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筆者坐在溫布爾登網球中心球場觀看費德勒對陣法拉的揭幕戰時,立刻被現場幾乎全滿的上座率嚇到了——如何解決賽事前的上座率問題,恐怕是90%的巡回賽要頭疼的問題。然而全英草地俱樂部卻全然不必擔憂,這也折射出當下溫網不差錢的現狀。其實這些年英國的經濟并不景氣,穆雷的主贊助商之一蘇格蘭皇家銀行就因為解雇大量員工的同時斥資幾十萬英鎊包下溫網包廂而飽受詬病。但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溫布爾登網球賽這臺巨大的賺錢機器依舊屹立不倒,其中的奧秘可以從細微處探究一番。
排隊經濟學:發掘真正的網球球迷
球迷們前往溫布爾登網球中心球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鐵了,而從地鐵站走到球場正門的途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他幾個大滿貫全都沒有的場景——成百上千的人們排起了長隊購買球票,如果到得早的話還可以看到沒有收起的帳篷呢!一位中國同行親自去體驗了一番排隊的苦樂,在她眼里這絕對是一件離奇的事件;而本地球迷反而不理解她,拉她一起排隊體驗這種快樂。溫布爾登俱樂部的CEO里奇先生道出了其中的原委——這樣可以讓真心實意想要看球的球迷能夠買到球票。“你可以看到世界杯的球票是售罄的,但是它們有很多空座位;而溫布爾登的球票也是賣光的,我們幾乎沒有空位!”
“排隊機制”的根本原則是人人平等,只要你舍得為網球花時間排隊,就能夠拿到一張并不昂貴的球票,這也讓爾溫布爾登成為平民球迷的盛宴。即便在世界杯的籠罩之下,今年溫網依舊保持著日均40,000人左右的客流,每日的票務收入肯定是能超過百萬英鎊的。而票房是一個賽事的立賽之本,只有有了良好的上座率,才能夠有底氣吸引到大筆的贊助費用。
草莓經濟學:當傳統成為經典
作為英國人的傳統小吃之一,奶油草莓絕對是溫布爾登的第一美味。一份中雖然只有七八顆草莓,但是售價卻達到了2.5英鎊之高(倫敦當地超市中500克售1.99英鎊)。這樣的價格在英國不算是天價,但是售貨柜臺前絡繹不絕的顧客還是讓人有點意外——每年在這里被吃掉的草莓是以“十噸”計算的!或許只有“傳統”二字可以解答其中的疑問。草莓的地位幾乎已經要取代溫網的官方標志。不僅是球迷們人手一碗,記者、球員、主持人、包廂中的貴賓也都難逃它的誘惑。
除了草莓之外,小熊玩偶、溫網標志徽章、球拍型鑰匙鏈、毛巾也都無一例外的成為熱銷產品。在這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售價7英鎊的金色球拍鑰匙鏈,這幾年每年都能賣出一萬來件。在這片網球誕生之地,超過百年的歷史成為溫網的底蘊。“歷史”無疑是溫布爾登最為自豪的賣點,而利用“歷史”賺錢恐怕是其他賽事望塵莫及的了。
贊助商經濟學:物以稀為貴
澳網有“羅德·拉沃爾”,法網有“菲利普·夏蒂埃”,美網有“阿瑟·阿什”,只有溫網的中心場地沒有自己的名字。這并不是因為英國網球史上沒有什么值得紀念的人物,而是因為這就是溫網一直沿襲的做派。當我們走進中心球場時,只能看到比分板上的IBM和鷹眼重放中的ROLEX,球場周邊難覓贊助廣告牌的蹤影。在當今各類賽事都在兜售場邊廣告的時候,溫布爾登無疑成為了一個異類。
或許你可以說這是英國人沿襲了幾百年的傲慢——從網球誕生之日起,他們就無時無刻不在護衛著這項運動的純潔。而我們也不得不稱贊在商業化的陰影之下,賽事運營者依舊頭腦清晰地延續著這一傳統。一方面傳統即是溫布爾頓溫布爾登的生存之本,破壞老規矩就等于打破了自己的飯碗,另一方面贊助商想要露臉的機會也是奇貨可居——今年某銀行在場區內豎起了幾面大旗,這項贊助的價格比其他大滿貫的類似贊助費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