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頻率從年、季度到月,捐贈數量從企業利潤的20~30%,到50~60%,再到95%——終于,這位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通過公司網站向社會發布了一封“寫給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的信”,對外宣布“裸捐”——“死后財產全部捐贈”。
陳光標在自己公司網站上致信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信中指出,當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把財富歸還世界,是一種高尚和偉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則是可恥的?!彼?,“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將不是捐出一半財富,而是向慈善機構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
17歲的萬元戶長成億萬富豪
小學三年級的暑假,陳光標打了井水,到兩公里外的鎮上去賣,一分一杯,一個中午放學的時間能掙2-3毛錢。
1981年,13歲的陳光標在暑假里,每天騎著自行車跑十幾里路賣冰棒。后來,他又瞅準機會,做起了販糧的買賣,從開始的騎自行車販糧到用拖拉機販糧,從一天賺5、6元錢到一天能掙300多元錢。
1985年,17歲暑假結束的時候,陳光標掙了兩萬元錢,成了全鄉第一個“少年萬元戶”。同年,他考入南京中醫藥學院。
經過5年的專業學習,他獲得了醫學學士學位。那時,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剛剛發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論述,讓陳光標聽得熱血沸騰。199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光標大膽地用身上僅有的3000元錢,研制成被陳光標命名為“跨世紀家庭CT”的新儀器,不但獲得了國家專利,而且一上市就廣受好評。1997年,陳光標成立了南京金威利電子醫療器械公司,并擔任董事長。
2003年,陳光標又瞄準了環保行業,成立了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主要是從事房屋拆遷業務,對拆除后的建筑垃圾進行鋼筋剝離等二次處理。”陳光標笑著說,“處理建筑垃圾,這其實是一個看不到的金礦?!?/p>
據資料,2009年,該公司實現103億元的產值,凈利潤4.1億元,其中捐贈出去3.19億元,陳光標也獲得了“中國首善”的稱號。目前該企業是中國最大的高科技環保拆除公司,也是中國唯一的能把建筑垃圾二次利用的企業。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可恥”
陳光標在《北京晨報》發表的一篇自述中稱:“在巨宮中死去是一種可恥?!?/p>
他現在全國十多個城市有6D0多臺大型設備,在北京、上海、香港、南京等地購置有辦公樓,再加上其他固定資產和現金一起,大約有50多個億。這就是他目前的全部家當。
“起初我原本想捐出百分之九十五,給孩子和家人留下百分之五,但最終讓我下定決心全捐的還是孩子。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他現在學習成績不錯,德智體各方面素質都很高。我覺得他只要繼承我吃苦耐勞的精神,未來的人生路上靠自己肯定沒問題。我也不是沒給孩子留下點什么,我給他的是精神財富,是榜樣的力量,而這種東西是無價的?!?/p>
陳光標還表示,近期,他將在江蘇乃至全國找一家最權威的公證處,對財產進行公證,以讓全社會監督。
陳光標發達了,而他的弟弟陳景標在南京一家工廠做保安,妹妹陳春華在江寧~家酒店給人洗碗?!半m然他們工資也就一千多塊錢,但他們也都自食其力,經受社會的磨煉,等他們在社會上鍛煉到一定程度,我一定會資助他們一人開一間小店做點小生意?!标惞鈽苏f,因為當時家境貧窮,上不起學,弟妹文化程度很低,不會因為弟妹是自己的親人,就把他們都攬在自己的公司里。
對弟、妹如此,但對弟、妹的孩子,陳光標則慷慨解囊,把弟、妹共6個孩子的學費、雜費、醫藥費以及平時的零花錢都包攬下來了。陳光標深有感觸地說:“我的弟、妹被生活的磨難耽誤了前程,他們的孩子,我一定要扶持好,讓他們讀好書,將來有所作為?!?/p>
“搭鈔票墻只為讓慈善透明”
曾有記者到南京采訪陳光標,他派人來接站,6座的林肯車。后座4個位子相對而設,中間有個小酒吧,20來只玻璃酒杯擱在杯架上。采訪完,他又派人送記者上火車站,換了一輛車奧迪,車價也不菲。
陳光標的“高調”不止在此。陳光標是全國企業家光標榜樣愛心團的領頭羊,每到過年,總要號召一些企業家捐錢捐物給貧窮地區的老百姓,2007年捐了830萬元,2008年捐了3100萬元。2010年春節前,全國700多個企業家以及其他人士共捐資7300萬元人民幣和價值5000多萬元的物品。
因時間緊促,陳光標提出了3300萬元現金,別出心裁將其搭了一個長2米、高1.63米的平面“金字塔”,這排場聞所未聞、驚世駭俗。
捐贈儀式結束,大家依據特困、困難、大病的標準,將這些錢分別塞入10萬只紅包,并將其分裝在旅行箱里,掛上密碼鎖。3天后,他們兵分5路,在新疆、西藏、云南、貴州、甘肅,依據當地政府開出的受助名單,將一只只紅包全部發到貧困戶手里。
陳光標說:不是故弄玄虛,而是造聲勢,使慈善捐助透明化,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至于社會輿論如何,我顧不上,我只是要親眼看到鈔票發到老百姓手里。
小編點評
世界上大多的人都有善心,但有善行的未必很多。據了解,近10年問,陳光標累計向社會捐贈款物13.40億人民幣,且不管陳光標是“高調慈善”還是“低調慈善”,但他的這些善行確是幫助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如陳光標自己說的:“我做的只是使慈善捐助透明化,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至于社會輿論如何,我顧不上?!?/p>
慈善不管用何種方式,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