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行肝、膽、胰、脾外科手術的臨床療效觀察分析。方法 選擇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肝、膽、胰、脾的手術患者92例,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分別采用腹腔鏡肝切除術、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腹腔鏡胰腺假性囊腫胃吻合術、腹腔鏡脾切除術,并對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天數及痊愈情況等指標進行分析。結果 92例手術患者中,完全在腹腔鏡下完成手術83例,腹腔鏡輔助手術8例,手助式腹腔鏡脾切除手術1例。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并且無嚴重并發癥。結論 腹腔鏡下行肝、膽、胰、脾類外科手術,可以減少患者的痛苦,縮短住院時間,對該類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肝膽胰脾疾病; 微創; 臨床
[中圖分類號] R6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7-154-02
肝、膽、胰、脾是人體的重要組成器官,也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患病部位。近年來,肝、膽、胰、脾的發病人數不斷激增,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更為重要的是此類疾病常常引起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從而極大的危害了人們的生命健康。傳統上往往采用手術療法對其進行治療,但由于患病器官的復雜性,導致手術難度較大。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醫療器械的進一步完善,腹腔鏡被廣泛應用于肝、膽、胰、脾疾病的診斷和治療[2]。因此,為提高肝、膽、胰、脾外科手術的成功率,特對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肝、膽、胰、脾的手術患者進行了腹腔鏡下外科手術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肝、膽、胰、脾的手術患者92例,男56例,女36例,年齡35~78歲,平均年齡(55.43±10.26)歲。全部患者術前診斷主要依據癥狀、體征、B超、CT、核磁共振及相關影像學檢查等。其中肝內外膽管結石49例;肝癌30例,病灶直徑2.48~4.26cm;胰腺假性囊腫5例,囊腫直徑7.53~21.37cm;肝硬化、門脈高壓、脾功能亢進8例,脾長徑15.54~23.02cm。全部患者均可行腹腔鏡下手術治療,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
1.2 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均靜吸復合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取頭高足低位,右肝及膽道手術時患者左側傾斜30度,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四孔法可滿足手術操作要求,而左肝及胰、脾手術時患者右側傾斜30度,其劍突下、左肋下鎖骨中線及右肋下鎖骨中線應根據病變部位的差異而選擇在適當的位置上。手術方法:49例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和膽總管切開取石,術中配合使用纖維膽道鏡檢查和取石,其中43例放置T管,6例膽總管一期縫合;30例肝切除術患者中,有27例病灶位于Ⅱ~Ⅵ肝段和1例位于Ⅷ肝段者行病灶局部切除,2例位于Ⅱ、Ⅲ肝段者行肝左外葉切除;5例胰腺假性囊腫患者中,有3例行腹腔鏡輔助胰腺囊腫胃吻合術;2例應用腹腔鏡囊腫空腸Roux-en-Y術。8例肝硬化、門脈高壓、脾功能亢進患者中,5例腹腔鏡輔助脾切除和1例手助式腹腔鏡脾切除時用超聲刀處理脾蒂,2例用Ligasure血管閉合系統行完全腹腔鏡脾切除術,同時行門奇靜脈斷流術。
2結果
手術效果:本組92例肝、膽、胰、脾手術患者中,83例完全腹腔鏡下手術;8例腹腔鏡輔助手術;1例手助式腹腔鏡脾切除手術,均無中轉開腹手術病例,且無鄰近器官組織損傷,經積極治療后均痊愈出院。術中及術后情況:手術時間52.23~253.54min,平均145.73min,術中出血20.35~700.57mL,平均85.87mL。術后1~2d開始進食及下床活動,術后住院6.54~21.23d,平均住院7.16d。手術并發癥:本組92例肝、膽、胰、脾手術患者中,無嚴重并發癥,經對癥處理后均及時康復。術后病理檢查:肝癌患者腫瘤切除后,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復查結果均正常。術后隨訪:對92例患者術后進行常規隨訪,時間1~12個月,平均4個月。術后3個月常規檢查及B超檢查,均未發現異常情況。
3 討論
肝、膽、胰、脾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普遍性疾病,尤其是原發性肝癌、肝海綿狀血管瘤、肝局限性結節狀增生、肝內外膽管結石伴膽囊結石、胰腺假性囊腫伴膽囊結石、肝硬化和脾功能亢進等發病率較高,并不斷攀升,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而此類器官往往具有相對復雜性和特異性,以往治療方法主要以外科開腹手術為主,但開腹手術創傷較大、并發癥較多,術后容易發生死亡病例[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當代患者對醫療技術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患者都期望在去除病灶的同時,又要盡可能的保留其病變器官的生理機能。如何尋找一種可視性強、創傷性小、治愈率高的外科術后療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腹腔鏡技術的快速發展,在腹腔鏡下行外科手術的方法得到了迅速的應用和推廣。而腹腔鏡下行肝、膽、胰、脾疾病的外科手術具有創傷性小、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盡可能保留了病變器官,維持了病變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并迅速得到了醫生和患者的廣泛認同[4]。因此,腹腔鏡下行肝、膽、胰、脾疾病的外科手術對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
微創外科的興起及迅猛發展,深刻影響著外科醫生的觀念和手術方式,為外科治療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也標志著腹腔鏡外科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5]。近年來,在腹腔鏡下行肝、膽、胰、脾手術以其獨特的優勢迅速得到了醫生和患者的充分認可,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術式特點:①腹腔鏡肝切除術的手術方式也以病灶局部切除為主,尤其適用于Ⅱ~Ⅵ肝段的表淺小病灶(<5cm),其腹壁切口小,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肝臟的擠壓,嚴格遵守腫瘤手術“no-touch”的原則,術后腹腔粘連輕,生存質量提高,有利于下一步治療。②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手術方式仍以膽總管結石為主,具有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等優點,尤其是一期縫合的患者可免受長期帶T 型管的痛苦,有可能是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最佳手術方法。③腹腔鏡胰腺假性囊腫胃吻合術的手術方式主要有囊腫切除和囊腫引流術,尤其適合位于胰腺體尾部較為游離的囊腫,最大程度上實現了胰腺假性囊腫疾病治療的微創化及合理化。④腹腔鏡脾切除術是腹腔鏡外科手術領域中風險最大的手術,主要在于處理脾蒂時易發生大出血,止血困難的特點,與開腹手術相比具有生理功能干擾少,傷口美觀等獨特優勢。因此,基于腹腔鏡下行肝、膽、胰、脾手術的特點,應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將不利因素降至最低,充分發揮其優勢作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腹腔鏡下行肝、膽、胰、脾類外科手術,可以減少患者的痛苦,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對肝、膽、胰、脾類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榮,周寧新,黃志強. 腹腔鏡肝切除術的可行性[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5,5(1):18-20.
[2] 黃曉強. 腹腔鏡在肝膽外科的應用[J]. 肝膽胰外科雜志,2006,18(3):135-136.
[3] 李強,秦鳴放. 內鏡、腹腔鏡治療胰腺假性囊腫38例[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34):3193-3198.
[4] 程樹杰,楊繼紅,魏希亮. 腹腔鏡脾切除術(附12例報告)[J]. 中國內鏡雜志,2006,12(3):43-44.
[5] 蔣飛照,屠金夫,尤和誼,等. 腹腔鏡肝切除治療肝內膽管結石[J]. 肝膽胰外科雜志,2007,19(2):103-104.
(收稿日期:200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