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欣是Google中國在北京的首位工程師,這也許是不少人艷羨的一個身份。然而,他自己更為驕傲的身份卻是——Google中國網球俱樂部的創始人和管理者。在為同事們開啟網球之門的道路上,他越走越快樂。
2003:我的網球元年
鄭欣與網球的結緣始于他的學生時代,在他就讀于清華大學從本科到博士的漫長求學生涯中,網球是其中無法忽略的一筆濃墨重彩。
當網球還是以一項貴族運動的身份更多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時,國內的各大高校走在了普及網球運動的前列,而清華大學這樣的傳統名校更無疑是這支隊伍中的“急先鋒”。讀本科時,鄭欣就在網球體育課上初試身手。然而,熱門的網球課吸引了太多人的參與,這讓鄭欣覺得無法盡興。“當時場地條件有限,學生多老師少,學的效果也不是非常好。”
隨著清華紫荊公寓的建成,新建的14片網球場讓學校的網球氛圍進一步增強。“我記得2003年我去數過,清華一共有31片網球場。我想即使在體育類的院校里,這樣的場地條件也是不多見的。”優秀的硬件設施和良好的軟環境,加上大學這片網球運動發展的沃土,讓不少網球人把目光投向了這里。
2003年,已經讀研究生的鄭欣在學校里參加了一個業余教練主辦的網球培訓班——這就是業余圈里赫赫有名的汪俊教練。當時,汪俊的termis123剛剛起步,在清華北大等高校舉辦了一些推廣和試點培訓,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
在汪俊的課堂上,鄭欣的“網球觀”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刷新,5個星期、10次課、20個小時的學習讓他受益匪淺。“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他們‘快樂網球’的理念。原來網球給我們的感覺是第一很貴,第二很容易受傷,第三很難上手。這個教練給我們帶來的一個理念是:網球很容易上手,讓你覺得把這個球擊中,擊出一個好球,并不是那么難的事兒;而且他們的培訓收費也還算合理。”
其實,在上培訓班之前,鄭欣的網球水平也還算可以,至少能夠和人打起回合了。但是上了汪俊的課后,他感到自己在一些動作、訓練方法上的觀念還是增進了不少。“要真算起接觸網球的年頭的話,我可能有十年都不止;但是人家要問我什么時候開始學球,我會說是2003年。”
2003年的非典也對鄭欣的網球之路有著很大的影響。非典期間,學校的教學幾乎全面暫停,校方鼓勵大家進行戶外運動,每天清早5點多鐘,鄭欣就拿著拍子向球場進發了。“早上場地是很搶手的,球場6點開門,所以我們至少5點半就要出來,球場一開門就沖進去搶場地。”就這樣,每天早上起來先打一個早場,然后去實驗室,中午有時候會有人來約球,鄭欣幾乎每天都要花上一些時間泡在網球場上,這也讓他的球技有了不小的進步。
2006:Google中國網球元年
2006年,鄭欣從清華大學畢業,加入了Google中國。從校園到社會,不僅僅是身份的轉變,也開啟了鄭欣網球生活的新篇章。
“我是Google北京的第一個工程師,當時除了我,還有一些銷售人員,開復,還有他的助理等等。一共只有12個人,整個公司的人就可以圍在這個桌子邊吃飯。”在小小的會客室里,鄭欣笑著回憶起當時的情形。
這樣一群年輕人為了共同的奮斗目標走到了一起。更碰巧的是,這些人里就有兩三個網球水平達到3.0的。鄭欣在這里找到了他的網球同好。出于對網球的熱愛,2006年的3月,在鄭欣的努力運作下,Google中國的網球俱樂部正式成立了。
成立之初,俱樂部的人數只有個位數,會打球的兩三個,不會打球的五六個。麻雀雖小,鄭欣卻也將活動安排得井井有條。他將成員們分成了兩個level,打得不錯的就分在“自由散打組”,不會打球需要培訓的,鄭欣為大家請來了教練,開起了定期的網球培訓班。
網球俱樂部是Google中國最早成立的一個體育俱樂部,這是作為俱樂部創始人的鄭欣一直為之驕傲的一件事情,并且,俱樂部發展到現在,所舉辦的活動從來沒有間斷過,到今天已經走過了四個年頭。
