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內外的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對國家、社會、經濟以及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為提高高校學生對食品安全的意識,正確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開設了《食品安全與日常飲食》這門課程,并從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幾個方面,探討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方法。
關鍵詞:食品安全日常飲食教學方法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物質條件,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國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也從多方面影響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與社會穩定。隨著消費者對食品消費要求的不斷提高和不安全食品危害事件的頻繁發生,食品質量安全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工作、正確理解食品安全概念,提高消費者的安全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全社會對食品安全、食品加工過程、食品營養等概念模糊,渴求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相關知識的背景下,我院開辦了一門名為《食品安全與日常飲食》的北京市學院路地區高校學生的選修課,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理念和在日常飲食過程中應注意的食品安全問題,樹立正確的食品安全觀念。但如何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相關知識,提高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對授課老師來說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明確教學目的,從教學方法上保證教學目的的實施
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對食品安全的認識,了解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掌握食品安全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攝入不安全的食物,最終保證身體的健康,是我們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
《食品安全與日常飲食》課從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環境與食品安全、生物污染與食品安全、營養缺乏導致的安全問題、動物食品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植物食品中的有毒有害成分、農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的安全問題、食品加工過程中有害物質的產生等方面,系統地介紹了與日常生活相關的食品安全相關知識。比如,有關“轉基因食品的安全”一章中介紹了轉基因食品的概念,轉基因食品的培育過程,我國轉基因食品的種類及加工品種,國內外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評價和營養評價,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科學研究機構、研究進展及目前的結論等內容。雖然不同專業的學生不了解轉基因的科學技術,但是對轉基因食品有很高的關注,因此學生反響強烈,聽課熱情很高。
由于聽課學生專業背景差別很大,過多地專業名詞、術語、化學式及反應過程等內容,會使學生不知所云,怎樣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給教師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經過我們幾輪課程講解下來學生的反應,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我們共同研究、探討了一個有效地授課過程:就是我們這門課要盡量簡單,要像科普知識那樣,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并且要密切結合學生日常的飲食習慣,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同時結合近幾年國內外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利用多媒體播放“每周質量報告”相關的內容,例如,在“生物污染與食品安全”章中,在講課的開始,首先播放了有關口蹄疫、禽流感、日本大腸桿菌O157∶H7污染事件的相關報道,然后引入大腸桿菌O157∶H7顯微照片,之后進一步介紹細菌、病毒、霉菌如何污染食品,產生的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危害,日常生活中哪些環節容易引起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如何避免等相關內容。盡量避免和減少學生由于專業不同而導致對本門課程造成的不理解。
二、多與學生溝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改進教學內容
由于這門課程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許多學生在課后提問或者發郵件給我們,對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對我們教學內容中沒有涉及到一些產品的內容提問,希望給予講解。這首先是對我們任課教師的一種極大的鼓勵,同時也是一種挑戰和學習,我們要掌握足夠多的知識,了解足夠多的日常行為,才能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或學習的中心,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有一定的難度。我們根據這門課沒有指定教材,教學內容的選擇具有比較大的靈活性的特點,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特別是當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時,以最快的速度向學生講解相關問題。比如,當阜陽奶粉事件發生后,我們再次強調了由于營養不良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強調了各種營養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當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我們正在將食品添加劑的安全問題,介紹了我國食品添加劑的有關法律法規,食品添加劑對食品加工業的貢獻,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的添加量的計算方法及安全評價方法,最重要的是說明三聚氰胺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劑,不能添加到食品中。這種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覺得能夠從這門課中得到很多正確的知識,不盲從于各種小道消息,避免了對食品加工不必要的恐慌和誤解。2009年6月1日,我國頒布了《食品安全法》,我們又通過這門課程及時解讀了相關的法規。
通過這種與時俱進的方法改進教學內容,使我們這門課程的聽課人數長期居高不下。
三、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保證食品安全必須是在一個大環境下進行的事情,不是個人能夠保證的了的。在這門課程中有一章是關于“環境與食品安全”的內容,在這一章中,我們介紹了原生環境和次生環境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大氣、水體、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在這一章中,我們給同學介紹了水俁病的由來,介紹了目前我國灌溉用水70%受到污染,隨意丟棄一節廢舊電池將使10畝土地重金屬超標,種植在被污染土地上的水稻、小麥將受到污染,而我們人類將受到最終的傷害。同學們是相當嚴肅地聽完這章的內容,我們也相信這章的內容將帶給他們深深地觸動。
四、考核方式
考試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正確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保護自己。因此,我們這門課的考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理論知識考核方式,而是給學生充足的自由發揮空間,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或者相互討論完成一篇自己感興趣的食品安全因素方面的綜述。例如,現在很多學生喜歡吃“麻辣燙”,有的學生就評價了一下吃街邊“麻辣燙”有哪些風險,通過課上介紹的知識并結合網上搜索的資料,從原料安全、操作人員衛生、長時間加熱要產生亞硝酸鹽、街邊環境污染、非食品用塑料袋等多方面分析,使學生能夠將課上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的生活中。通過這種考核方式,不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還培養了他們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同時還為以后撰寫科研論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該方法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金征宇,彭池方.食品安全[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3-5.
[2]陶寧萍,王錫昌.食品營養與健康[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4-8.
[3]王嘉毅.教師教育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07,27(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