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際,論述了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影響。從教育部工作重點中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強調出發,論述了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創新型人才培養之間的關系,并列舉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實踐教學中的具體實例,為今后理工科大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提供了相關借鑒資料。
關鍵詞:實踐教學體系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前言
材料是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與先導,和能源、信息并稱為現代文明社會的三大支柱,該領域也正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并隨其蓬勃發展而日新月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國培養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專門人才的搖籃,擔負著為材料科學領域輸送專業技術人才的重任,基于人才質量的培養直接關系到現代文明進步的考慮,對提高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的國際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部在2007、2008兩年工作重點中明確指出:“切實把教育、教學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進一步提升高等學校中人才培養質量和自主創新的能力;切實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教育部文件要求高校需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抓好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實踐環節的綜合改革,支持和鼓勵大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創新性實驗,積極推進學生到企業、事業單位進行科學研究、掛職鍛煉等實踐活動;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資助大學生開展創新性實驗,最終全面增強畢業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實踐教學體系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
致力于成為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以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發展目標,特別是依托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晶體學等特色學科而衍生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定位于以理論創新,科技創新為主;以原創性、基礎性科學研究為主要職責,為社會培養大量高層次拔尖的創新型人才。這勢必要求學校、學院以及細化到專業的教學工作更多的加強對學生創新性意識的培養,實踐教學便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
實踐教學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的重要環節。王充的“施用累能”,朱熹的“知行合一”和“踐履”,都充分說明知識轉化為能力離不開大量的實踐,理論聯系實際,將所學知識與理論能夠以實踐的形式反映出來,通過實踐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基本認識與興趣,并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養成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持之以恒勇于探索自然的精神;此外,實踐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校教書育人的重要目標之一。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實踐環節來實現,在實踐中質疑、探索、求新求變、追求創新,在實踐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為培養“品德優良、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適應性強、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就必須不斷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構建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努力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和育人質量。
三、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構建思路與原則
專業培養目標是構建、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主要依據,理工科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均以實踐教學為主,人才培養定位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實踐動手能力的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的創新型人才。”因此,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思路為:以培養既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又具備無機非金屬材料及其復合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扎實基礎,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培養適應面廣,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及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構建科學、規范的實踐教學體系,全方位拓展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提高的新方法、新途徑和新模式,使材料學院的實踐教學工作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具體構建思路的指引下,必須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立足于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目標。以學生的具體需要為出發點,結合學生今后就業發展的需要,在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等全面發展的同時,突出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體現出人才培養的目的性。
提升實踐教學質量的同時需本著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基本思想,綜合全面考慮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的諸方面因素,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和完善實踐教學相關人員崗位責任制度、教學評估制度、實習基地、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等規定,使實踐教學管理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考慮到良好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教學內部各課程等教學環節之間密切配合、合理分工并相互銜接的產物,所以,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需實現優勢互補,處理好世家教學和理論教學之間的關系,使之有機結合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進而培養出“又紅又專”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為此,在實踐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客觀規律,體現出育人的階段性和層次性。
2.具體構建舉例
(1)擴大校內外實習基地范圍,提高認識、生產實習質量
認識實習作為從公共基礎課到專業課的一門重要過渡課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材料科學與工程是材料科學和工程應用的交叉學科,因此,對于剛進入該專業學習的學生,對本專業還不夠了解,為此,認識實習過程對理工科學生認識本專業便顯得尤為重要。生產實習過程作為專業主干課結束后,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具體實踐的又一重要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檢驗,也是考驗學生靈活應用所學解決實際實驗生產問題能力的一個步驟。因而,實習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基本條件之一。實習基地建設可分為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兩個方面。根據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學院應充分利用已有資源,以本專業、本學院實驗室為依托,建立以校內實訓基地為核心,擴大校外實習基地范圍,校內外共建相結合的思路。此外,可以引進和聘請校外專家、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指導部分實習教學環節,提高其影響力和加強學生認識印象;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并為單位推薦優秀畢業生,建立互惠互利,共同合作的關系。
(2)加強課程訓練和實驗教學,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
課堂教學是實行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素質教育與實踐教學過程的有機融合是實踐教學改革的關鍵。課堂作為實踐性教學的第一場所,應積極鼓勵教師根據課程實際情況,探索各種教與學方式的優勢互補和應用,充分發揮校內外實習基地作用,如開展實踐導向、討論式學習、探索研究式教學等來加強課程訓練,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實驗教學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主線,以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融會知識、促進科學思維和創新思維為主要教學目的。需高度重視實驗教學,不斷整合和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做到基礎知識的不重不漏,相得益彰。另外,也需減少驗證性實驗、模仿性實驗,結合教師的課題項目和實驗室資源,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創新性實驗,使得實驗室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為實踐教學工作提供充足的硬件設施。
(3)重視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管理
畢業論文是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實踐環節,也是檢驗高校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畢業與學位認證的重要依據。從狠抓畢業論文質量管理開始,由論文的選題、指導、答辯、評分全程監控,嚴格把好環節關,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探求真理、訓練基本科研能力、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進而加強和完善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蛻變。
四、結語
構建與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所需的實踐性教學體系,特別要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理順教學觀念,在摸清實踐性教學環節基本數據的基礎上,做到從教學計劃制訂、課程安排、教學環節組織到實踐經費的落實等各方面都要全面合理地體現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整個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實現中的地位與作用。不斷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整合實踐教學資源,逐步有效促進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高。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實踐教學的探究中走在了前列,學院畢業生以“專業精深、知識廣博、勇于創新、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嚴謹的“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干勁受到了用人單位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實施與運行是一項既重要復雜又艱巨的任務,為此需要長期探索,特別是尋求一套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來實現實踐教學目標、教學體系內容的圓滿完成并能夠推進學院軟、硬件條件的有機整合。另外,在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同時,如何完成其與理論教學體系的匹配,共同推動培養創新型人才這一目標的順利實施,等等,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點.
[2]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點.
[3]熊志卿.人才培養目標以及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研究[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2005,5(1):52-55.
[4]周立新,龔建勤,陸新葵.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大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7,(4):102-105.
[5]杜承銘.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選擇、構建及實現[J].教育與職業,2006,(32):20-22.
[6]薛景梅,葛永紅.論我國高等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構建[J].人才培育,2008.61.
基金項目:
1.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項目:“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優化修訂的研究”。
2.教改重點基金項目:“強化大學生科學精神培養的研究——大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培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