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八路軍11 5師挺進山東,開辟抗日根據地。1939年4月抵達泰西,5月10日,11 5師師部、主力686團及地方黨政機關3000余人,與日軍5000余人在陸房一帶遭遇,展開了陸房突圍戰斗。
115師憑險據守,予以日軍沉重打擊。經一天激戰,斃敵1300余人,于傍晚勝利突圍。這次防御突圍戰,粉碎了敵人的合圍,保衛了抗日力量,從此山東抗日戰爭出現了新的局面。
陸房戰斗是抗日戰爭防御階段末期,八路軍繼平型關大捷之后取得的又一次重大勝利,為鞏固發展抗日根據地,堅持抗戰、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F年88歲的獨臂老人張晉,就是此次戰斗的親歷者和見證人,他說“陸房戰斗的宣傳是遠遠不夠的,這是一次堪比平型關大捷的重大勝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獨臂老兵的陸房戰斗,聆聽他的抗戰故事!
后人知之甚少的陸房戰斗
1938年6月,十六歲的張晉在山東加入了山東縱隊第九支隊。同年12月,八路軍115師師部率686團由晉西出發,經豫北東進,于1939年3月初,到達山東省鄄城、鄆城地區。在進入運河以東、泰山以西地區后,同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的津浦支隊及山東縱隊會合,擴大與鞏固了泰西根據地。
5月初,日軍從泰安、肥城、東平、汶上、寧陽等17個城鎮,調集日偽軍5000余人,坦克、汽車百余輛,火炮百余門,由第1 2軍司令官尾高龜藏指揮,分9路圍攻泰西抗日根據地,企圖圍殲八路軍主力115師。
5月10日,八路軍115師向大峰山區轉移,遭到敵人的重兵阻截,除山東縱隊第六支隊跳出包圍圈外,115師師部連同魯西區黨委、泰西地委、686團、津浦支隊、冀魯邊第7團等部,共計3000余人陷于敵人的包圍圈內,不得不退守陸房地區。
陸房及其附近是一塊有10余個村莊的小盆地,縱橫不足10公里,周圍是幾座禿山,中間是塊像盆底似的平原。被圍部隊機關干部居多,處在這個狹小的盆底十分危險,但該地周圍的小山呈環狀排布便于防御。因此,115師決定依托周圍小山構筑環形陣地,堅決固守,待機突圍。
5月11日拂曉,日軍在炮火掩護下向西南的岈山、肥柱山等陣地發起攻擊,686團在團長張仁初的帶領下,一連打退了3次進攻。686團第2營在滑石峪陣地上連續4次擊退敵人猛烈進攻,斃傷日軍100余人。該營8連在擊退黃土嶺敵人的沖擊中,由于彈藥不足,用滾石打退了敵人進攻。津浦支隊和師特務營擊退敵軍6次沖鋒,予敵以重大殺傷。冀魯邊第7團也多次打退敵人的沖擊。下午3點,敵人集中火力轟擊,由輪番進攻變為集團沖鋒,企圖奪取686團陣地的制高點。686團團長張仁初和政委劉西元率領全體指戰員奮勇殺敵,連續打退敵人9次猛烈進攻。
同時686團第2營、津浦支隊80余人密切配合,以堅決勇猛的反沖擊,短兵相接的白刃格斗,硬是用刺刀、手榴彈將突入的敵人全部擊退,保證了防御陣地的穩定?!皯鸲返膽K烈程度足以驚天地、泣鬼神!”張晉記憶猶新地說,“在白刃戰中,戰士們抱著敵人一起滾下懸崖!”在戰斗中115師騎兵連曾迅猛出擊,奇襲安臨站敵人,打得日軍丟盔棄甲,鉗制和削弱了東北方向敵人的進攻。在西北部,日偽軍200余人突破陣地,進抵陸房附近;東南部的日偽軍,突入孟家村附近受阻。
黃昏,日偽軍畏怯夜戰,停止攻擊,包圍監視,企圖次日進攻。晚上十點許,11 5師被圍部隊利用夜色,分路實施突圍,至12日拂曉突出包圍圈。至此,日軍以傷亡1300余人的巨大代價無功而返,但八路軍亦傷亡360余人。陸房戰斗成為繼平型關大捷后的又一次重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軍心士氣。但時至今日很多人居然都不知道,因此親歷此戰的老兵張晉才會說“陸房戰斗的宣傳是遠遠不夠的”。
在左權犧牲的山西丟掉右臂
此后,張晉又參加過多次戰斗,并于1942年在山西被日軍打掉右臂,他回憶說,“左權參謀長是5月25號犧牲的,我是6月8號被打掉右臂的。”左權也是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級別指揮官。
1942年。日軍出動大兵團突襲八路軍在山西的前敵指揮部,左權負責斷后,于5月25日在山西遼縣(現左權縣)的十字嶺突圍戰斗中被炮彈擊中而陣亡。
“當時我們被日軍一萬多人包圍了,劉伯承的129師為主要作戰目標。”張晉回憶說。而和張晉在一起被包圍的是中央黨校、北方局黨校和抗大總校等200多名畢業學員,當時張晉是抗大總校第七期畢業的學員,正準備回山東自己所在的部隊115師。晉南駐扎的一個團掩護他們突圍,到6月7日,經過兩天的突圍,他們發現自己這一行人目標太大,故改分為五人一組分散突圍。張晉就和四個同學組成一組向太行山北部轉移,“由于不熟悉地形,也沒有地圖,我們就看著天上的北斗星走”,張晉介紹道。
到6月8日,“我們已經兩天兩夜沒有休息了,而且只在突圍的過程中吃過一頓飯”,對于當時的艱辛,老人記憶猶新。當時只有20歲的張晉,作為最年輕的同學走在最前面,當他們行走到山西涉縣一個狹窄山谷的急拐彎處,與敵人遭遇,張晉大喊一聲:“敵人來了!”但話音未落,敵人已經開槍,張晉右手臂的關節被打斷,后面兩名來自河南的同學被打倒。
張晉仍堅持向前跑到了三四十米處的一個半山坡上,甩掉背包,他的腰里別著一顆自衛的手榴彈和一個喝水用的茶缸。當他跑到一個梯田的柿子樹下后,被敵人的后續部隊擊中胸部,左胸和左肺受傷,“現在左肺里還有彈片”,這下他站不起來了,“看到七八十米外的那兩個同學活活被日本鬼子用石頭砸死”。
接著,過來兩個敵人,“我心想,肯定是那兩個同學的命運了”。但強烈的求生欲望讓張晉用嘴拉開了引線,并用受傷的胳膊把手榴彈投了出去,炸死一個日本兵,“我心里就平靜下來了”。敵人過來后,找石頭朝腦袋上砸過去,第三塊石頭砸得張晉沒有了知覺,“就是死了”。日本兵走后,不知過了多久,張晉卻醒了過來。
現年88歲的老兵張晉曾多次與日寇面對面交鋒,身負重傷,又失去右臂,而且身上至今仍有三塊彈片沒有取出。在8月15日參加鳳凰網組織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的“留住歷史,不留遺憾”座談會上,這位獨臂老兵聽到左權女兒左太北講述左權的故事時,不禁潸然淚下,他想起了他所敬仰的老首長,想起了他那犧牲多年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