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高五年制高職課程教學改革的質量,加快課程改革的速度,本文從五年制高職學生的特點及存在問題入手,探討五年制高職課程如何進行教學改革。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課程教學改革 學生特點
一、五年制高職學生的特點及存在問題
五年高職教育所招收的對象和普通高職教育的有所不同,進入學校的學生是初中畢業生,經過在校五年的學習,其文化程度要達到大專水平,操作技能要達到高級職業技能標準,同時獲取高等學校畢業證書和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因此,對五年高職的學生來說課程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具有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和受教育時間長的特點和優勢。但同時也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思想道德素質不高,缺乏學習的目標、動力和興趣,沒有學習的自覺性和學習能力。不少學生對自己要求不嚴,不求上進,上課經常遲到,不專心聽講,影響其他學生學習;對教師的教導、管理,消極對抗;更有甚者沉迷網絡,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相當一部分學生入學動機不明確,沒有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這些學生是在其他外在因素的作用下被迫學習的,對學習根本沒有興趣;一些學生因受不良社會風氣影響,認為沒有社會背景,學習再好也沒用,由此失去學習動力。不少學生對學習缺乏自信心,這些生在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2.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給正常的教學活動帶來困難。學生文化基礎知識水平大部分較差,基礎知識不夠扎實。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據調查,發現30%的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因此,如何提高這些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3.教學資源建設水平尚需提高,尤其是教師各方面素質急需提高,教材課程建設急需規范?,F行的師資隊伍建設有待科學規劃,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不合理。生產實踐能力不強,與企業聯系不夠緊密,下基層、到企業鍛煉也只是流于形式,沒有真正深入企業中去,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另外,校外實訓基地少,教師不能得到很好鍛煉,上課給學生造成“紙上談兵”的印象,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時,目前五年制高職經費投入不足,實驗、實訓設備無法到位,實驗、實訓課程不能按照要求開設,只好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目前,五年制高職教材的選用最突出的問題是文化基礎課和專業課脫節;理論課針對性不強;無專門教材,即使有也與本科教材和三年制大專沒有多大區別,缺少針對性、技能性和實用性。
二、針對五年制高職學生的特點及存在問題,就五年制高職的課程改革談幾點看法
1.進一步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新生入學后,學校應加強新生的專業思想課教育,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明確自己上大學的目的。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是學好知識、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習進步的強大動力,學習動機的激發使學習由潛在狀態變為活動狀態。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和對職業的憧憬是入學后的首要任務。高??善刚垯嗤<襾硇_M行專業講座,使新生明確自己在校期間該做什么,要做什么,應具備什么樣的知識結構和職業道德,了解專業發展的現狀、前景和就業形勢等。這樣就可以通過專業思想教育來激發新生對未來職業的憧憬和對專業學習的興趣。
2.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首先要抓好第一課堂課程學習。同時,要注意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相結合。第一課堂是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的最重要途徑。因此,職業院校在制訂專業教學計劃時,要體現文理滲透,突出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對文科學生適當開設自然科學課程。對理科學生適當開設一些人文方面的課程。高校在組織教學時,應該在注重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充分利用第一課堂,有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除重視第一課堂外,還要注重第二課堂的教育,使之成為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如組織開展專題講座、文藝匯演、課外閱讀、體育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以豐富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建設具有濃厚人文氛圍的校園環境,倡導大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提高文化素質。校園的環境對大學生具有一種示范、一種教化、一種熏陶、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文化是一個大熔爐,校園、教風和學風所起的作用難以估量。同時,大學是讀書的黃金時段,大學生正處在求知最旺盛的時期,尚無生活和工作負擔、壓力,自己支配的時間相對較多,而且大學圖書館為讀書提供了絕好的條件,并有那么多同學和老師可成為自己的良師益友,這些對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尤其必要。
3.加快課程改革的速度,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為師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更快地適應社會提供了有力保障。
(1)職業院校在構建其新的課程體系時,既要打破原中專課程體系,又不能死搬硬套原有的大專課程體系。要根據五年制高職的培養目標,統籌安排和整體規劃的要求,重新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明確課程所需要達到的專業知識。因此,課改要圍繞課程標準,要面對未來市場的發展,考慮到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實際水平。
(2)抓好教師隊伍建設規劃,注重引進優秀教師,加強與行業企業聯系,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茖W制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抓好教師引進,特別要注意引進專業基礎扎實,有豐富企業工作經歷,具有教師基本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擔任專任教師,改善教師隊伍專業結構;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密切聯系,注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具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同時,要積極引進國外優秀教師來校任教或開設講座,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抓好教師全員培訓,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是課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3)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積極鼓勵工學結合,提倡車間式的教學模式。各級部門要重視加大職業院校的經費投入,充分利用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教育主管部門在專項經費分配上,應向五年制高職院校適當傾斜。同時,職業院校要建立具有仿真性的職業氛圍和產學研結合的實訓基地。積極探索校辦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同時,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虛擬實驗室、虛擬實訓車間和實習工廠等,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進行“仿真性”實驗、實習和實訓。讓師生能真正走進車間,學到真本領,掌握新技能,這樣師生才能真正對課本上的知識融會貫通,五年制高職也才能真正達到課改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呂立寧.關于五年制高職改革發展的思考.中國成人教育,2010,(2):68~70.
[2]滕躍,宋敏.淺談五年制高職院校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質.職教論壇,2010,(15):25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