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精彩回顧
在一段時期內,由于市場競爭加劇,人們疏于學習,遠離了“仁義禮智信”,各種丑惡事件頻發,如“唐駿學歷造假”,“患病老人公交車上苦苦哀求得不到座位”,“在游覽世博園時,母親讓孩子隨地大小便”
諸如此類的新聞報道不斷見諸報端,讓人們一度懷疑中華民族的那些傳統美德都哪里去了?
這些事并沒有觸犯法律,法律奈何不了它們。但這些事敗壞社會風氣,影響惡劣,不利于社會發展,又不能坐視不管。值得我們欣慰的是,這些丑惡的現象在生活中畢竟占少數,更多的時候,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都是美好的事情。在汶川、玉樹、舟曲,上演的都是讓我們熱淚盈眶的感人事跡。
“仁義禮智信”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有助于改善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各種關系。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我們大力弘揚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些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傳統美德,會重新滲進人們的頭腦,回到我們的身邊。編讀往來
《華人世界》雜志很精美,但在內容編排上是否可以把事例和理論分析分開,以小標題概括事例,再結論道理。現在人接受的信息量大,深刻的學理他們沒耐心讀。
——熱心讀者楚金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