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改革高校田徑課教學模式,鞏固教學成果,弘揚體育科學,切實推動全國億萬學生廣泛開展陽光體育工程,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校體育田徑教學改革路徑
當前,我國體育事業正處于建設體育強國的關鍵和重要時期。隨著體育事業“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和《全民健身條例》的頒布實施,我們正面臨著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主席在北京奧運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精神,促進體育事業全面發展的艱巨任務。
一個國家的體育水平、體育普及程度、全民素質與全民健身狀況如何,往往是以其田徑運動的水平作為衡量的重要標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體育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綱要》充分考慮了體育自身的特性,全方位確立了體育課程在高校的地位,凸顯了素質教育下新的教育理念,為高校田徑課教學指明了改革方向與創新思路。
一、提高學生主體地位,深化積極健康情緒
在田徑課教學實踐中,教師以激發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為切入點,全方位地發掘各種優化因素,啟迪、引導學生了解田徑,認識田徑,喜愛田徑,使之建立起終身體育意識,這不僅是更新教育思想,重構育人模式、提高教學水平的要求,更是高校體育工作者必須掌握的教學藝術。
教師在田徑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倡導開放式、探究式、快樂式教學。要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內外田徑運動納入課程結構,盡力拓展田徑課的時間和空間,有效利用田徑運動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體現出自身的個性特征,自覺培養自己的健身意識、健身習慣和運動能力,使田徑課與健康的關系更直接、更密切、更加適合當代大學生的需要。教師必須轉變以我中心的傳統觀念,要由傳授者向培養者、開發者、評價者轉變。教師應努力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科學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與鍛煉中體會田徑運動的樂趣,進而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田徑課教學可以打破原有的系際、班級建制,重新組合上課。應提倡“選課選人制度”,實施課內外相結合的“一元化多層面”教學理念,改革“一年級基礎課、二年級選項課、三年級選修課”和“操場式課堂”的傳統教學舊觀念,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求,真正把田徑課教學變成快樂田徑課、健身田徑課、開放田徑課、競技田徑課。
在田徑課教學中,確立和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師尊重學生、重視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的一種表現。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方向轉變,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進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有利于田徑課的實踐教學與時俱進。
二、更新教學指導思想,賦予田徑課生機活力
我們知道,田徑運動的競技特點是以發揮人體最大活動能力為前提的。如果學生不具備相應的身體素質,那么形成和掌握運動技術就比較困難。另外,由于學生相互之間對各項技術動作的理解程度,也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統一的技術要求,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也難以適應和接受。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及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觀念也在隨之發生變化。多數人在參加體育運動時,并不關心該項目的競技水平,而是對運動給人帶來的健康和娛樂更為關注。這一發展趨勢是無可否認的現實。因此,田徑課教學應突破傳統的“竟技第一”的教學模式,應圍繞“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將競技性與趣味性、娛樂性相結合,充分利用田徑運動的健身與教育功能,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這一根本目標為出發點,從競技體育的技術教學向培養終身體育的健身方向發展。也就說,要把田徑運動的走、跑、跳、投所構成的基本身體活動,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教學指導,使之成為學生愿意接受的、并能經常進行的、用于鍛煉身體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方法和手段,即“體育生活化”。田徑課教學只有不偏離這一發展方向,才能走出低谷,才能充滿生機活力,才能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和歡迎。
三、豐富課程內容,反映時代特色與體育科技發展
“健康第一”的教學指導思想和健身價值的充分體現,是重新確立田徑課教學目標的關鍵所在。高校田徑課教材的主線應豐富、充實健身內容和體育文化的含量,宜體現基礎性、實效性和漸進性。在教學手段方面,應采用變化多樣、趣味橫生的娛樂性、靈活性、多變性方式方法,適當降低教學的技術要求,重視人格的塑造,避免“過度教學”,使競技與全面發展和諧共進,以吸引、凝聚、激發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愛好和關注。在教學組織上,教師應掌握適宜的難度,安排合理的負荷,多將個體行為活動變為集體參與。比如,把田徑教學與游戲、球類項目有機結合,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快樂的運動中淡忘疲勞、增強體質、克服心理障礙、保證教學效果、活躍課堂氣氛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如多媒體電化、影像、幻燈、計算機等),反映時代特色和體育科技的發展,展現國內外體育明星的形象風采和他(她)們對發展人類體育運動所做出的杰出貢獻,這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引導更多的學生走進田徑課教學中來。
普通高校的健身式田徑教學,我們也可以稱之為——田徑健身課。這種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并不是以發掘學生的極限運動潛能為目的的,而是通過教學實踐,讓學生了解田徑各項目的正確動作技術,懂得一些簡單易學的訓練要領和健身方法,使之運用這些科學知識和健身手段進行自我鍛煉,從而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全面發展。在課程內容上,仍需要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力求健身性、文化性與競技性相結合,使其定位在體育發展的前沿。
四、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學校體育的存在主要是教育功能。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教師的教學,主要體現在業務素養和教學能力方面。教學能力是知識轉換過程的評價,體現在實施手段、學習氛圍和質量提高的幅度。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體育教學還是大學生自身,都離不開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因為無形的精神力量是戰勝一切困難的資本。
娛樂性是現代高校體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學校體育的魅力所在。但是,體育的娛樂性大都隱藏在體育的競技性之中,也可以說體育的人文性是來自體育的競技性。應該指出的是,高校田徑課的競技性并不等同于競技運動,這是與“健康第一”的教學指導思想和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和諧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