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金融風暴尚未平息,這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的同時,也導致大學生就業問題愈加嚴峻。為切實緩解社會就業壓力,高校積極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倡導大學生自主創業。因而,做好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探究大學生創業指導的工作不容忽視。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職業規劃教育
在科技競爭、經濟競爭和金融危機的時代背景下,各國紛紛制定了創新強國、創業富民和經濟振興的政策,同時積極調整產業政策,以期盡快擺脫經濟衰退的陰影。從創業角度來說,受過高等教育以下的人員仍然是參與創業的主體,高校畢業生創業的比例仍低于1%,大學生創辦的企業存活率也僅為1%。因此,探究大學生的創業指導工作,將有效地推動高校創業工作的開展。如何做好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也顯得尤為重要。
一、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并重
理論知識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課本知識,還包括了所有對大學生就業、創業和進入社會有用的理論知識,譬如現在比較熱的“創業教育”。在英國,至少45%的大學都開設有一門或多門創業教育課程。有調查顯示,接近三成的英國年輕人有自主創業的想法或正在實行,53%的在校學生希望能夠成為企業家。而在國內,雖然各高校畢業生也有很強烈的創業愿望,但成功率并不太樂觀。作為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將有志于創業的青年武裝起來,讓他們在投身創業大潮之前經歷必經的洗禮。
此外,大學還應重視諸如職業規劃教育、禮儀教育、公共關系學、工商管理及市場營銷學、經濟法等與就業創業相關的課程,讓大學生體系化的學習、掌握步入社會所需要的理論知識。我們應當根據其自身特點,培養對社會和個人的責任感。同時,教師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教訓告訴學生們一個真實的社會,讓他們從感官上了解社會、認識社會。
實踐方面,鼓勵大學生走出校園,到社會上鍛煉自己。把自己在學校中的所學應用到實踐中去,在社會的實踐當中調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
二、高校創業指導工作需要新的突破
高校創業指導工作的開展,需從創業教育工作開始。創業教育作為新生事物,尚未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和課程標準,各高校在創業教育的自我探索中還難免存在一些誤區。在創業教育的功能定位上,有高校將創業教育辦成了“企業家速成班”,認為其僅僅在于鼓勵大學生開辦大大小小的公司,急功近利地熱衷于創業技巧培訓,而忽視了創業教育的內涵。在創業教育的課程設計方面,很多高校為了完成教育部或省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求開設創業教育課程的指示,匆匆上馬,要么重理論輕實踐,玩“空手道”;要么照搬照抄對社會人員的流行創業培訓項目,忽視了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缺乏針對性,課程設置多流于形式。創業教育師資也比較薄弱,一方面,沒有適合大學生的系統教材,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方面,沒有專門師資,從事該課程教學老師往往缺乏創業經歷和切身體會,又沒有進行過系統培訓,只能現學現賣,紙上談兵。針對創業教育體系建設的爭論也很激烈,一方認為創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積累就沒有成功,對于尚無社會經驗的大學生來講,創業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情,因此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上。
1.細致把握創業教育實質,積極構建創業教育體系
創業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創新就業教育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通過開展創業教育,能夠使學生學會如何主動地獲取新知、創造新知,將知識轉化成現實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最終實現知識的最大效用。在創業教育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對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把創業教育融入教學體系,形成從培養目標、人才素質結構到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踐性教學活動等方面全面融合的一體化的新培養體系。要構建培養大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傳授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的課程體系,還應大力建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一個進行創業實踐活動的平臺和環境。
2.關注整合校內外資源,共同推進創業指導工作
發展高等學校要把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落實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與深入貫徹十七大精神緊密結合起來,按照畢業生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的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協調、整合學校教務、科研、就業、學生工作、學生社團等系統的優勢,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普遍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創業指導教師要納入學校急需師資培養計劃,要為任課教師參加短期或專題培訓提供便利和支持,并積極探索建立校外兼職教師隊伍,邀請企業、工商、稅務等各界專家作為兼職教師,盡快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專兼職結合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此外,創業實踐環節尤其離不開資金、項目、場所等硬條件的支持,要積極爭取利用當地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為高校畢業生和在校大學生提供創業孵化基地,組織創業實踐。有條件的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積極建設大學生創業園區,有效地為有創業需求和創業項目的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場地支持和指導服務。
3.重視倡導創業實踐教學,指導扶持創業項目開展
創業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創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有效的實踐活動訓練學生的創業意志與創業技能。要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梢岳眯荣Y源建立創業實踐基地,組織大學生進行創業體驗;也可成立由學生自主管理、自主經營的科技服務公司,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經營,體驗創業全過程;還可建立大學生創業園,為學生創業提供資金、資助和咨詢服務,不斷提高學生創業的綜合素質。此外,要加強對創業實踐的管理,一方面,注意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專業學習與創業實踐的關系,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學習與所從事的創業實踐結合起來,努力使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對學生開展的創業實踐項目配備專門教師進行跟蹤指導,幫助大學生規范創業行為,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和規避風險意識。開展創業教育、促進創業實踐是新形勢下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水平,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的有益探索。大學生創業的關鍵不是外在環境,而是自己執著的追求精神,要改變傳統就業觀念,重視對自身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并勇于實踐,敢于在創業中實現自我價值。
面對新的形勢,高校的創業指導教育工作應及時轉變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改變以往陳舊的工作方法,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投身于高校創業指導的工作中去。
參考文獻:
[1]郭萬牛,楊蓉,伏永祥.大學生創業教育對策研究[J].江蘇高教,2009,(1).
[2]梁丹.淺析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問題[J].成功(教育),2009,(6).
[3]劉延年,楊學.校園文化與教育創新[M].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
[4]朱蓓蓓.淺論金融危機下大學生的思想教育[J].法制與社會,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