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研究入手,探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從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調動校園文化載體功能、正確利用網絡資源和同輩咨詢等方面,探討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途徑。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要通過多種形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筆者就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問題,作一些初步的探討,為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建立健全提供借鑒。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分析
1.從學科上看,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分別屬于兩個獨立學科,它們各自研究的重點是不一樣的。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的是受教育者有沒有精神上的障礙、是否有健全的人格發展,是否具備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著重于受教育者的心理狀態。思想政治教育關注的是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為是否符合社會倫理規范和某種政治信念,更注重人的外在行為,對人的微觀心理不做深入分析。
2.從實踐上看,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形式和處理方法上有相同或相似之處,它們同時貫穿于對學生的整個教育過程中。除基本政治觀點的教育和日常性思想教育外,思想政治教育還包括政治品質和心理品質的培養,而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又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個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形成是成與他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的。
3.從內容上看,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層次上是有所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人的思想層面,注重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政治觀的教育,以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而心理健康教育側重于心理層面,注重當事人意識結構的潛層次,著重于增進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必要性。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處于一種被動的局面,形成了一種任務式、防御型的工作模式,制約和影響了高等教育的發展及實施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不僅是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的現實需要,更是“以人為本”的時代發展的必然。
2.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可能性。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使得大學生的認識、情感和態度發生某種變化,幫助教育對象更好地充分認識自己,發揮個人潛能,解決其在工作、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從而改變其認知結構和行為模式,使自己更好地適應環境,保持身心健康,整個教育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用人類歷史上最先進、最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去啟發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這需要大學生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本質上,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為了塑造大學生完整高尚的人格,使之成為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合格人才,二者之間有著高度的一致性。
三、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主要途徑
1.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是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主要途徑
在高等教育面向大眾的形勢下,高職院校更是出現了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只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才能形成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課內與課外緊密結合的工作體系。通過發揮第一課堂的作用,有針對性地在課堂中進行系統分析和集體咨詢,進行大范圍的廣普教育,同時也要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充分借鑒心理學、教育學、政治學、行為科學、倫理學、管理學、大眾傳播學及相關學科的知識和科研成果,充分運用多種方法,做到潤物無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增強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
2.調動校園文化載體功能,是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有效補充
校園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它的載體功能,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同樣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作為平臺。在高職院校內外開展的各種校園文化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補充,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的重要渠道。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校園生活,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集體觀念,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這些都有助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更好地適應大學環境,避免出現適應性障礙和學習障礙,更好地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和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
3.正確利用網絡和同輩咨詢,是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新途徑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構筑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網絡教育體系,是新時期高職院校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新途徑。利用計算機網絡的虛擬性、自由性和隱蔽性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大學生直接而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抑郁和苦悶,無所顧忌地尋求心理的釋放和依賴。心理學研究表明,當青年學生遇到心理困惑時,他們總是先進行自我調節,然后求助于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因而同學和朋友比專職心理咨詢員更能打開學生心扉,更有利于學生接受,這將為及時進行危機干預、緩解學生心理壓力提供寶貴時間。同時,大學生健康的心理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新形勢下,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體意識,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夠深入到學生心理層面,做到二者的互相促進,從而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大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于永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與教育方法研究.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25).
[2]王忠新.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與方法研究.時代經貿(學術版),2007,(5).
[3]陳學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強心理教育[J].教育探索,2005,(4).
[4]盛建軍.高職生心理健康自助讀本[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基金項目:2009年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課題名稱:《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研究》,項目編號:SGSY2009YB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