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癥狀的總稱。
原因:誘發中暑的因素很復雜,它與氣溫、濕度、風速、勞動強度、高溫環境、曝曬時間、體制強弱、營養狀況及水鹽供給等情況有關,但其中主要因素還是氣溫。
癥狀:
先兆中暑:高溫環境中,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惡心、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不超過37.5℃,
輕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癥狀,同時體溫在38.5℃以上,并伴有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等現象;或者皮膚濕冷、嘔吐、血壓下降、脈搏細而快的情況;
重癥中暑:除以上癥狀外,發生昏厥或痙攣;或不出汗,體溫在40℃以上。
救護:
轉移:脫離高溫環境,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
補液:若患者神志清醒,無惡心、嘔吐,可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以起到既降溫、又補充血容量的作用。
冰敷: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身體。每10—15分鐘測量1次體溫。
醫院:對于重癥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