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他莫昔芬聯合托瑞米芬內分泌治療乳腺癌的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我科于2005年2月~2008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2例,將納入病例乳腺癌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單用他莫昔芬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托瑞米芬治療。結果 兩組治療12個月后,各組肝功能包括ALT、AST、γ-GT等均無顯著性差異,與對照組一致。ALP指標兩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結論 內分泌治療已經成為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
[關鍵詞] 乳腺癌; 內分泌治療; 他莫昔芬; 托瑞米芬
[中圖分類號] R73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7-120-02
他莫昔芬(TAM)是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最常用的輔助藥物。在歐洲,TAM于1971年進入臨床實驗。1977年,美國FDA批準TAM可用于治療絕經后轉移性乳腺癌[1]。TOR是另一種SERM類藥物,1995開始用于臨床乳腺癌的輔助治療,與TAM有相似的分子結構、作用機制和作用活性[2]。在乳腺癌輔助內分泌治療過程中,TAM和TOR一般需要用藥2~5年,其對患者肝功能及血脂影響的研究報道較少。本文回顧性研究了我院2005年2月~ 2008年6月收治的32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通過檢測隨訪期間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轉移酶(γ-GT)水平,評估TAM和TOR對肝功能的影響,比較兩者的差異,以期更好的指導臨床用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我院腫瘤外科于2005年2月~2008年6月期間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2例,根據以下納入標準,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5~78歲,中位年齡47.5歲。病例納入標準:(1)術后進行的輔助內分泌治療在化療之后進行。(2)ECOG評分0~1分,隨訪期間無遠處轉移,無血栓或冠心病史,無肝、腎、骨髓疾病。(3)接受我院門診隨訪。把上述32例患者隨機平分為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只采用他莫昔芬(國藥準字H34022510 ,黃山市天目藥業有限公司紅光分廠)20mg/d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托瑞米芬(國藥準字H20020047,寧波市天衡制藥有限公司)60mg/d治療。兩組在內分泌治療(隨訪)前,治療后3、6、9及12個月后分別取空腹靜脈血進行肝功能指標檢查,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轉移酶(γ-GT)。
1.3 統計學處理
治療前后各參數間差異的假設檢驗采用配對資料t檢驗。應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
本組32例患者在隨訪過程中,無一例患者發生肝功能衰竭,1例患者服用他莫昔芬后出現子宮內膜增厚,行診斷性刮宮,未提示異常發現。兩組在治療12個月后,各組肝功能包括ALT、AST、γ-GT等均無顯著性差異,與對照組一致。ALP指標兩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1。
3 討論
他莫昔芬已成為目前乳腺癌輔助內分泌治療標準,使前5年的年死亡率減少近31%。在第5~9年,他莫昔芬會繼續降低復發率和死亡率。托瑞米芬是另一種SERMs類藥物,1995開始用于臨床乳腺癌的輔助治療,與他莫昔芬有相似的分子結構、作用機制和作用活性[3-4]。在長期的用藥過程中,患者服藥的耐受性值得關注。Ogawa等報道使用他莫昔芬3~5年,36.4%患者出現脂肪肝,其中1例患者用藥一年出現重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容易發展成肝硬化,應注重對肝功能的監測有研究使用托瑞米芬3~5年,7.7%患者出現脂肪肝,且不伴有ALT、AST、ALP或CHOL的改變[5-6]。本研究中兩種藥物對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轉移酶(γ-GT)均無顯著性影響,證實了兩種藥物的肝臟安全性。不過治療組中ALP出現顯著性升高,與對照組組存在顯著性差異,但ALP的升高發生在正常值范圍內,其升高對臨床治療可能意義不大。
總之,內分泌治療已經成為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已經從過去用于轉移性乳腺癌的姑息治療發展到成為綜合治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輔助內分泌治療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治療效果,而內分泌治療在晚期乳腺癌的合理應用,也顯著改善了晚期患者生活質量并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
[參考文獻]
[1] 王甜甜,馬榕,高海東,等.70歲以上乳腺癌臨床特點及預后因素探討[J]. 中華現代醫藥,2005,4(4):45-48.
[2] 徐兵河.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現狀與展望[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6,13(2):161-164.
[3] 江澤飛,王濤. 乳腺癌治療的基本原則和新動向[J]. 臨床腫瘤學雜志,2006,11(2):561-565.
[4] 武正炎. 國外乳腺癌診治指南解讀[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2(2):25-26.
[5] 李安華,韓峰,熊永紅,等. 乳腺癌質內纖維結構改變對乳腺腫瘤診斷的價值[J].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5,14(4):303.
[6] 丁青薇,王紹文,等. 灰階超聲圖像特征在乳腺腫瘤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6,8(5):285.
(收稿日期: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