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療效。方法 治療組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方式行肌瘤剔除術。觀察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通氣時間、術后住院天數情況。結果 治療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通氣時間、起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天數與對照組相比明顯縮短,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腹腔鏡; 子宮肌瘤剔除術; 傳統開腹方式; 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1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7-140-02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的婦女,現有資料表明,35歲以上的婦女20%~25%患有子宮肌瘤[1]。我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對30例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08年12月實施手術的子宮肌瘤要求保留子宮的患者60例,年齡22~54歲,平均36歲;單發子宮肌瘤32例,多發子宮肌瘤28例,其中闊韌帶肌瘤23例,宮頸肌瘤 5例。其中30例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組);,30例用傳統開腹方式行肌瘤剔除術(對照組)。
1.2 手術方法
治療組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吸入復合麻醉,取仰臥位或膀胱截石位,頭低足高15-25度。常規消毒鋪巾后,于臍輪上緣做一縱形切口,用10mmTrocar穿刺進腹,內視鏡觀察進入腹腔,充入CO2氣體,至腹內壓達15mmHg,在內視鏡指引下,避開腹壁血管,在左下腹部做兩個長約5mm小切口,分別位于髂前上棘內側5cm及臍左下5cm處(可根據肌瘤大小及術者習慣適當調整),右下腹切開10mm切口,Trocar穿刺進腹。自陰道置入舉宮器,先探查腹腔,檢查肌瘤情況,給予縮宮素20u注入肌瘤假包膜層,用單極電鉤于肌瘤突出最明顯部位,暴露肌瘤,用齒抓鉗夾持肌瘤旋轉并提起肌瘤,沿包膜剝出肌瘤,雙極電凝止血,創面予1號愛惜康線間斷或連續縫合,剔出肌瘤以電動旋切器旋切成條狀,經10mm切口分次取出,送病理科進行檢查。生理鹽水沖洗腹腔,檢查創面無出血后,腹腔內涂欣可寧防粘連膠,留置引流24h,取出器械,排空CO2氣體,直視下取出套管,觀察穿刺孔無出血,縫合筋膜層,對合皮膚。對照組采用連續硬外阻滯或全麻,用傳統開腹方式行肌瘤剔除術。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性分析,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并采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效果比較
治療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通氣時間、術后住院天數與對照組相比明顯縮短,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2.2 兩組隨訪情況比較
治療組隨訪27例,隨訪率90.0%,隨訪最短半年,最長22個月,所有術前有癥狀患者術后1~2個月癥狀改善,16例不孕患者中術后2年妊娠11例;對照組隨訪21例,隨訪率70.0%,隨訪最短半年,最長20個月,不孕癥5例,術后2年妊娠3例。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道常見腫瘤,近幾年發病呈上升趨勢,而且越來越年輕化。子宮肌瘤被喻為“婦科第一瘤”,也是人體中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其好發育齡婦女,確切病因不明,一般認為與雌激素水平有關,絕經后通常肌瘤可停止生長并萎縮。子宮肌瘤至今為止仍以手術治療為主,子宮肌瘤剔除術是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婦女的標準術式。
自1990年,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laparoscopictoctomy,LM)取代開腹手術治療肌壁間子宮肌瘤和漿膜下子宮肌瘤以來,LM的臨床應用日趨廣泛。它作為微創手術,以創傷小﹑美觀﹑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日短等優勢,深受醫生和患者的青睞。近年來內鏡手術的迅猛發展使腹腔鏡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更加趨于微創[1]。我院開展腹腔鏡手術以來,已進行多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術式選擇的原則要根據子宮肌瘤大小、數目、部位、病人年齡、有無生育要求、醫生的手術技能及醫院的設備等因素而定。夏恩蘭教授[2]介紹的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顯示了腹腔鏡下手術具有開腹手術視野良好的優點,同時具有創傷小、術后康復快、粘連輕、不影響腹部美觀的特點,但術前一定要掌握適應證,而且醫師除具備施行微創手術的技術外,還要有良好的手術設備和器械支持。宮腔鏡下手術一般適合黏膜下肌瘤的剔出。目前開腹手術仍是不可替代的,如多發的子宮肌瘤、可疑惡變的肌瘤、合并盆腔廣泛粘連的和有卵巢病變的子宮肌瘤等,都必須開腹手術[1-3]。
傳統的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創傷性大,對腹腔干擾多,術后恢復慢[1]。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對患者損傷小,術中出血少,且術中患者無腹壁切口之痛,術后病率低,患者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通氣時間、起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天數與對照組相比明顯縮短,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顯著性(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謝洪哲,王寧寧.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412例臨床分析[J]. 中國內鏡雜志,2004,10(10):10-12
[2] 夏恩蘭. 婦科內鏡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68.
[3] 郎景和,冷金花. 婦科腹腔鏡的現狀展望[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02, 18(1):68.
[4] 黃浩,王剛,劉霓,等. 電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107例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5):305-306.
(收稿日期:200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