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觀摩法、實踐法等,對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培養體系進行研究。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奇缺,盡快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培養體系勢在必行;現代大學為健全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培養體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領導的重視,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分工協作是政策、制度的落實和經費的保障;培養體系實施的基本原則是,課外與課內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指導相結合。
關鍵詞: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培養體系
排球運動從1895年正式由裁判員主持比賽開始,裁判員就和排球運動交織在一起,對排球運動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我國高校排球運動日益普及,基層比賽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積極開展普通高校學生裁判員培養體系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1 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觀摩法、實踐法等研究手段和方法。
2 討論與分析
2.1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培養體系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1)排球運動在我國高校非常普及,排球比賽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各高校由于排球裁判員嚴重匱乏,已嚴重制約了排球運動在我國高校的進一步開展。
(2)普通高校體育教研部雄厚的教科研師資力量,能夠保障在嚴謹、科學、合理的前提下對大學生裁判員進行系統的培養。另外,普通高?,F代化的教學設備、豐富的文獻圖書音像資料,也為培養學生裁判員提供了必要的物資基礎。
(3)大學生思維敏捷、知識豐富、激情涌動、勤學好練,具備了排球裁判員的潛能。
(4)大學校園日益增多的排球比賽為學生裁判員的培養提供了較多的實習環境。
2.2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培養體系以“健康第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歸納出一套符合普通高校學生特點的排球裁判員培養體系,使高校的排球比賽更好地為校園體育文化活動服務。
2.3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培養體系的構建
2.3.1制定“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培養計劃”
根據各高校的具體情況,以適當的形式列入到“教學計劃”、“大學生科學研究訓練計劃”或其他計劃中,從制度上保障培養體系的順利實施。
2.3.2學生排球裁判員培養年限、階段及使用年限
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培養年限一般為2年,即從入學至大二結束,使用年限為2年,即從大三至大四。培養人數以每一期20~30人為宜。培養過程分三個主要階段,即學習階段;實踐階段;參賽階段。
2.3.3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培訓經費的來源
主要經費來源于體育教學維持費或專項經費,另外一部分經費來源于學校、校工會、校團委對“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培養計劃”的資助。
2.3.4學生排球裁判員的選拔與分組
(1)選拔途徑與方法。在校內的宣傳櫥窗張貼海報,在校園網公布培養計劃與人數,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基本原則進行選拔。
(2)選拔條件。具有一定的排球理論與實踐基礎;良好的思想素質、良好的心理品格和優良的身體素質。
(3)分組。將選拔的學生分為4~6組交由不同的教師具體指導。
2.3.6學生排球裁判員的培養方法與途徑
(1)培養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的基本原則。本著課外與課內相結合(以課外為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指導相結合(以分散指導為主)的原則,從理論與實踐兩個主要層面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培養。
(2)培養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所采用的主要教法與手段。采用CAI教學法、視聽法、誘導法、合作學習法、情景教學法、觀摩法、實踐法等教學手段進行培訓。
(3)理論教材的選用。理論教材宜選用1998年,高子琦和黃輔周編著的《排球裁判必讀》,作為輔助的是高峰的《競技指導論》,參加培訓的學生應人手各一冊。
(4)全面加強排球規則及裁判法等基礎理論的學習。基礎理論的學習主要包括排球裁判培養與實施小組的教師定期集體授課和學生自修兩個主要環節。內容除了包括“排球競賽規則”,“排球競賽規則分析”,“裁判方法”等專業理論知識外,尤其還要關注“裁判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對有關“專題”的探討。
(5)主裁判,第二裁判員手勢、哨聲,司線員旗示,記錄員職責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這些技能的學習可以分兩個基本步驟。一是在比賽環境之外單獨訓練,要求學員必須達到自動化程度。二是在比賽的環境中綜合訓練,常用的手段有“場下帶吹法”和“場上帶吹法”。這些手段有利于基本技能的盡快掌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開展專題講座與討論、咨詢活動。排球比賽場上的情況千變萬化,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高級裁判員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開展專題講座或進行討論、咨詢活動,使學生增長見識。
(7)觀摩學習。觀摩學習有兩類:一類是組織學生現場觀看基層排球比賽,另一類是組織學生觀看重要排球比賽,通過觀摩,使學生了解一般裁判員和優秀裁判員在臨場執法時的區別,以解決學生在理論學習與競賽實踐中遇到的未能解決的問題。
(8)臨場實踐及其指導。經過比較系統的理論與技能訓練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臨場執法的能力,需大量的臨場比賽實踐來提高學生裁判員對比賽的監控能力和實際執法能力。
2.3.7學生裁判員等級考試機制與使用機制的健全
中國排球裁判員的等級分為3級、2級、1級、國家級和國際級五個級別,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的培養與使用納入到地方協會的整體計劃之中,定期對高校培養的學生排球裁判員進行國家等級裁判員考核,及時頒發等級證書,并擇優選用其中的佼佼者參加地、市級比賽,對表現特別突出的應推薦參加省乃至更高級別的比賽。
3 結論
(1)排球比賽已成為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方式。排球裁判可維系比賽公正、公平進行。
(2)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高校雄厚的師資力量,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以及良好的排球競賽氛圍,為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培養體系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3)構建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培養體系的關鍵是領導的重視,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分工協作,重點與難點是有關政策、制度的健全和經費的落實。
(4)呼吁加強對普通高校排球裁判員培養體系的深層次研究,不斷完善普通高校學生排球裁判員的選拔、培訓、考核、使用等管理與運行機制,使之能盡快適應我國普通高校群眾性排球運動蓬勃開展新形勢的需要。
(5)普通高校排球裁判員隊伍與高校的群眾性排球運動發展極不平衡的狀況如果再不扭轉的話,我國普通高校的群眾性排球運動必定會繼續滑坡。
參考文獻:
[1]高子琦.黃輔周[M]排球裁判必讀.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8.
[2]中國排球協會.排球競賽規則2005-2008[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1.
[3]高子琦等.排球裁判法圖解[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4]楊國梁.體育教育訓練學排球運動理論與方法[M].吉林: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