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通過采取一系列的精心的術后護理干預措施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的排氣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方法 對照組未給予系統護理干預措施,護理干預組采取一系列精心的術后護理干預。結果 經過一系列的術后精心的護理,護理干預組的術后排氣起始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提前,術后排氣持續時間較對照組明顯延長,且術后并發癥(切口感染、切口出血、膽漏、放射痛)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或P<0.01)。結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后要針對性地給予嚴密觀察及護理干預措施,提高護理質量與安全。
[關鍵詞]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術后; 護理干預; 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5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7-47-02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近年來開展的新型醫療技術,患者對于該手術缺乏了解,存在擔憂心理及期望值過高,因此要給予患者充分的了解,減少患者術后的擔憂心理及對手術的過高期望值[1-3],增加手術及護理的安全,以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的恢復。術后要針對性地給予嚴密觀察及護理干預措施[4],提高護理質量與安全。我科自2003年6月~2009年6月來對100例腹腔鏡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成功進行術后護理,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護理措施及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100例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隨機分為護理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情況見表1。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身高、病程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術后護理干預
對照組未給予系統護理干預措施。護理干預組:患者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清醒后拔除胃管,術后生命體征平穩6h后,改半臥位。術后常規多參數監護,嚴密觀測并記錄生命體征,每30分鐘一次。各項指標平穩后可1小時記一次,連續24h。如血壓下降、尿量減少、心率增快、血氧飽和度下降等情況,應考慮可能有腹腔出血或血容量不足,呼吸功能或心功能衰竭等,應立即報告醫師處理。
術后應常規吸氧6~8h,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患者的呼吸幅度和頻率。術后患者體溫下降,出現寒戰,術后應每日測量體溫3次。術畢放置腹腔引流管,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有無堵塞。每日更換引流袋,定時擠壓,防止堵塞,及時記錄引流液的量與性狀。腹腔鏡手術創傷小,疼痛多發生于上腹、下腹、背部或肩部,應向患者解釋引起疼痛的原因,無需處理。術后當天禁食,次日可進流質飲食,以后逐步過渡到半流質飲食、普食。以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少產氣食物為主,還應多食富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保證大便通暢。對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應給予糖尿病飲食,避免飽餐,定時查血糖。術后注意切口有無滲血、滲液等,及時更換敷料。術后護士應經常巡視病房,密切注意是否有異常情況發生,積極配合醫生給予及時處理。術后6h協助患者下床活動,改善患者呼吸、循環功能,促使病人早日康復。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所有數據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各組間的差異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見表2。經過一系列的術后精心的護理,護理干預組的術后排氣起始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提前,術后排氣持續時間較對照組明顯延長,且術后并發癥(切口感染、切口出血、膽漏、放射痛)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或P<0.01)。
3 討論
3.1 術后護理干預時的注意事項
術后常規多參數監護,嚴密觀測并記錄生命體征,每30分鐘一次。各項指標平穩后可1小時記一次,連續24h。腹腔鏡手術常用二氧化碳建立氣腹,如濃度過大可導致高碳酸血癥及呼吸性酸中毒,應充分給氧中和二氧化碳濃度,給予霧化吸入,濕化氣道。妥善固定并保持負壓通暢。觀察引流液量與色,做好記錄。術后24h內因術中殘留血及創面滲血,引流液可呈暗紅色或咖啡色。如24h總量大于500mL或引流液呈鮮紅色,可能是吻合口出血,應立即通知醫師處理。妥善固定并保持通暢,翻身時應解開,站立時不能高于腹部引流口的高度,避免引流液返流。每日更換引流袋,定時擠壓,防止堵塞,及時記錄引流液的量與性狀。正常情況下,術后1天引出100~400mL血性滲液,如術中用做化療藥物沖洗,引流量也可增加100mL。次日逐漸減少,3~4d后可降至20mL以下,此時可拔管。鼓勵病人早期活動,術后血壓平穩24h內床上活動如翻身、半坐。術后飲食遵循少量多餐原則,進食高營養、易消化、無刺激的少渣飲食。本組結果顯示,經過一系列的術后精心的護理,護理干預組的術后排氣起始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提前,術后排氣持續時間較對照組明顯延長,且術后并發癥(切口感染、切口出血、膽漏、放射痛)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或P<0.01)。
3.2 并發癥的護理
①滲血、出血:嚴密觀察傷口有無滲血、出血,及患者的精神狀況、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的變化。 ②呼吸道感染:因全麻氣管插管損傷氣管黏膜,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全麻后患者未完全清醒,咳嗽反射較弱,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咽喉部疼痛不適,咳嗽。應鼓勵患者做深呼吸運動,協助其翻身拍背,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③惡心、嘔吐:多因麻醉藥物所致,應讓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嘔吐物,防止誤吸;④ 皮下氣腫、氣胸等:腹腔鏡術后應嚴密觀察可能發生皮下氣腫甚至氣胸。
4 結論
LC具有手術創傷小、患者痛苦小、恢復快等優點,已作為治療膽囊良性疾病的常規方法[5,6]。 加強術后護理,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警惕并發癥的發生,以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的恢復,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時發現術后各種并發癥,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曹月敏. 腹腔鏡外科學[M]. 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76- 182.
[2] 林巖,譚淑芳,盧玉貞. 實用手術護理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55.
[3] 吳志萍,柯立,劉萍. 電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配合及術后護理[J]. 中原醫刊,2004,31(13):66.
[4] 白超群,劉婉紅. 腹腔鏡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膽囊結石的護理對比分析[J]. 現代醫藥衛生,2005,21(23):3295-3295.
[5] 潘玉珍. 經腹腔鏡施行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 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6,(17):1563-1564.
[6] 華永萍,郁蓉,丁曉煜.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術后護理[J]. 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3(2):6.
(收稿日期:200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