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雷貝拉唑聯合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消化性潰瘍96例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兩組基礎對癥支持治療相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口服奧美拉唑。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雷貝拉唑。服藥期間囑患者逐日記錄癥狀變化情況及藥物不良反應。結果 觀察組有效率為93.7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2.92%,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僅個別出現頭暈、惡心、腹脹等癥狀,短暫而輕微,全部病例均能完成療程,未見其他明顯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結論 雷貝拉唑和奧美拉唑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可增強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有效根除幽門螺桿菌,為臨床治療消化性潰瘍提供了一種新的藥物選擇。
[關鍵詞] 消化性潰瘍; 奧美拉唑; 雷貝拉唑; 療效; 副作用
[中圖分類號] R57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7-35-02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PU)是發生于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在臨床上以病程進展慢、周期性發作、節律性上腹部疼痛為特點的一種消化系統常見病、多發病[1],是胃酸侵襲作用增強、胃黏膜防御機制減退和幽門螺旋桿菌(Hp)協同損害作用的結果。我院近兩年應用雷貝拉唑聯合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48例,在緩解臨床癥狀、提高和促進潰瘍愈合方面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治療
選擇2007年4月~2009年3月消化內科病房住院或門診患者96例。納入標準:①經纖維胃鏡檢查確診為活動性消化性潰瘍;②胃鏡直視下取活組織活檢快速尿素酶試驗證實Hp陽性;③臨床表現上腹痛,性質多為灼痛,慢性過程,周期性發作,發作與自發緩解相交替,發作時上腹痛呈節律性;④28h內未使用過PPI類藥物、H2受體拮抗劑、鉍劑、抗生素;⑤未合并有消化道大出血、幽門梗阻、穿孔等并發癥;⑥無消化道手術史,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⑦無治療藥物過敏史及禁忌證者。符合納入標準病例共96例,按患者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均無明顯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半流質無刺激性飲食,精神上給予安慰及鎮靜,補充足夠維生素等支持治療。對照組予以口服奧美拉唑(浙江醫藥股份有效公司新昌制藥廠生產)20mg,2次/d,1周后改為1次/d,連續服用3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雷貝拉唑(江蘇濟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10mg,2次/d,1周后改為1次/d,連續服用3周。服藥期間囑患者逐日記錄癥狀變化情況及藥物不良反應。
1.3 療效觀察及判斷標準
觀察治療前后腹痛等癥狀。腹痛按0~3級分度[2],0級:無疼痛癥狀;1級:輕度疼痛,但未影響到工作、生活;2級:中等度疼痛,可影響到工作、生活;3級:重度疼痛,需休息。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臨床癥狀消失,纖維鏡檢查潰瘍面消失或瘢痕形成,停藥4周后不復發;②有效:臨床癥狀減輕或明顯改善,纖維胃鏡檢查潰瘍面縮小50%,大部分愈合;③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或加重,纖維胃鏡檢查潰瘍與治療前檢查相同。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軟件完成統計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表2)
2.2 兩組患者腹痛緩解情況
觀察組4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服藥第1周后,腹痛癥狀緩解45例(占93.75%),2周后疼痛全部消失。對照組4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服藥第1周后,腹痛癥狀緩解37例(占77.08%),余病例3周后疼痛消失。
2.3 不良反應
對照組48例患者中出現便秘3例,食欲減退1例,無頭暈及皮疹;觀察組中有2例服藥過程中自覺頭痛、惡心、腹脹等。上述癥狀均短暫而輕微,患者均能完成全部療程治療。未見其他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的患病率高達5%~10%,Hp感染、胃酸過多等因素是引起胃十二腸指腸潰瘍的最主要原因[3]。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胃十二指腸黏膜經常接觸有強侵蝕力的胃酸和在酸性環境下被激活、潰瘍水解蛋白質的胃蛋白酶,此外,還經常受攝入的各種有害物質的侵襲,但可以有效抵御這些侵襲因素的損害,可以維持黏膜的完整性,這是因為胃、十二指腸黏膜具有一系列防御和修復機制。因此,只有當某些因素損害了胃、十二指腸的防御和修復機制才可能發生胃酸/胃蛋白酶侵蝕黏膜而導致潰瘍的形成。近年的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和非甾體抗炎藥是損害胃十二指腸黏膜屏障,從而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病的最為常見的病因。
奧美拉唑是一種全新抗消化性潰瘍藥物,能特異性的作用于胃黏膜壁細胞,降低壁細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進而可以抑制基礎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可作用于胃酸分泌的最后環節。而胃壁細胞的泌酸功能的恢復依靠24h后重新合成質子泵,本品是H+-K+-ATPase(質子泵)抑制劑,一次性足量給藥可持續作用24h,有利于潰瘍的愈合[4]。大量臨床研究表明,根除幽門螺桿菌能顯著降低潰瘍的復發,并能顯著改善慢性胃炎的粘膜糜爛,已成為防治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5]。
雷貝拉唑作為新一代的質于泵抑制劑,能夠安全、有效地治療消化性潰瘍[6]。其活化的pH范圍與以往的質子泵抑制劑相比范圍明顯增大,抑制速度更快,這可能是其快速抑制胃酸,達到緩解癥狀作用的藥理學基礎。研究表明雷貝拉唑對Hp若干分子結構有不同的親和力,提示Hp的許多蛋白質能被其抑制。此外,雷貝拉唑尚能使體內趨于偏堿環境,增強抗生素的活性,增強殺抑Hp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雷貝拉唑聯合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48例,結果顯示,比對照組單用奧美拉唑治療臨床療效優越(P<0.05),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可見,雷貝拉唑和奧美拉唑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可增強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有效根除幽門螺桿菌,為臨床治療消化性潰瘍提供了一種新的藥物選擇。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 內科學[M]. 第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98-409.
[2] 楊文君. 枸櫞酸鉍雷尼替丁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消化性潰瘍68例臨床觀察[J]. 重慶醫學,2009,38(3):373-374.
[3] 王任之,鄧興臣,黃飛雄,等. 雷貝拉唑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潰瘍的療效觀察[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6,12(2):102- 103.
[4] 遇蘇寧,張三奇,楊春娥. 質子泵抑制劑的研究進展[J].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2,21(11):680-682.
[5] 張雪麗,王亞寧,惠莉. 埃索美拉唑在治療HP相關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中的價值[J]. 陜西醫學雜志,2008,37(10):1377-1378.
[6] 雷貝拉唑臨床協作組. 雷貝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的多中心臨床研究[J]. 中化消化雜志,2001,7:404.
(收稿日期:200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