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世博華彩近尾聲。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東道主,中國正以決戰的姿態向世界呈交答卷。
上海世博會無異于一面鏡子,透過鏡子,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和不足。透過鏡子。我們可以進一步找準在世界上的位置。而對于“睜眼看世界”的國人來說,鏡子里的世界很熱鬧。但我們不能滿足于欣賞和喝彩,要從鏡子里發現自身的長處,也要找出弊病與不足。
作為本刊世博特別策劃,名商堂之“世博·論道”系列訪談已圓滿謝幕。期間。共有8位知名企業家或企業負責人加入到“世博·論道”系列訪談的行列,為全球華人講述了企業與世博的故事,分享了他們的成功經驗,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了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精神與活力。
誠然,如何理解世博會的“鏡子效應”,如何將這種效應不斷擴展,拓寬企業的“后世博”之路,又將成為他們的新課題。
朱政平通過世博會找到了轉型的有力抓手,上海新世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一步步向中國特許經營旗艦企業邁進;張躍通過上海世博會獲得了發展的思路與力量,遠大集團的觸角以節能空調的名義,伸向了更廣泛的綠色建筑領域;牛錫明借助世博展示中國金融改革成果和金融服務能力,打開了一幅交通銀行邁向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好藍圖;李懷發從鏡子里看到了上海中旅國際自身團隊高素質專業人才的缺乏,極力打造著一支精兵隊伍;陳立恒將法藍瓷在世博園的展示以期望,他要成為世界新名窯的“窯主”;丁四云把中國傳統的水鄉婚典帶進世博園,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世界;張滇嘗到世博會帶來的甜頭,他期待以科技變革商業流程;丁佐宏以小木匠的大智慧,用發現締造家具王國……
面對世博之鏡,他們具備了勇氣與智慧。面對世界之鏡,他們有過認真反思。
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
是為“世博·論道”系列訪談之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