如今,Google中國網球俱樂部的活動越來越豐富多彩,不僅有針對各個級別球友的定期培訓、公司內部的個人比賽,鄭欣還經常組織大家一起到外面參加各類業余網球賽事。每次網球俱樂部開展活動,只要鄭欣發出一封報名郵件,半個小時之內收到的回復絕對能讓活動“滿員”,并且waling list上也少不了排起了隊的熱情參與者。“Google中國共有十個體育俱樂部。網球俱樂部不客氣地說,是歷史最久、管理最好、規模最大的。主要是manager最有熱情!”鄭欣笑了起來,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網球俱樂部有成員100人左右,在總共600多人規模的Coogle中國,真算得上是“聲勢浩大”。這100多人中,大約有70%的人是來到了Google中國,加入了網球俱樂部以后,才開始接觸網球的。“如果我只是在會打網球的人這個圈子里面去發展的話,到現在為止,甚至可能也就是十幾個人。”在鄭欣看來,讓更多的人認識網球、愛上網球,成了他和網球俱樂部的一項重要使命。
2009:網球團體放光輝
在國內,不少外企對于員工的體育健身都很重視。各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模式。例如,微軟每個月都會給每個員工設置一筆用于體育運動的預算費用,員工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報名參與健身。Google則是在公司內建立健身房、瑜伽室、按摩室,以及桌上足球、臺球、乒乓球等運動設施。對于網球這樣的戶外運動項目,就需要一個員工自發的組織了。鄭欣認為:“我覺得我們俱樂部還是很有特色的。我們這個俱樂部不是由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組織的一個員工福利活動,而是一個完全來自于員工,完全服務于員工的組織。大家有什么樣的需求,我們就設計怎樣的活動,包括比賽、培訓等等。”隨著俱樂部活動的蓬勃開展,公司也開始加大支持力度。從一開始的支持外出比賽,到每年撥專款資助日常活動。在網球俱樂部的帶動下,其他各個俱樂部也一視同仁的得到了資助。對此鄭欣也頗為自豪,因為網球俱樂部又一次做了鋪路先鋒。
2009年,用鄭欣自己的話說,是Google中國網球俱樂部“挺光輝的一年”。在他的組織下,網球俱樂部的成員多次外出參賽,成績都還不錯。在新賽點公司組織的一個北京IT企業團體賽中,他們拿到了第四名。“我們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實力大概就在這個區間內。大家打得開心,團結合作。就是最好的結果。”
鄭欣說,自己其實一直在期待各種比賽。他是一個喜歡組織大家參加比賽的人,尤其是團體賽事更是讓他情有獨鐘。“我覺得團體賽比較有意思,大家有集體榮譽感。個人賽,打得一般的人就覺得‘跟我沒關系了’。團體賽可就不一定了,一個公司必須有一個很好的群眾基礎,你才能拉出一支七、八個人的隊伍來。參加這樣的比賽,能認識更多網球圈子里、業界圈子里的人。另一方面,公司內部的凝聚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花費也不高,應該是多贏的一個局面。”
作為最有熱情的manager,鄭欣把許多時間和精力花在了網球俱樂部上,但他甘之如飴。“我覺得為大家做了很多事情花了很多時間,但也很有收獲,能認識很多人。公司里除了人力資源的人,我認識的同事大概是最多的了。有銷售、有財務、有法律、有人力資源等等。有一次,一個同事拿著一張照片向我打聽一個漂亮MM。他說他已經問了好多人、一個多星期,就是沒有人知道,我一看,這不是我們網球俱樂部的一個新兵嗎,馬上給他牽線搭橋了。”
2006年3月那一撥網球俱樂部的三名元老級高手,現在只有鄭欣一個人還留在俱樂部里,另外兩個人雖然還都在公司任職,但是都漸漸淡出了網球。鄭欣依舊在為同事們開啟網球之門的道路上,越走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