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春季拍賣,中國嘉德、北京華夏開設了銅鏡專場拍賣,北京歌德等拍賣公司部分銅鏡拍品也相繼登場,引起了收藏界和廣大的銅鏡收藏愛好者的廣泛矚目。對此筆者采訪了中國古銅鏡收藏家馮毅先生。
《華人世界》:您對古銅鏡有著一種癡迷的情節,很多年前您就開始收藏銅鏡了,能簡單和我談一下您的收藏故事嗎?
馮毅:我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古銅鏡收藏,那時,朋友手上有兩個古代銅鏡,第一眼看到它們,我就被他們精美的紋飾吸引了,立刻決定買下了它們。那時,1萬元買一個銅鏡,很多人看不懂,說我傻,花那么高的價錢,買回來也不知真假的東西。
過去十年中,中國的古銅鏡收藏漸漸熱鬧了起來,我會常常到國外去尋寶,由于以前中國的文物很多都流失到了海外,所以有些精品都在國外,這對中國收藏家來說是一件很傷心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對銅鏡的情節,我聯系了中國嘉德,開設了中國古銅鏡拍賣專場,希望讓更多的人喜歡上古銅鏡,這也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保護。
《華人世界》:這么多年來,您不惜一擲千金地收藏古銅鏡,古銅鏡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馮毅:古代的銅鏡制造得精美絕倫,具有很高的研究、觀賞和藝術價值。中國的青銅鏡工藝之精美是任何國家無法相及的。
銅鏡流傳的不多,市場上出現的也大多是一些出土銅鏡。這些銅鏡由于長期埋在地下,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氧化銹蝕,因而保存完好的也就寥寥無幾了。而銅鏡又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青銅器門類,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國古代冶煉和工藝技術水平的高低,因此極具收藏價值。
《華人世界》:最近兩年,一些拍賣公司都開設了古銅鏡拍賣專場,如中國嘉德、北京華夏,您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目前國內關注銅鏡收藏是哪些人?
馮毅:很欣慰,因為古銅鏡漸漸被大家重視起來,特別是今年春拍中國嘉德、北京華夏開設了銅鏡專場拍賣。
縱觀銅鏡收藏市場,過去大部分購買銅鏡的人都是出于對藝術品的收藏愛好,這里面以專業經紀人,收藏者,古玩商為主:然而現在進入銅鏡市場的人員成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投資者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這些人幾乎成為了銅鏡收藏市場的主角。
《華人世界》:古銅鏡在最近幾次的拍賣會中,價格有所上升,但對收藏市場來說,這個價格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和其它一些藏品如青花瓷、書畫,差別還是很大。您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
馮毅:在中國,藝術品收藏與投資正在一個活躍的階段,繪畫、瓷器是投資的熱點。目前,銅鏡的收藏遠不如收藏繪畫、瓷器那么熱門,專門收藏銅鏡的人比較少。但銅鏡正在由冷變熱,逐步成為新的投資亮點。
從藝術品收藏與投資規律來看,一類藏品初次參拍時形成的成交價格都存在著行情上沖的較大空間,今日的冷門很有可能是將來的熱門。雖然不少銅鏡都在數萬元落槌,但并不意味著升值空間不存在了。銅鏡的成交價格還要經過收藏界的一個認知的階段,這也是步入投資領域必須經過的階段。對于銅鏡投資,應把握中長期持有、分階段買進、挑選精品留存而逐漸淘汰劣品的投資策略,使藏品系統化和精品化。
《華人世界》:與前幾年相比,銅鏡拍賣成交總體處于上升趨勢。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造假仿冒銅鏡。作為古銅鏡鑒賞家,您是如何區別真偽的?對收藏者來說,又該如何規避收藏時收到假貨的風險?
馮毅:古銅鏡贗品所采用方法大致有“埋地雷”、“浸藥水”或者二者兼而用之。其實,真假銅鏡只要看工藝就能看出其差別,真品的紋理非常明顯,因為古代采用的是青銅澆鑄工藝,而仿品大多是蠟刻板,紋理相對要粗糙很多。
藝術品收藏關鍵是藝術品真假的問題。收藏藝術品切忌不懂裝懂,哪怕是似懂非懂也不行,必須要有百分之百的鑒定功力,必須完全正確審視工藝美術的品質優劣,自己不懂的話要找行家掌眼,但千萬不能找一些紙上談兵、不敢承擔賠償責任的假專業。其實收藏愛好者要想規避風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尋找能全部承擔責任的藝術品經紀人,假設價格100萬元的東西,經紀人收取10%的“掌眼費”,一旦走眼全額賠償,這樣多花10萬但避免了100萬可能損失的危險。但收藏前也要了解經紀人的鑒定功力、賠償能力以及他們的信用記錄。
《華人世界》:作為中國內地“古銅鏡收藏第一人”,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馮毅:因為偏愛收藏,可以說是不顧一切地相繼放棄了自己經營的餐館、工廠、貿易公司,走進了收藏這個領域,只因為太迷戀這個繽紛多彩的藝術品收藏圈子。
我目前收藏的古銅鏡比國外一些博物館收藏的數量還要多、品質還要精美。將來,我希望能開一個古銅鏡博物館,把收藏的銅鏡都捐贈出去,展示給大家看。我對金錢沒有太多的奢求,不然也不會放棄手上的那些生意,不然也不會對出高價要買我藏品的人無動于衷了。在國外有很多宮人都會把自己平生的收藏捐贈出來,但目前國內這樣的人還很少。我一直在想,國寶應該是展示出來給大家看,而不是作為傳家寶傳給子孫,這才是收藏的意義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