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球屬于隔網對抗性運動項目。其技術的運用完全取決于實戰中攻守關系的變化,對于普通高校,網球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要培養學生的網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從普通高校網球教學和訓練的教學重點和常見傷病防治等方面進行簡單論述。
關鍵詞:高校網球訓練傷病防治
一、前言
網球是一項優美而激烈的運動;網球訓練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尤其是高校網球教學和訓練,應該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等特點合理地安排訓練,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高校網球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就是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練習目標,可以使學生專注于練習本身,努力達到事先設置的目標,在練習中逐步掌握網球基本技術,提高網球水平。
二、高校學生網球訓練的基本分析
1.學生的基本特點。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正處于形成階段,無論骨骼肌肉、內臟器官和高級神經系統的活動能力等,都處于定型階段。此時,肌肉仍處于發展階段,骨骼的柔韌性仍然較好,神經系統的機能表現為大腦皮層興奮過程仍占優勢,但是穩定性較差,而可塑性強。針對這些生理特點,在制定訓練計劃和訓練內容時,必須注意系統性和科學性。所以,在訓練過程中應該因材施教,這一點尤為關鍵。因此,訓練內容應選擇適當難度,以幫助培養學生堅韌頑強、敢于拼搏的精神;并利用訓練手段的調節,注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正確引導,注重培養其開朗坦誠、果敢堅定、勇于挑戰等優良性格,鼓勵訓練斗志,以建立起強烈的自信心。
2.高校學生網球訓練的原則。鑒于高校學生的基本特征,高校開設的網球課程和訓練必須具有基礎性、專項性、強化啟蒙性和淡化競技性等原則。尤其在初期訓練中,不能過多地去追求完整的、高難度、高強度的技術,重點抓基本技術及基本功訓練。其中,基礎性訓練包括身體素質訓和網球基本技術訓練,而網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與技戰術的發展程度是息息相關的,身體素質是掌握網球基本技術的基礎。專項性原則即是青高校網球訓練要防止執著地追求所謂的基本功,要在抓基本功的同時加強專項性訓練。強化啟蒙性原則是對于初學者重要的原則。對初學者來說,訓練的重點應是提高興趣,規范動作。基礎訓練對于高校網球的初學者來說是極為枯燥的,所以在網球訓練中應該讓學生體驗到擊球時的手感,享受網球的樂趣,堅定訓練的信心,為向標準球訓練打下一定基礎。淡化競技性原則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幫助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精神。
三、高校網球訓練重點——基礎訓練
1.體能訓練。網球比賽是一項有“間歇”的體育運動。盡管網球場地不算大,但發球接球速度要很快,運動員必須要快速移動,才能擊出有爆發力和良好控制的球。網球運動要求速度反應速度和全場移動速度;耐力能長時間進行比賽,并且在比賽后期也能打好;力量移動速度快,發球有力,能從底線打出爆發力強而且有良好控制的底線球;柔韌性用協調的方法來運用肌肉和關節,以降低損傷的可能性,并達到對低、中等和高球的回擊。這對運動員的肌肉爆發力和反應靈敏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身體素質是比賽獲勝的重要保障。
對于提高柔韌性,應該在力量訓練之前和之后進行,可以選擇伸展15~20分鐘。例如,進行快步走、慢跑、用腳尖慢跑。慢慢跳繩、簡單的自行車練習等,而伸展練習至少應包括對每個主要關節、肌內部分的牽拉,包括頸、肩、肘、手腕、軀干、腰、胯和踝。對于耐力訓練,可進行長距離跑、間歇訓練包括高低強度混合練習、在技術訓練后安排耐力練習。提高速度訓練包括反應速度及協調地完成身體運動所要求的速度,這時可進行循環速度練習、設圈套練習。速度耐力練習可提高網球運動員連續地重復短距離向來球奔跑,并且在此期間不斷地起動、制動和轉換方向。這一訓練要借助于半塊場地,要求運動員設法接著每個球,并且是在球一次彈跳后。提高力量和爆發力,要求運動員通過練習增加其力量和自身的重量,如仰臥起坐、俯臥撐、蹲跳等。
2.專項訓練及運動的手感訓練。網球運動的重點之一是手臂動作及全身協調性,所以在專項練習中要非常注重手臂動作及協調性的練習。絕大多數擊球動作中都包含著重心交換和手臂動作,它的一般規律是用重心交換來帶動手臂動作。手臂及協調性的訓練,這兩者是不能割裂開的兩個方面,這也有利于良好手感的建立。在訓練中教練要特別提出兩個同一性,即同一時間向同一方向發力,盡量簡化擊球動作,將重心交換和手臂動作融為一體,力爭使擊球動作簡明、合理、干凈、協調。其二,隨著擊球難度的加大,搞好借力中發力對建立良好的手感,穩定技術水平的發揮是至關重要的。此階段可進行借力中發力訓練、基本的擊球時間訓練。在一般情況下,球在上升期前進力最強,這時擊球受力是最大的,當球下降期時,前進力就會減弱,這時擊球受力就會小一些,這就是借力的根據,回擊時就比較容易。借力中發力,除借到對方力量外,再加上自身的發力,兩個力量合到一起,擊球時產生的速度、力量都是很可觀的,它不光能增加手感,而且威脅性較強,命中率較高。基本的擊球時間訓練是使用借力中發力,在上升期后段和最高點擊球最為恰當。
四、網球訓練中的常見損傷——網球肘
網球肘是肘部的一種常見疾病,它是指手肘外側肌腱發炎疼痛。疼痛的產生是由于負責手腕及手指背向伸展的肌肉重復用力而引起的。患者會在用力抓握或提舉物體時感到患部疼痛。預防網球肘的發生可通過如下方法:加強手臂、手腕的力量練習和柔韌性練習,練習時應注意,運動的強度要合理,不可使手臂過度勞累;打球前要充分做好熱身運動,打球后要重視放松練習,以減少網球肘的產生;有效地使用護肘,不要在太硬的場地上強力擊打速度很快的球,不要打濕重的球。而對于網球肘的治療時應根據癥狀的輕重,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對于癥狀較輕的患者,可采用按摩和理療等治療手段;急性發作期,出現劇烈疼痛時,應以靜養、休息為主,可通過冰敷來緩解疼痛,但要注意冰敷時間以10~15分鐘為宜,不可太長;疼痛減輕后,可采用手臂的各種伸展運動來緩解病情。中醫常采用按摩、針灸等方法治療此病。
五、結束語
在高校網球教學中,要提高網球教學的效率,要從網球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出發,充分利用訓練時間和空間,以提高學生的網球技戰術水平,并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協調能力,并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參考文獻:
[1]吳婷婷,劉培星.網球教學中抽球動作的動力定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01).
[2]張奇.多球練習教學法在高校網球選項課中的實踐與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8,(01).
[3]宋智梁.我校大學生網球運動常見損傷、處理及預防[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5).
[4]田小健.黑龍江省高校網球運動現狀與發展對策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8.
[5]梁斌,宮曉麗,沈賢,劉小蓮.對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網球運動開展現狀的調查[J].山東體育科技,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