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新生兒撫觸在預防新生兒脂溢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 320例新生兒隨機分為兩組,新生兒分為觀察組(168例)和對照組(152例),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同時給予新生兒撫觸,對照組只采用常規護理的方法護理。結果 觀察組新生兒脂溢性皮炎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 新生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撫觸,可明顯降低脂溢性皮炎發生率,提高新生兒護理質量。
[關鍵詞] 新生兒; 撫觸; 脂溢性皮炎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7-114-01
新生兒脂溢性皮炎主要由于新生兒皮脂腺功能旺盛,皮膚分泌物堆積所致,病因不明,可能與母體雄激素的影響有關,嚴重者表面糜爛、滲液、結痂或繼發感染,甚至可發展為脫屑性紅皮病,給新生兒及家屬造成不必要的負擔。我院于2009年1月~2009年10月在新生兒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同時用嬰兒潤膚油給予新生兒撫觸,新生兒脂溢性皮炎發生率明顯降低,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兒320例(觀察組168例、觀察組152例),觀察組新生兒孕周37~40周,剖宮產100例、順產68例,體重3000~4000g;對照組新生兒孕周37~40周,剖宮產100例、順產52例,體重3000~3900g,兩組新生兒在妊娠月份、分娩方式、出生體重方面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新生兒每日給予常規護理:每日沐浴及時更換尿布,定時變換體位,避免一側身體長時間受壓,溢乳后及時拭靜面部、頜下及頸部的乳汁,隨時更換滲濕的衣被,嬰兒床上保持平整清潔、干燥,病室保持整潔、舒適、室溫控制在20℃~24℃,相對濕度55%~65%左右。
觀察組:新生兒在每日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新生兒撫觸次數,撫觸溫度在28℃左右,室內布置溫馨、播放輕柔音樂,撫觸臺溫暖舒適。撫觸師修剪指甲后洗凈雙手,將嬰兒放在撫觸臺上,雙手取適量嬰兒潤膚油按嬰兒撫觸手法依次按摩額頭部、眉間、下頜、頭枕部、前胸、腹部、四肢、后背等逐部位按摩,手法輕柔,力度適宜。
2 結果
觀察組新生兒脂溢性皮炎發生例數明顯低于對照組,且發生者程度較輕。見表1。
3 討論
脂溢性皮炎是發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炎癥性皮膚病,近年來,脂溢性皮炎被認為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礎上并發卵圓形糠秕孢子菌感染,并在此感染基礎上繼發過敏反應或炎癥反應所致,新生兒皮膚嬌嫩表面角質層發育不良,防護功能較差,微生物易侵入[1]。新生兒脂溢性皮炎是一種具有特殊部位分布的自限性的紅斑鱗屑性皮膚疾病,主要由于新生兒皮脂腺功能旺盛,皮膚分泌物堆積所致。病因不明,可能與母體雄激素影響有關[2]。
脂溢性皮炎好發于肥胖的新生兒,常發于皮脂腺及汗腺豐富的部位,特別在頭皮、額緣、眉間、鼻翼凹、耳后、趾骨和會陰等處出現淡紅色斑疹,一般無明顯炎癥,僅在局部堆積厚薄不等的灰黃色或棕黃色油膩性痂蓋或鱗屑。初起時為許多丘疹,以后逐步擴大為不規則的紅黃色斑疹,嚴重者表面糜爛、滲液、結痂或繼發感染,甚至可發展成脫屑性紅皮病[3]。
經過臨床觀察,嬰兒出生后每日用潤膚油對新生兒撫觸,通過撫觸按摩手法能促使潤膚油更加有效地吸收滋潤皮膚深層,同時潤膚油經過按摩能使鱗屑脫落減少分泌物堆積而起到清潔作用,而經過臨床觀察,應用潤膚油進行新生兒撫觸能降低新生兒脂溢性皮炎的發生率,且發生的癥狀較輕,提高了嬰兒護理質量[4]。
[參考文獻]
[1] 蔡紅,孫虹. 關于嬰兒撫觸進一步探討[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19(3):24.
[2] 任曉靜. 新生兒撫觸的體會[J]. 實用護理雜志,2001,17(4):56.
[3] 覃桂榮. 撫觸對嬰兒社會適應能力影響的研究[J]. 護理研究,2005,19(2):201-202.
[4] 田海梅. 現代皮膚病學[M]. 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5:739- 740.
(收稿日期:200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