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兒子湊到他耳邊,大聲說“《華人世界》雜志正在做‘尋找老兵’的專題,專門到蘇州來看望你”時,老人昏暗耷拉的眼睛突然變得無比明亮,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1940年,朱亞民帶領著一個二十人的“抗日服務團”,從香港回到上海參加抗日。服務團的大部分人參加了新四軍東路軍,而朱亞民則由于參與領導了香港印刷工人大罷工名聲大振,為了安全起見留在了上海地下黨工作。
朱亞民,曾用朱復、諸亞民等名,因在上海碰到“抗日服務團”中參加新四軍的工友,為了“隱蔽”,被派到了浦東,改名換姓為“諸亞民”。1942年8月,由于日軍對浦東實行大規模的“清鄉”,朱亞民便組織了一支短小精悍的12人便衣武裝,回到浦東開展抗日游擊斗爭。
經過鎮壓漢奸、夜襲蘇家碼頭、朱家店痛殲日軍等一系列抗日鋤奸事件,“諸亞民”這個名字在浦東逐漸家喻戶曉,名氣絕不亞于“李向陽”。當1981年朱亞民重回浦東故地時,還有數千名群眾冒雨自發趕來,一睹這位當年日軍懸賞十萬軍票通緝的抗日英雄真面目。
9月1日上午,筆者也懷著同樣的心情來到蘇州市立人民醫院,看望這位上海當年的“李向陽”。然而,當年叱咤上海灘、令日寇聞風喪膽的游擊隊長,如今已94歲高齡,且已臥病在床十年。當筆者來到病房時,朱亞民老人正在輸著液,聽力也極其微弱。但當他兒子湊到他耳邊,大聲說“《華人世界》雜志正在做‘尋找老兵’的專題,專門到蘇州來看望你”時,老人昏暗耷拉的眼睛突然變得無比明亮,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那一刻,筆者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兵的欣慰,就像那句話說的“老兵不怕凋零,只怕遺忘”,讓我們一起重溫這名游擊隊員的抗日史詩……
上海浦東的“李向陽”
朱亞民,1916年生于江蘇常州,原為中華書局香港分廠印刷工人的他,于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與領導了香港印刷工人大罷工。
1942年8月,日軍即將對上海浦東展開大規模“清鄉”活動,朱亞民接到了讓他帶領一支精干的武工隊重回浦東反“清鄉”的命令。于是,朱亞民就從原浦東部隊內挑選了11個人,換了11支短槍,在9月的一個晚上,從浙東的古窯浦登上一艘小船,順潮漂回了浦東。這就是后來名聲大振的浦東抗日游擊支隊,朱亞民任支隊長。
“清鄉”期間,日軍在浦東的兵力增加到了三千余人,包括野戰部隊、守備部隊、憲兵隊以及臨時拼湊的討伐隊等,加上偽軍共六七千兵力對浦東實行了全面封鎖。大小城鎮甚至較大的村莊都設上了據點,“清鄉”區四周還圍起了籬笆墻,進出都要檢查“良民證”。開始,游擊隊只能“化整為零”,等待時機。
當時南匯縣大團鎮有個惡霸地主韓鴻生,是大團鎮第一個領鬼子進鎮的大漢奸,無惡不作,民憤極大。于是,朱亞民的游擊隊便決定拿他開刀。1942年11月22日,朱亞民他們摸準韓在家,5個游擊隊員身穿馬褲呢大衣,頭戴大英帽,胸前掛著從偽“清鄉”人員繳獲的證章,混進大團鎮,徑直走進韓家,把韓騙出家當場槍決。
不久,朱亞民又得到當地人喬阿五的情報,說奉賢蘇家碼頭的日軍“檢問所”,住著三個鬼子和一個班的偽軍。喬阿五并且聯絡到一名是外地人的偽警察,此人在鬼子面前吃過虧,有不愿做亡國奴的表示。1943年2月26日,朱亞民帶領著游擊隊來了一次夜間長途奔襲,在里應外合下,只花了幾發子彈就消滅了那三個鬼子,一個班的偽軍也全部繳了械。這一仗雖小,卻把敵人的“清鄉”部署打亂了。為了鎮壓漢奸,朱亞民又率領一支小部隊來到南匯的下沙鎮,前后不到三十分鐘,就把該鎮的偽鎮長、警防團長、情報隊長、警長、清鄉主任等大小漢奸共13個,全部給收拾了。消息傳開,震動了全浦東。
