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想政治課擔負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提高創新能力,聯系實際,利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遇到問題的重任。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從教學中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而且要在教學中學會反思,從而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從思想政治課教學反思的途徑上進行探討。
[關鍵詞] 思想政治課 質量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并把反思看做是優化課堂教學,實現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堅持教學反思,可以不斷發現自己及他人的優缺點,加深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激發不斷追求超越的動機,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質量的效果;通過對實踐的反思,可以獲得實踐性的知識,積累好的教學經驗,并對不良的教學行為、方法和策略進行改善和優化,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以此達到教師的成長。
一、重視研究教學對象,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首先,思想政治課教學應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有的放矢,對學生進行真、善、美的教育。作為教師,尤其是政治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科學的知識,更應該告訴他們做人的道理。中技生年齡大多在16~19歲之間,他們精力充沛,活潑好動,敢作敢為,但有時也顯得幼稚、沖動,甚至好壞不分,因此,我上政治課較注意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進行教學。例如,在給學生講哲學中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問題時,我先講量變是質變的準備,量變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而質變又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然后聯系實際,講雷鋒之所以成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不是做一二件好事就能為之,而是長期思想上行動上嚴格要求自己的結果。另外,像我校陳斌同學奮不顧身救人并因此而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也是他平時以優秀中技生標準要求自己,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結果。相反,像有的人之所以成為罪犯,也是平時不注意改造自己世界觀的結果。然后,我再結合有少數同學平時有小偷小摸行為的情況,有的放矢地說,如果不趕緊改掉這種錯誤行為而任其發展的話,那么,由量變到質變,最后會由危害社會而成為人民的罪人,也毀掉了自己美好的前程。
其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還必須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養成教育。當今中技生,在家大多是獨苗苗,土皇帝,進入技校時,不少學生存在有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上追求享受,浪費等不良現象。那么,如何引導他們從思想上認識進而從行動上改變這種壞習慣呢?我想,這是我們政治老師進行素質教育時所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為此,我在給學生講“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課時,從我國人口多,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尚有少數人溫飽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講起,又講到艱苦奮斗作為一種精神財富,能磨練人的意志,鼓舞人們克服一切困難,把精力集中到學習工作中去,從而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接著又舉例毛澤東、周恩來、居里夫人等人艱苦奮斗的事跡,通過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有位學生在作業中寫道:她從此以后很少亂倒飯菜,零花錢也用的比過去少了。
通過這種理論聯系實際方式的教學,使學生覺得上政治課并不是空洞無味,而是非常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因此許多同學在上課時非常認真、專心,同時,也堅定了我上好政治課的信心。
二、把“灌”變為“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著“板、散、死”的現象,有的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當作枯燥的條文,以“原理加例子”的方式進行簡單解釋,而講不清理論自身的難點和現實對理論提出的疑問;還有的把理論當作說教的材料,照本宣科地“唱獨角戲”,這些錯誤現象都是由于教師講得太多、太生硬,一味地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新教學方法的體系中,要求教師應在“導”字上下功夫,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由“讓我學”變為“我要學”。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在講授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并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使之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提高思想,形成覺悟和能力,實現知行的統一。
比如,在全國技工學校德育第三冊“職業道德養成的途徑和方法”這一課內容教學中,在學生自薦和科代表推薦下,我選了幾名比較合適的學生,先給他們分配“教學任務”,再由他們以組長的身份去組合人員,然后精心指導他們參考有關教學資料,理清教學思路,再去找相關事例來加以分析論證,對教學的過程和板書做出設計。經過周密的準備,上課的情況比我預想的還要好,學生不僅將知識點講得深入淺出,而且采用了案例分析、小品表演、討論談話、幽默諷刺等恰當的手段和方法,使簡單的內容上得有血有肉。通過這小小的換位調整措施,聽課的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得津津有味,講課的同學經過親自上課,既鍛煉了自己的綜合能力,體驗到上好一節課的成功感,同時也對平時老師教學勞動的艱辛油然而生更多的理解和尊敬。
三、改進教學手段,提高學習興趣
現代化教學手段,能生動地呈現出政治理論的內在活力。在政治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借助它的聲、形、色,創建出與課堂教學相適應的情景和意境,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誘發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熱情。因為思想政治課教學時間緊,內容抽象,任務較重,所引用的材料事例和歸納總結的圖示、圖表較多,所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使知識由“死”變“活”,由“靜”變“動”,由“抽象”變“直觀”,學生直接可從聲、形、文等多方面去理解掌握知識。這樣將會事半功倍,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同時,要提倡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教學,注意研究分析社會熱點,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活躍教學氣氛,啟發學生思考。
總之,思想政治課教學正展示其無限的生機和活力,隨著新知識、新科技的出現,為思想政治課教學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和優勢。作為政治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潛心備課工作,運籌教學方略,講究提問設計,發揮教育機智,推敲教學語言,增強心理素質,不斷提高課堂駕馭能力,不斷創造新的教學方法和育人途徑,從而真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孟慶男.論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魅力[J].課程#8226;教材#8226;教法,2002,(6).
[2]何東玲.思想政治課教學回歸生活探索[J].素質教育大參考,2004,(3).
[3]金朝霞.提高思想政治課實效研究.中學課程輔導 教學研究,2009,(6).
[4]許必芝.淺談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中國人民教師,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