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金融街地區0~6歲散居兒童隱匿性腎臟疾病的發病情況,探討早期發現并防治慢性腎臟疾病的方法。方法 以在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地區居住達10個月以上的0~6歲散居兒童為調查對象,選取晨尿進行尿液常規檢驗,初次尿液復查陽性者在2~4周復查。對復篩陽性兒童進行隨訪。結果 共有散居兒童726人留晨尿進行尿液篩查,初篩陽性者為86例,其陽性率為11.8%;對初篩陽性者86例于2~4周內采用同種方法復篩,復篩陽性者為52例,其陽性率為7.2%,其中散居兒童無癥狀血尿率1.1%、蛋白尿1.7%、血尿+蛋白尿1.5%、白細胞尿2.9%;本轄區尿檢陽性者中以女童占優勢(59.6%,P<0.05);本轄區0~3歲組較4~6歲尿檢陽性(蛋白尿與白細胞尿)率明顯增高(P<0.05)。結論 對健康兒童定期進行尿液篩查,對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小兒泌尿系統疾病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尿液篩查; 血尿; 蛋白尿; 白細胞尿; 散居兒童
[中圖分類號] R446.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7-73-02
散居兒童腎臟病患經常起病隱匿,其中有少部分可轉變為加重,甚至可發展為不可逆轉的腎功能衰竭。早期發現兒童腎臟疾病對減慢或緩解兒童及成人終末期腎臟疾病的發生與發展甚為重要。為了早期發現兒童腎臟疾患,知曉北京西城金融街地區隱匿性腎臟疾患的患病率,于2009年5月對北京西城金融街地區所轄19個居委會的0~6歲散居兒童726人進行尿液常規篩查。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2009年5月以居委會為單位,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轄區19個居委會內分別抽取在西城區居住達10個月以上的0~6歲散居兒童810人,其中有726人進行了尿液常規篩查。
1.2 研究方法
以知情同意為前提條件,使受篩查兒童家長在接受相關知識指導后,讓兒童在家中留尿。應在空腹3~5h后,用清水清洗外陰和/或尿道口(男孩需將包皮翻開洗凈),先將尿液收集在發放的尿杯中,再將尿液由尿杯倒入發放的尿管內;或將尿液直接收集在發放的尿管中,盡量留取中段尿,在2h內將尿液送到保健科。尿液篩查采用長春迪瑞N-600尿液自動分析儀,對初篩陽性者于2~4周采用同種方法復篩。
血尿、蛋白尿、白細胞尿的診斷標準參照《兒科學》(第6版)全國小兒腎病組制定的標準。血尿:兩周內3次的檢測離心后尿紅細胞≥3個/HP或8000個/mL。蛋白尿:定性試驗(±~+ + + +),24h尿蛋白定量試驗≥150mg。白細胞尿:尿離心后沉渣白細胞≥5/HP。
主要觀察結果分為單純血尿組、單純蛋白尿組、血尿并蛋白尿組、白細胞尿組。本次調查的結果僅僅限于相關的工作人員,最大限度的保證受篩查兒童的個人信息不外泄。檢測結果若為復篩陽性者與受試兒童家長聯系囑其前往北京兒童醫院進行進一步隨訪診治。
1.3 數據處理與統計方法
尿液檢測結果設專人錄入電腦,認真復查,其組間陽性率采用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尿液常規初篩測查結果
726名散居兒童留取晨尿并進行尿常規初篩測查,檢出陽性者為86人。初篩陽性率為11.8%。
2.2 復查結果及分析
兩周后初篩陽性者予復查尿液常規檢查與尿沉渣鏡檢,結果仍然為陽性者為52例(7.2%),尿檢異常者,總發生率分別為血尿8例(1.1%);蛋白尿12例(1.7%);血尿+蛋白尿11例(1.5%);白細胞尿21例(2.9%);各構成比見圖1。另男369例(50.8%),女357例(49.2%),男女發病率不同,有顯著性差異(χ2=4.35,P<0.05),見表1。四個癥狀組在0~3歲與4~6歲發病率也不同,有顯著性差異(χ2=9.7,P<0.01)。見表2。
2.3 隨訪結果
血尿的8名隨訪者中,4名隨訪者兩次尿常規正常。兩名隨訪者反復輕度鏡下血尿(尿檢RBC 5~10/HP),尿液相差顯微鏡測查未見異常,經腎與腎靜脈B超與靜脈腎盂造影檢查均無異常,均需進行隨訪以明確病因,兩名為腎小球性血尿。