不久,朱亞民又帶領20多名藝高膽大的隊員,趁夜突襲,以少勝多,將新場鎮偽保四團一個中隊100多個正在睡夢中的偽軍全部繳了槍。當時,日軍憲兵隊司令部就在街對面,但探不清虛實的日軍,嚇得縮在據點里不敢出來。之后,他們又襲擊了錢家橋鬼子據點,打死了十幾個鬼子,把敵人剛發下來的“九六式”輕機槍也繳獲了。還在廟涇港的一次伏擊中,打翻了敵人的腳劃船,全殲日軍一個小隊。
隨著這一連串的勝利和對偽軍的策反,朱亞民的游擊隊徹底打亂了日軍的“清鄉”部署,“諸亞民部隊”的名聲和規模也在不斷地發展壯大。
朱家店伏擊凱歌
從1942年9月到1943年8月,在一年的反“清鄉”斗爭中,朱亞民率領的游擊隊從原來的12人發展到100多人,擁有機槍四挺,長短槍七十多支,迫使日軍建立起來的近百個據點縮減到了二三十個。
1944年8月21日,朱亞民所率領的浦東支隊,奏響了朱家店伏擊日軍的凱歌。此次伏擊戰后來還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和軍事科學院收進了《步兵連戰例選編》,作為“進攻部分”的第一個戰例供全軍學習。
1944年,浦東支隊隊部和3個主力中隊駐扎在南匯朱家店以南的幾個自然村里。8月21日,支隊長朱亞民獲悉,周浦鎮據點的日軍要配合南匯、新場據點的目軍,從周浦出發到六灶,再轉向新場進行一次“清剿”,便決定在日軍的必經之道——朱家店以南通往新場的小道上進行伏擊。
根據敵情和地形,朱亞民做了兵力部署:張寶生帶一個班,配一挺“九六式”機槍,負責斷敵退路;張錫祚帶一個班配兩挺機槍,從正面攻擊敵人;陳金達帶一挺機槍,控制制高點;顧志清負責把16枚手榴彈按4枚一束扎好,打開保險當地霍使用。中午十二點,各班按計劃進入預定位置。
上午十點多,一個47人的日軍小隊由龜田小隊長率領,在翻譯的陪同下,到達六灶吃飯。下午一點多,酒足飯飽的日軍大搖大擺地走進了朱家店的伏擊圈。隨著朱亞民一聲槍響,戰士倪奎炳立即拉動了麻繩,一陣巨響,鬼子的隊伍被炸得七零八落。這時,屋頂的陳金達的機槍也打響了,埋伏的戰士如利箭離弦,一個沖鋒就搶占了兩個土墳墩,向混亂的鬼子群猛烈地射擊了起來。不到半個小時,戰斗就結束了,47個鬼子被擊斃34個,只有13名日軍帶6支步槍逃回了周浦據點,佩著指揮刀的小隊長龜田也被當場擊斃。并且還繳獲了擲彈筒1具,機槍2挺,“九九”新式步槍10支,其他槍支20多支,以及太陽旗、望遠鏡等其它物資。而朱亞民所率領的游擊隊僅犧牲一人。
朱家店伏擊戰是朱亞民所率領的浦東支隊對日軍打擊最大的一次。1944年11月浦東支隊改編為新四軍浙東縱隊凇滬支隊,此時部隊已發展到1500多人,且武器彈藥充裕,裝備精良,朱亞民仍任支隊長。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朱亞民所率領的部隊發動敵后游擊戰爭50多起,共打死、俘虜日寇及漢奸1500余人,策反偽軍部隊100多次。在艱苦的抗戰中,支隊主力也有100多名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45年,朱亞民所率領的淞滬支隊,還救了一位美國飛行員。1月21日,一架美國飛機被日軍高射炮擊中后,美國飛行員托勒特跳傘降落在周浦附近,被當地農民掩護了起來。待搜索的敵人一離去,地下黨的同志立即報告了淞滬支隊。朱亞民馬上派出了短槍隊把那個美國飛行員救了回來。
解放后,朱亞民曾任松江軍分區副司令、松江警備司令部司令、江蘇省輕工業廳廳長、蘇州市市長等職,1982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