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過以“臨床常見病”為載體,探討局部解剖學的教學效果。方法 將2006級臨床本科學生隨機抽定2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每個班級分為2組,人數相當且保證每組20人以上,1組為實驗組,另1組為對照組。實驗組采用以“臨床常見病”為載體逆向傳授局部解剖學的方法,對照組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最終根據考核成績判斷兩種方法的差異性、學生的反映情況及教學效果。結果 實驗組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以“臨床常見病”逆向傳授局部解剖學的教學方法優(yōu)于傳統教學方法,差異明顯(P<0.05)。結論 實驗組在學習局部解剖學理論知識的同時對臨床常見病也有較深的了解,學生能建立臨床外科實踐與局部解剖學理論的相關性,使之真正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關鍵詞] 臨床常見病; 載體; 局部解剖學; 傳統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7-87-02
局部解剖學[1]作為一門基礎和臨床之間橋梁的學科,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價值。單純地學習局解理論,不重視實踐操作,只是紙上談兵;重視實踐,不熟悉理論,臨床手術操作也是盲人摸象;因此必須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局部解剖學的質量及今后對臨床實踐的了解,本文通過以“臨床常見病”作為載體逆向傳授局部解剖學教學法,并與傳統教學法進行實驗對照,分析、總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2008年8~11月將2006級臨床本科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所選班級均為初次學習局部解剖學的應屆學生。
1.2 方法
隨機抽定的2個班級(7班和11班),將每個班級分為兩組,人數相當且保證每組20人以上,一組作為實驗組,另一組作為對照組。實驗組由具有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教師采用以“臨床常見病”為例逆向傳授局部解剖學的方法授課,對照組由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按照傳統教學模式授課。要求每組的尸體標本各為2具,其中選取的尸體皆完整,無腐爛,變異性小;器械數量保證好用、充足;根據學生人數進行尸體分配,明確分工,1具尸體主刀者1人,助手2~3人,指導者2~3人;每堂課結束前布置學生查閱下堂課相關的臨床常見病,然后下堂課進行提問;隨機檢查學生對局部解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分析、總結考核成績。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兩組均數比較用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Dunnett-t兩兩比較。
2 結果
2.1 2006級臨床7班與11班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成績的比較
實驗組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性(P<0.05)。見表1。
2.2 2006級臨床7班與11班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成績的動態(tài)觀察
實驗組的成績呈上升曲線,而對照組的成績呈下降曲線,綜合兩班實驗組的情況從圖1、表1中顯示,實驗組的分數在84~89分之間,而對照組的分數在82~77分之間。見表1、圖1。
2.3 2006級臨床7班與11班實驗組與臨床其他班級成績平均值的比較
除1班和9班外,實驗組成績高于其他班級成績的平均值。見表2。
3 討論
局部解剖學作為一門與臨床密切相關的科學,不僅要掌握書本上的理論,還要注重實踐操作。對于學習局部解剖學的學生來說,實踐操作對象主要是尸體標本,在這一點上研究對象(實驗組和對照組)是無差異性或差異性較小,想要提高學生對該門學科的熟悉和掌握情況,就得從理論方面下工夫,也就等同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知識面掌握能力,教師對“臨床常見病”認識或掌握的廣,傳遞給學生的知識就豐富,能幫助學生學習局部解剖學的積極性和對臨床疾病的認識及相關性,有助于學生更好的認識局部解剖學的重要性,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臨床知識的了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2]。
3.1 以“臨床常見病”為載體傳授局部解剖學的優(yōu)越性
無論系統解剖學還是局部解剖學,都屬于形態(tài)學范疇,本來就是知識點多、不易理解、比較乏味的學科,死記硬背、照本宣科不利于該學科的理解和掌握,應用缺乏藝術性的傳統 “填鴨式”教學會讓學生對該學科產生厭惡、厭學的情緒,采取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每個傳授局部解剖學教師面臨的問題。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總結發(fā)現:以“臨床常見病”作為載體傳授局部解剖學的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改變學生考慮問題的思維方式,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犹剿鳎瑢W生能不斷反饋意見,提高的不僅是學生成績,還有對臨床知識的認識和熟悉;同時培養(yǎng)學生模擬臨床常見病的手術治療步驟,將其應用于標本的解剖操作,進行全方位的鍛煉。
3.2 以“臨床常見病”為載體傳授局部解剖學的可行性
應用統計學對2006級學生考試成績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實驗組的成績高于同期對照組;實驗組與其他臨床對照組成績相比較,除臨本1班和9班與之相似外,其他組均低于實驗組,證明新的教學手段優(yōu)越于傳統方法。臨床常見病指生活中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出現率高,醫(yī)院病例多,從病因到診斷、治療有固定的模式,選擇常見病作為載體較容易些,容易搜集資料。學生作為接受對象,比較傾向接受臨床常見病例,將常見病的病因、診斷及治療方法與局部解剖學的教學相結合,能促進學生對局部解剖學產生濃厚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改善原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耳目一新。新的教學方法強調師生配合、互利互助,既鼓勵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也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把教師和學生由原來的主次關系變?yōu)榈韧P系,學生和教師的角色互相轉換,將生澀、枯燥的學科變成生動、有樂趣的學科。
3.3 以“臨床常見病”為載體傳授局部解剖學的不足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知識不斷更新,依靠現有的書本知識遠遠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不斷補充、擴展知識是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閑暇之余注意查找資料提高自己,豐富自身的知識含量。就本課題研究來說,多積累臨床常見病例,消化吸收,將其應用于教學工作中,這樣就能提高教學質量,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要加強學生的管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外界吸引學生注意力如網游等不良的事物導致學生經常缺課,這方面的工作也是當前考慮的問題,教師講的再好,學生不配合也是不行的,因此課題的研究還要受到眾多不穩(wěn)定因素的限制。
綜上所述,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要求,必須加以改革和完善。目前的信息技術已經應用于教學,但還有其局限性。加強教學方法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是當前研究的熱門課題,尋找好的教學方法還處在探索階段,希望更多的教學工作者都能參與進來,找到一種或幾種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彭裕文,劉樹偉,李瑞錫,等. 局部解剖學[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2.
[2] 朱周星,王一飛,龐文芬,等. 人體解剖學實物考核探討[J]. 解剖學研究,2004,(3):229-231.
(收稿日期:200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