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調查分析乙型肝炎感染者,探討良好的防治措施。方法 對我縣醫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進行治療,并對我縣人員進行乙型肝炎的預防宣教,觀察防治效果。結果 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達77.8%。預防效果良好,采取預防措施后我縣人員乙型肝炎衛生知識的知曉率與干預措施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能夠治療乙型肝炎患者,而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能夠提高人們對乙型肝炎的衛生知識知曉率。
[關鍵詞] 乙肝; 危害;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R51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7-93-02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種世界性疾病。發展中國家發病率高,據統計,全世界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者超過2.8億,我國約占1.3億。多數無癥狀,其中1/3出現肝損害的臨床表現[1]。目前我國有乙肝患者3000萬。乙肝的特點為起病較緩,以亞臨床型及慢性型較常見,無黃疸型HBsAg持續陽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進行傳播。乙肝疫苗的應用是預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2]。目前對HBV危害性的認識已經越來越深刻,我國已經全面開展乙肝的預防。作為鄉鎮衛生院,我院在基層也積極開展了乙肝的預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縣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上報乙型肝炎患者和病原攜帶者586例。男340例,女246例。年齡在18~65歲之間,平均(34.7±2.5)歲;其中急性肝炎30例,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70例,慢性遷延性肝炎80例,病原攜帶者406例;病程為1~28年;因乙型肝炎死亡5例。
1.2 治療
1.2.1 急性肝炎的治療 早期嚴格臥床休息最為重要,癥狀明顯好轉后可逐漸增加活動量,飲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為宜。如患者進食少或有嘔吐,應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維生素C 3g、肝泰樂400mg、普通胰島素8~16U靜脈滴注,每日1次;也可加入能量合劑及10%氯化鉀。熱重者可用茵陳胃苓湯加減;濕熱并重者用茵陳蒿湯和胃苓合方加減;肝氣郁結者用逍遙散;脾虛濕困者用平胃散[3]。
1.2.2 慢性肝炎的治療 主要包括抗病毒復制、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保護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以及中醫藥治療、基礎治療、心理治療等綜合治療。抗病毒治療包括干擾素、無環鳥苷(阿普洛韋)、阿糖腺苷及單磷酸阿糖腺苷、聚肌胞等。免疫調節藥包括胸腺肽、白細胞介素2、淋巴因子激活性殺傷細胞。保護肝細胞藥物包括益肝靈、強力寧、齊墩果酸片等[4]。
1.3 乙肝的預防措施
1.3.1 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基層地區平均文化水平偏低,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也較差。鄉鎮衛生院要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健康教育。例如制作宣傳版面、印發宣傳圖冊、深入社區講解等,讓群眾了解乙肝的發生、發展、傳播途徑、飲食衛生等。基層地區青少年是乙肝預防的重點對象。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性活動的機會增多,乙肝感染的危險性也隨之增加,應加強對青少年的性知識教育,提倡潔身自愛。基層地區的醫院也是防控重點,應不定期對醫護人員和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教育大家不接觸未經嚴格檢驗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不使用消毒不嚴格的醫療器具進行診療[5]。家庭也是健康教育的重點,應教育家庭成員不公用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
1.3.2 接種乙肝疫苗 使用乙肝疫苗進行主動免疫是非常有效的預防乙肝的措施。最佳接種時點是在暴露發生前完成全程乙肝疫苗接種。據調查,基層地區母嬰圍產期傳播是乙肝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鄉鎮衛生單位應教育婦女在第1次產前檢查時接受篩查,若為陰性則在妊娠后期再次檢查。教育婦女妊娠的任何時期都可以安全的接種乙肝疫苗。新生兒出生后,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給所有新生兒全程接種乙肝疫苗。從事食品生產和加工的人員以及高危人群一定要接種乙肝疫苗。需要注意的是衛生院的工作人員應詳細宣傳不適宜接種疫苗的人群,如患有肝炎或有一定過敏史者[6]。
1.3.3 已經感染乙肝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健康監護 提醒該類人群要忌酒和適當休息,因為酒精不但直接損害肝臟使病情加重,而且會影響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效果。基層地區人們用藥常識缺乏,衛生人員需提醒患者切忌多用藥和濫用藥。對于無癥狀的慢性肝炎患者一般不需要用藥。服用藥物要堅持按照療程,不能半途而廢,如果不按時服藥會影響療效,也會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還容易引起抗病毒藥物耐藥現象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充分認識慢性肝炎治療的長期性。對于肝炎的歧視問題在基層也比較普遍,對這類患者應爭取患者親友的支持和配合,向其講解乙肝相關知識,且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示關心,維護患者的自尊心,讓患者體會到相互信任所帶來的愉快情緒,同時也要加強衛生宣教,以減少HBV在人群間的傳播。
1.3.4 提高飲食質量 盡可能食用高蛋白、高纖維、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及適量的糖,肥胖者應食用低脂食物。應不偏食、禁酒、忌煙,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少吃半成品食物及對肝臟有損害的食物或藥物。不能亂投醫,不能輕信廣告宣傳的轉陰藥物或使用游醫偏方、驗方或祖傳秘方,以免增加肝臟的負擔。鼓勵人們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這是基層預防乙肝的重要舉措。
2 結果
2.1 患者恢復情況
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77.8%。見表1。
2.2 預防措施實施后衛生知曉率的情況
預防效果良好,采取預防措施后我縣人員乙型肝炎衛生知識的知曉率與干預措施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本研究可見,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能夠治療乙型肝炎患者,而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能夠提高人們對乙型肝炎的衛生知識知曉率。
乙型肝炎的發病機制很復雜,迄今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其肝細胞損傷不是HBV在肝細胞內復制的結果,而是由T細胞毒反應介導造成。人感染HBV后,可引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應答,并激發自身免疫反應及免疫調節功能紊亂。急性肝炎是當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HBV后,其細胞毒性T細胞(Tc細胞)攻擊受染的肝細胞,由破壞的肝細胞釋放入血的HBV被特異性抗體結合,且干擾素生成較多,而致HBV被清除,病情好轉終歸痊愈。慢性活動性肝炎見于免疫功能有缺陷和免疫調節紊亂者。感染HBV后,由于Tc細胞功能不正常或特異抗體封閉部分肝細胞靶抗原而制約T細胞毒反應,致部分肝細胞損害;干擾素產生較少,HBV持續復制;特異抗體形成不足,肝細胞反復被HBV侵入,形成感染慢性化[3]。乙肝的傳播途徑主要有:①經血傳播,這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輸血或血制品可以傳播乙型肝炎;②醫源性傳播;③胎源性傳播;④性接觸傳播。對乙型肝炎的預防做到周到細致,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對人群的傷害。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J]. 中華傳染病雜志,2005,23(6):12-13.
[2] 王增朝,車淑麗,周文霞. 社區人群乙肝感染流行因素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2007,34(09):1610-1611.
[3] 蔡衍珊,周端華,劉于飛,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熱帶醫學,2005,5(02):333-335.
[4] 莫顯昆,陳立章. 乙肝傳播危險因素的調查分析[J]. 中國醫師雜志,2006,8(12):76.
[5] 何小勤. 不要把乙肝病毒攜帶者拒之門外[J]. 肝博士,2008,6(05):18.
[6] 申旭波,周遠忠,雷鵬遠,等. 某市乙型肝炎流行因素及控制措施探索[J]. 現代預防醫學,2009,6(06):3942-3944.
(收稿日期:201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