蛋白尿的12名隨訪者中,8名隨訪兩次尿常規未見異常,兩名診斷為尿路感染,均經抗炎治療1周后尿檢正常,并在停藥后復查尿檢無異常。1名(女,5歲)在隨訪中發現多次在活動后出現明顯蛋白尿++以上,直立試驗陰性,繼續隨訪中。1名24h尿蛋白定量<0.5g,尿微量蛋白檢測無異常,腎臟影像學檢查正常,正在隨訪中。
11名血尿合并蛋白尿的隨訪者中,5名隨訪兩次尿常規未見異常。5名經檢查確診為尿路感染,分別經常規抗炎治療1周后尿檢無異常,并在停藥后尿檢無異常。1名隨訪中多次尿常規提示尿蛋白++以上,尿RBC5~10/HP,24h尿蛋白定量>0.5g,無水腫與少尿等癥狀,直立試驗陰性,腎穿活檢病理診斷為IgA腎病,予激素、免疫抑制劑、潘生丁等聯合治療,隨訪至今(約半年),病情無惡化。
21名白細胞尿的隨訪者中,7名隨訪者均兩次尿常規檢查無異常。10名經檢查診斷為尿路感染,分別經常規抗炎治療1周后尿檢無異常,并在停藥后尿檢正常。4名在隨訪中發現有尿蛋白+~++,繼續隨訪中。
3 討論
3.1 尿檢的意義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腎臟病學組1990~2002年小兒慢性腎衰1268例調查報告顯示:小兒CKD的構成比例中腎病腎炎占70%[1],若能早期發現、早其診治,完全可積極治療原發腎臟疾患并延緩腎功能衰竭。日本、臺灣等地持續集體尿液篩查證實,尿篩查是早期發現隱匿性腎病、降低成人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2-4]。國內上海尿篩查46171人,血尿發生率為0.5%,蛋白尿發生率為0.58%,血尿和蛋白尿0.07%[5]。本轄區尿篩異常發病率高于上海地區,考慮為本轄區內兒童年齡組較上海低;與上海存在地域的區別,兒童家長對尿異常知曉率低。1986年中華腎臟病兒科組21省市224291人尿篩查總陽性率0.85%[6],本組總陽性率7.2%,提示隨著時間的進展,兒童泌尿系病患發病明顯增長。
3.2 年齡性別與尿檢
北京市石景山地區老年人慢性腎臟疾病調查中顯示:女性成為腎功能下降的獨立相關因素[7],本轄區尿檢陽性者中以女童占優勢(59.6%)。本轄區0~3歲組較4~6歲尿檢陽性(蛋白尿與白細胞尿)率明顯增高,考慮為小年組兒童多為外地流動兒童,兒童家長文化水平過低,對尿異常知曉率低。
對健康兒童定期進行尿液篩查,對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小兒泌尿系統疾病有重要意義(尤為女童和3歲以下兒童),也便于在本轄區展開對早期腎臟病患知識的普及與推廣,便于尿檢異常者的隨訪、跟蹤和診治。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病學組. 91所醫院1990~2002年小兒慢性腎衰竭1268例調查報告[J]. 中華兒科雜志,2004,42(8):724- 730.
[2] Lin CY,Sheng CC. Mass urinary screening and follow-up for schkkl children in Taiwan province[J]. Act Paediatr Taiwan,2001,42(3):134- 140.
[3] Yamagata K,Iseki K. Chromic kidney disease perspectives in Japan and the importance of urinalysis screening[J]. Clin Wxp Nephrol,2008,12(1):1-8.
[4] lLin CY,Hsih CC,Chen WP. The underlying diseases and follow-up in Taiwanese children screened by urinalysis[J]. Pediatr Nephrol,2001,16(3):232-237.
[5] 翟亦暉,徐虹,朱光華,等. 上海市中小學尿液篩查的探索[J]. 臨床兒科學雜志社,2007,25(6):462-466.
[6]全國兒科腎臟病學組. 兒童泌尿系統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全國21省市尿篩查小結[J]. 中華兒科雜志,1988,27(2):304-306.
[7] 張路霞,左力,徐國賓,等. 北京市石景山地區中老年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流行病學研究[J]. 中華腎臟病雜志,2006,22(2):67-71.
(收稿日期:200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