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提倡“仁義”,注重對鰥寡孤獨、殘疾者的救濟、收養,對貧困、突遭不幸變故者的救助,社會慈善救助活動頻繁。在《周禮·司徒》就記載了中國古代的慈善思想,“一日慈幼,二日養老,三日賑窮,四日恤貧,五日寬疾,六日安富”。可見,中國人從古至今并不缺少愛心,慈善在中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
今年9月份,關于“慈善”的話題似乎特別多,原因是蓋茨和巴菲特這兩位全球富豪先是共同發起一項名為“財富捐贈承諾”的倡議,號召美國富豪將自己一半的財富捐獻出來。緊接著他們又來到中國,邀請50名中國富豪參加一場慈善晚宴。盡管中國的富豪和美國的很多富豪相比,經濟實力還有很大的懸殊,但是他們慈善的熱情絲毫不差,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陳光標率先表示:“死后財產全部捐贈”,緊接著華旗資訊集團總裁馮軍也表示,“我馮軍自愿在我活著的時候,就將我個人的全部財產逐步捐獻給社會,用于公益和慈善事業。”陳光標還說“已經有近百名企業家以來電、來信或傳真的方式響應我‘裸捐’的號召,他們表示暫時不希望媒體對他們進行報道,對這些企業家我表示崇高的敬意。”
《三字經》的開頭說,“人之初、性本善”,可見,每個人都懷有一顆愛心,慈善的路上,每個人都不孤單。
今年g月里還有一個重要的日子,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5周年紀念日。今天,我們紀念這場偉大的勝利,是要銘記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無辜死難同胞;銘記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戰斗、為國捐軀的烈士;銘記參加抗日戰爭的老戰士、愛國人士、抗日將領;銘記為抗戰勝利建立了功勛的海內外中華兒女;銘記支援和幫助了中國抗戰的外國政府和國際友人,從中汲取智慧啟迪,獲得開創未來的現實力量。
如果用全新的眼光來看抗戰,會發那也是中國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一個重要時期,中國首先開辟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直接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多方面援助了盟國戰場。中國抗戰同樣贏得世界上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巨大支援。抗戰勝利,生動詮釋了一個樸素的道理: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今天的中國,不斷增強融入世界的決心、信心和恒心,加快融入世界的速度、深度和廣度,正是承接歷史、開辟未來的理性選擇。
天津的達沃斯會議正好詮釋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目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中國正處于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中國如何協調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如何實現自身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如何在經濟發展中正確處理好政府與企業的關系,企業在新的經濟發展期如何協調外部環境以促進自身發展,成為下一步發展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