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夾在一群12歲左右的小選手當中,記者一直以為他只不過是眾多隨隊參加青少年網球訓練營的教練之一。一周的訓練里,他每天都準時集隊前往網球場,他給孩子們撿球、喂球、做示范,他落實美國著名教練蘇 伯克每堂課的指令,他常在場地的一隅苦練發球……
一次偶然的機會,記者發現他利用訓練的空閑修改網球教材初稿,前去交談后才得知,他竟是華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的院長劉明。親自體驗網球訓練營,他是為了獲取更豐富、更先進的網球教學理念,而他審閱的材料正是為本校學生量身定做的第一本網球教材。與他同行的還有副教授黃濤,目前他倆共同承擔起運動訓練網球專項的課程,百忙之中到基層參加培訓、鍛煉。他們的低調和謙虛讓人欽佩。
重時尚,喜新興
眾所周知,華南理工大學是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985、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目前全校有24個學院,在校學生7萬多人。體育學院在這所學校里算是個很年輕的“小字輩”,2006年成立,2007年才開始面向全國招生。但正如國家所號召的“一流的大學要有一流的體育”,在劉明的帶動下,華南理工大學的體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網球更是作為新興的時尚項目倍受學生青睞。
盡管體育學院成立的時間較短,但它的體育設施在全國高校中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其中有5片標準田徑場、3個游泳池和眾多籃球場,而兩個校區的網球場包含2片室內場在內共有12片,目前仍有10多片場地在招標中。
重點建設游泳和田徑這兩大項基礎項目是該校的體育傳統,而對時尚、新興體育項目的重視也是該校的一大亮點。“像攀巖、高爾夫、垂釣、網球、瑜伽、賽艇等項目都是我們結合學校的特點重點開發的,自開展以來,深受廣大師生們喜歡。”
別以為理工科的學生會很沉悶,如果你看到網球場的火爆場面,定會覺得不可思議。從早到晚,網球場地就沒有空閑過。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們的打球欲望,在學校的教學規定中明確表示:只有大一、大二階段的學生才可以報名參加網球選修課,此外,網球班的開課時間每天延長3個小時,由原來的上午10點至下午5點,更改為上午8點至下午6點。試算一下,每個網球教練要帶6個班,而每個班有40人左右,全校目前有7個老師可以帶網球課,那每個學期大約就有l,600多名學生可以接受到網球的培訓。
網球熱,有理由
對于學生們的網球熱情,劉明如是解釋:“其一,如今網球發展的形勢大好,從資料上看,網球運動參與人數的增長速度較之其它項目是最快的;其二,我校的歷屆領導都很重視學生的體質,尤其是重視讓學生們掌握一項可持續享用的、高品位的體育健身技能,而網球運動正符合這一要求;其三,由于我校的學生多次在全國高校網球聯賽中有著不俗的成績,網球競技水平的提升帶動了業余的氛圍;此外,有‘網球特長’已然成為各大型企業招攬人才的條件之一。”難怪學校一直堅持鼓勵學生多打比賽,以網球為橋梁進行交流,盡早融入到社會的大環境中。
華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成立不到4年,現有教職工73人,運動訓練網球專項目前才招了3屆學生,共130人左右。盡管隊伍如此年輕,但該校網球水平在全國高校中的位置卻是不容忽視的。在全國大學生網球協會成立之初,華南理工大學是作為最早開展網球運動的6所高校之一加入其中的,與暨南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一起聯合普及網球運動。盡管此后高校網球的隊伍越來越龐大,但這6所高校的開拓者精神至今仍讓圈內人津津樂道。
不僅如此,學校領導對網球的重視也加速了其發展的速度。我們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所高校的網球運動是從領導抓起的。從已經退休的原黨委書記劉樹道到如今的彭校長,他們都在全國大學生網球協會擔任過副主席一職,現校男隊的主教練韋嘉精任常務副秘書長,可見其在高校網協中的分量。此外,學校的領導層都喜歡打網球,積極參加各類網球賽事,參與“校長杯”更是有著優良的傳統。華南理工大學的彭校長在去年的“校長杯”比賽中就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拓軟網,輸人才
在學校籌辦體育學院前期,從事了20多年體育教學工作的劉明就從山東調到廣州來。搞田徑出身的劉明對網球情有獨鐘,他對網球發展的判斷也十分到位。2000年,他在上海體育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就把網球作為自己的興趣愛好,邊鍛煉邊琢磨。那時候,他還有意識地研究了軟式網球。這些積累都為他日后指導華南理工大學網球的發展方向埋下了伏筆。
在山東工作時,劉明算是校內的網球高手了,其他老師經常前來“取經”,而到了華南理工大學擔任體育學院的院長后,他發現水平高的教練多得是,學習網球的興趣更濃厚了。“雖然我體能下降了,但是我的意識不變,我還要不斷學習才能提升自己。”劉明謙虛地說道,盡管工作繁忙,他還是不忘實地參加網球培訓,汲取大師的精華,用之教學中。
在長期的網球探討中,劉明發現在該校發展軟式網球前景可觀。“軟式網球開展的范圍并不大,搞這個項目的人還是比較少的,競爭沒有這么激烈,這反倒容易出成績。”目前來說,非奧運項目的軟式網球主要在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進行,中國排名也在前列,在高校里,軟式網球主要是在體育院校開展,一般的大學并不重視。在這些意識的指導下,帶了校隊13年的黃濤教練開始在硬網隊伍中挑選苗子并進行培養,效果是十分可喜的。該校的大三學生劉格憑著優異的成績人選了國家隊,目前在浙江參加集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