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項群理論中,網球屬于技術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目,可見技術在網球中的重要性。因此,不管是業余選手還是大部分專業選手,都花費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練習各項技術以及改正他們技術上的錯誤,但結果往往是收效甚微。同時,很多教練也很熱衷于改正學員的技術動作。然而。每個教練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在學球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今天這個教練讓這樣練,明天另一個教練又讓那樣改,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學員就像被傳說中的“面目全非腳”打過——自己都不認識自己的動作了。
掌握技術的基本要素是關鍵
首先要明確的是:沒有哪一個標準技術或者揮拍動作可以適用于所有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擁有自己的個性和能力。這也就是為什么當今世界頂尖選手們在比賽中都有著不同的技術動作。而技術上的完善就是要幫助你最大化地發揮自己的各項潛能。
也就是說,技術的學習或是技術糾正。關鍵在于掌握技術的基本要素而不是個人風格!
舉例來說,當一名選手練習雙手反拍擊球動作時,擊球點和身體總處在一個很不舒服的相對位置上,而他卻不斷改變后揮,一會學習休伊特改成直拉拍后揮,一會又學習納達爾改成弧形后揮,那么最終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優秀網球選手的反拍后揮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沒有一個人可以總是在身體和來球位置不合適的情況下卻擁有強大的反拍。所以,后揮更多地的是個人風格的體現,而球和身體的位置關系才是基本要素。
這個問題具有普遍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就有很多學員問我:“我最近一直在學習納達爾的隨揮動作,因為在電視里看到納達爾的隨揮那么瀟灑,但是為什么在我用這樣的后揮時,不但沒有像納達爾那么有攻擊性,反而擊球變得很淺很慢?”這時候我會把他帶到我的電腦前觀看用高速攝像機拍攝下來的納達爾擊球后兩種不同形式的隨揮,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兩個動作的共同點:擊球后納達爾的左手都隨揮到與眼睛齊平的高度,之后收到了身體的不同位置。通過高速攝像機呈現的圖像我們可以看到,隨揮動作只是個人風格而不是基本要素,因而,我們苦練隨揮動作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技術結合整體打法來提高
有很多學員認為只要解決技術問題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所以他們只是單純地進行技術動作練習。但完善技術動作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在比賽中發揮應有的技術并取得比賽的勝利,這就需要把技術和戰術打法相結合進行訓練。
例如,在改善反手削球時不要僅僅只進行多球定點練習(當然,對于初學者,這樣的練習是必要的),你應該結合實際的比賽場景進行相關訓練。因為不同的情況下,你應該使用技術的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譬如當你要削球隨球上網時和對手上網你試圖用削球保持較低的過網高度時,所使用的削球技術是很不一樣的。
那么一個出色的網球技術應該是怎樣的呢?
它應該包含以下幾個特質:
簡單:它盡可能只動用身體必須參與運動的部分,而不去牽動不必要的部分。
高效: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它對你身體的壓力也是最小,它能有效減少受傷的幾率。
效果:它能夠產生穩定的結果。
靈活性和可變性:它能根據比賽中不同的戰術需要做出相應的變化。
相容性:它能與你的個人性格相容,并使你的各項能力在比賽環境中穩定地發揮。
你需要通過學習運動生物力學原理去不斷優化你的技術,并逐步將你的個人打法風格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