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鋼琴曲《谷粒飛舞》,音樂語言簡潔樸素,生動活潑,極富中國民族藝術特色,是一首深受廣大鋼琴演奏者喜愛的優秀鋼琴作品。本文針對《谷粒飛舞》的曲式調性、作曲技術、演奏技巧、練習方法等教學方面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 鋼琴作品 曲式分析 演奏技巧 練習方法 教學研究
中國的鋼琴音樂已發展近百年,經過幾代作曲家們的不懈努力,中國鋼琴作品無論是從音樂素材、作曲技法還是到演奏技巧,都日趨成熟。同時,中西方音樂文化的不斷交流更是為中國鋼琴音樂的創作注入了新的生機。其中,孫以強先生創作的這首鋼琴曲——《谷粒飛舞》,旋律生動,在我國鋼琴教學領域中,流傳了近半個世紀。
一、作品簡介
鋼琴曲《谷粒飛舞》是美籍華裔鋼琴家、作曲家孫以強先生20世紀60年代初期在中國創作,音樂素材采用江南民間音樂曲調,音樂題材來自于鄉村農民的勞動場面。作品篇幅精致,旋律生動,將中國民間曲調和歐洲和聲技法融合的恰到好處。在浙江民歌旋律的基礎上,加以變化成兩個主題,先后展現,并運用三段曲式的寫作方法,使兩個主題此起彼伏,不斷變化發展。全曲大量穿插的鑼鼓節奏型,形象地表現了人們在谷場勞動的場面以及慶祝豐收的喜悅心情。
二、教學研究
1.曲式分析
《谷粒飛舞》是一首三段曲式的作品,其基本結構圖示簡單示例如下:
《谷粒飛舞》全曲是按照三段曲式的原則進行的,分段明顯,各段落間的銜接自然又緊湊。民族化的旋律建立在a羽調上,并圍繞在C宮、d羽、E徽、G徽調的轉調之間,最后回歸a羽調。樂曲首先由四小節的引子引入,引子中采用了中國民間流行的鑼鼓節奏來模仿谷粒漫天飛舞的動作,在和聲上大膽選用了不協和的小二度音程和富于活力的“托卡塔”式技巧,這個節奏型一直貫穿著整首樂曲,直到全曲結束。呈示段中的第一主題,由十六分音符組成,是一段詼諧、調皮的音樂,仿佛賦予了谷粒生命,音樂歡快、動聽。展開段,也就是第二主題,旋律優美、流暢,仿佛在翩翩起舞,歌唱豐收的喜悅。再現段為第一主題的升華再現。
2.作曲技術
調式調性方面:a羽調式為主,連續性的移調和轉調,豐富的調式調性變化,環環相扣,最后又自然的重回a羽調。體現了作者在民族調式方面的功底。
旋律布局方面:旋律音不斷出現在雙手的各個聲部中,體現了作者在演奏難度方面的構思。
演奏方法方面:樂曲涉及了斷奏,連奏,雙手交叉,八度,保持音,琶音等演奏技巧,使音樂表現更具豐富的張力。
中西方作曲技法的結合:利用大量重復音表現西方音樂里的托卡塔技巧;利用三連音表現中國樂器的流水音效等。
力度對比方面:該作品力度對比十分明顯,力度變化在很弱(pp)和非常強(fff)之間,起伏大,強弱分明,使旋律更加鮮明。
3.演奏要求
整首樂曲要求聲音飽滿,顆粒感強,觸鍵要富于彈性。全曲除了標注有連線的地方用連奏外,其余可全部用顆粒性彈奏。下面淺談幾個重點段落的演奏要求。
1~4小節(引子):
歡快的引子,雙手為快速交替的十六分音符。這時要求把力量集中到指尖,觸鍵靈巧,聲音的顆粒感強,均勻,彈性好。手指要興奮,指關節要有足夠的支撐力。
5~46小節(呈示部主題):
右手依然是連續的十六分音符的快速彈奏,左手改為八分音符,成為以分解和弦形式為主的伴奏聲部。彈奏這一段時,可以把右手拿出來單獨練習,力求平均、活躍。
41~46小節(過渡句):
這時雙手要均勻,清晰,形成顫音的效果。
47~62小節(展開段主題一):
這時旋律出現在左手,優美,深情。彈奏時左手的音量應該超過右手,并且每個樂句都要做好強弱的起伏。彈奏時指尖觸鍵應十分輕柔,盡量貼鍵。同時還要注意,在右手出現隱藏的副旋律時(最高音),要注意音量的分配,做好與左手主旋律的呼應。
63~92小節(展開段主題二):
這時主旋律從上一段的左手過渡到了右手(最高聲部)。這一段右手的琶音部分,是全曲難度最大,但也是最好聽的部分。演奏速度不能因為演奏難度的增加而慢下來,旋律依然要彈的富有歌唱性。彈奏琶音時不能有吃音的現象,要嚴格注意指法,句子彈奏要均勻、連慣。
三、練習方法
1.八度練習
彈奏八度時,要對1指和5指進行單獨的訓練,單獨練習這兩個手指時,要鍛煉手指的張力,保持住八度的把位,用同一個手指把位在黑鍵和白鍵上交錯進行練習。
2.十六分音符練習
樂曲中有十六分音符的地方,通常都會是旋律快速跑動的地方,需要手指有扎實的基本功,音符要彈奏的平均,而且顆粒感要好。練習十六分音符,第一步可以把隱藏的旋律音單獨挑出來彈奏,加強手指對旋律的印象。第二步可以把“哈農練指法”放在這里做專項練習,手指充分抬起,在手腕的帶動下快速有力地擊鍵并迅速復原。
3.主旋律練習
這首樂曲的主旋律,基本上都是由單音構成,所以如果力度掌握不好,就會受到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和長琶音的影響。在練習的同時,心里要和手指同步,默默哼唱主旋律才行。
4.左右手分辨旋律練習
為了更加準確地把握整首樂曲的布局,可以先單獨練習右手部分的單音旋律,速度先慢后快,細心體會旋律的脈絡。左手部分的單音旋律,也可用采取這一方法進行練習。
四、結語
鋼琴曲《谷粒飛舞》無論是從音樂的民族性、藝術性,還是從鋼琴的演奏技巧來看,都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一部佳作。分析鋼琴曲《谷粒飛舞》,其目的在于對作品進行探討,以實現演奏上的成功,更在于通過這樣的分析探討,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和演奏水平,并從中汲取營養。
總之,《谷粒飛舞》是一首藝術表現力豐富,具有一定技術難度的中國優秀鋼琴作品,它值得我們在教學中深入研究,并應用到演奏實踐中去。我們應努力將個人的理解與作品的風格相結合,盡可能完美地表現出這首作品豐富的內涵。
參考文獻:
[1]夏小燕.“舞”曲飛揚,琴音回蕩[J].鋼琴藝術,2007,(6).
[2]谷麗萍.鋼琴曲“谷粒飛舞”音樂分析與演奏指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4).
[3]杜剛.鋼琴曲《春舞》的音樂分析與演奏指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5).
[4]宗佳紅.談鋼琴名曲《曉風之舞》的藝術特色[J].大舞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