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投資環境分析
近年來,緬甸政府一直積極吸引外資和鼓勵外商開發其豐富的農業和礦業資源,以實現其經濟發展。中國與緬甸資源結構、產業結構、市場結構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深入開展經貿合作、產業合作、相互投資的潛力巨大。
據統計,截止2009/2010財年,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在緬投資424個項目,投資總額160,5億美元。主要投資國為:泰國、英國、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主要投資領域為:能源、工業、旅游、建筑及農業等。投資緬甸的有利因素
在緬甸進行投資的有利因素是:緬甸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森林覆蓋率在50%以上;礦產資源種類繁多,緬甸寶石、玉石以儲量大、質地優而享譽世界;緬甸江河縱橫,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居東南亞各國首位;緬甸擁有大陸架12萬平方千米,因此漁業資源也很豐富,年理論捕撈量為230萬噸以上,目前僅開發70萬噸左右:緬甸的可耕地為1849萬公頃,現有耕地1232萬公頃,占可耕地的66.6%,尚有許多荒地有待開墾:緬甸旅游資源也很豐富,北部有4000米以上的高山雪景,中部有佛塔林,南部有典型的熱帶風光,是目前世界上旅游資源幾乎沒有受到工業化污染的極少數國家之一。
緬甸勞動力資源豐富且素質較高。緬甸工人的平均月工資約2000緬元(約300多美元),比越南還低。80%的緬甸人受過中等以上教育,每年有3萬大學生和8000多中專生畢業,他們一般都懂英語。此外,緬甸是信奉小乘佛教的國家,人們性情溫和,熱情好客。外國投資者可利用緬甸廉價勞動力的優勢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投資緬甸的最好時機
緬甸投資環境的不足之處主要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不能完全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工業十分落后,交通、水電、能源,郵電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滯后,致使不少工廠開工不足;緬中央銀行確定的緬甸貨幣緬元兌換美元和人民幣等外匯的官價還不夠合理等。
但中國的專家普遍認為,就投資環境的主要方面來說,目前是發展與緬甸投資合作的最好時機。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后,對東盟寄予厚望但未獲得預期效果的緬甸,轉而尋求加強同中國的合作,急于加快雙邊貿易、轉口貿易的發展,以吸引中國企業的投資。據了解,緬甸在農業開發、柴油機、拖拉機、造紙廠、水廠等項且方面,急于得到中國企業幫助,希望中國企業前往投資,并希望與中國企業有關部門和企業接洽。
緬甸有豐富的資源,但開發力度卻很小。土地資源有近一半閑置,海洋資源年實際捕撈量只達到正常捕撈量的35%。緬甸私營企業隊伍龐大,除了進行貿易,還有意進入實業、加工制造業等,需要尋找項目合作伙伴。而中國在制造業、工業設備、基礎產業、資源開發等方面均有較大的優勢。而且,由于中緬是鄰國,需求偏好有相似的地方。中緬兩國存在明顯的要素稟賦差異和經濟規模差異,這些差異是雙方進行投資合作的原因和條件。
中國企業應抓住時機,積極進入緬甸市場,審時度勢,擴大投資,通過技術輸出、合作、獨資等方式在緬甸建立企業,建立海外生產體系、銷售網絡和融資渠道,以便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