。1993年,林祥才開始投身政治,于1995年選為國會議員,1999年大選后出任交通部政務次長,之后便先后掌管馬來西亞新聞部、旅游部,職位晉升為副部長,直到現今擔任財政部第一副部長。而在他的政治仕途上,林祥才也交出很不錯的成績單:他極力推介馬來西亞旅游,動員大馬官員學習華語:他對華語電臺言論空前開放,成為如今緊扣時事的熱門節目。
對于“商而優則仕”,林祥才認為這很值得鼓勵。“商人經過市場的磨練,對民生、對民心、對宏觀和微觀問題都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說,他們是帶著豐富的經驗投身政治,可以迅速發揮所長。”林祥才之所以從政,一方面是“家傳淵源”,一方面也的確抱有使命感。
后悔沒有在上海投資
放眼國際社會,華裔參政早有風生水起之勢。“就比如馬來西亞,錄取的華裔公務員人數正在逐年攀升。以公共服務領域為例,與10年前華裔行政及決策官僅有3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8年新任此要職的華裔人士已有18人,而去年該數字更是史無前例地飆升至61人。”林祥才認為,華裔已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在多國政治舞臺上初放異彩。
至于有意從政者,林祥才也不吝嗇分享成功之道。“政治人物必須很有耐心地幫助人民解決問題,建立起親民形象,否則會被視為驕傲自大,大選中就會被選民唾棄。”他覺得政治人物要得到民心,就一定要付出極大的耐力與恒心,敢于面對群眾,服務社會及協助人民,方可獲得百姓的支持與擁戴。“做生意則不然,比較自由。”
我們采訪林祥才的地點是上海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林祥才向我們談起第一次來上海和今次來上海的不同感受。“今非昔比!這家酒店正是我朋友投資的,第一次來上海時它還沒有影子,現如今生意如此火爆。真后悔當初沒有在上海投點賀!”
林祥才笑著說,浦東是中國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早前他在擔任旅游部副部長時,為推介馬來西亞旅游幾乎跑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看到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既驚喜也驕傲。
力推馬來西亞市場
近年來,中國與馬來西亞之間合作日益密切,中國已經躍升為馬來西亞第一大貿易合作伙伴,馬來西亞則是中國在東盟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與馬來西亞之間在金融領域的開放舉措日漸增多。2010年6月,中國銀監會與馬來西亞證監會簽署協議,使得中國具有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獲準提供投資于馬來西亞資本市場的中國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Investor,簡稱QDII)產品。目前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也已實施,中國外匯交易市場還推出了人民幣與馬幣的交易品種。
林祥才此行的第一站便來到了北京。他和隨行人員一同拜會了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希望中國能夠對馬來西亞開放更多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Fo reign InstitutionaIInvestors,簡稱QFli)。“現在只有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可以通過QFII投資中國,馬方覺得該行作為政策性機構,并非最合適者。”林祥才認為,中馬之間投資增長潛力很大,他希望中國能夠批準幾家專業的基金,作為QFII投資中國。
作為此行收獲之一,中國本土綜合性咨詢公司和君咨詢、大成律師事務所與益資利投資銀行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未來將在IPO、跨國投資與并購等領域展開項目分享、顧問服務、人才交流等多方面的合作。林祥才還拜訪了上海交易所和一些主要中介機構和基金、投行,溝通中馬雙方投資。
林祥才介紹稱,目前已有“喜得狼”等4家中資公司在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上市,還有2家中資公司也將于年內在馬拉西亞上市。他希望有更多中國企業能到馬來西亞上市融資,尤其是高科技、醫療、電子電器等領域。“馬來西亞地處東南亞的中心,而整個東南亞人口約6億人。”林祥才認為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可以讓中國企業更方便地拓展東南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