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動詞化作動詞化具有十分豐富的意義。在情景性較強的文體和社會生活場合中被廣泛地應用。研究動詞化的話語轉換效果,揭示出在敘事過程中,動詞化通過句法詞性的轉換所實現的語義改變和表達效果。
[關鍵詞] 動詞化 名詞化 話語轉換
動詞化是把不是過程的成分當作過程來處理(take non-process as process)。它同名詞化一樣,是產生于詞匯語法層和話語語法層的張力。作為語法隱喻研究的一個側面,動詞化長期是名詞化語法隱喻研究的附庸,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然而,動詞化具有十分豐富的意義。在情景性較強的文體和社會生活場合中被廣泛的應用。本文研究動詞化的話語轉換效果,揭示出在敘事過程中,動詞化通過句法詞性的轉換所實現的語義改變和表達效果。
一、動詞化的界定
1.語義層
動詞化是指名詞、形容詞、介詞、連詞或其它詞性的詞,在小句中取得動詞意義的現象(其中,討論的更多的是介詞和連詞,無人稱形式動詞化現象)。動詞化現象發生后,語義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名詞動詞化使名詞原來指稱的事物概念界限變得模糊,形容詞動詞化使形容詞原來指稱的事物屬性由靜態變為動態,介詞連詞的動詞化使原來所表達的時間關系,因果關系,條件關系等等變為過程,而且增加了動作的施與者和承受者,產生動詞的意義。
由于動詞在語義上體現出生活活潑的特點,其運用文體和場合大多情景性較強。在一些非正式文體和場合中,如小說、電影、廣告、娛樂新聞或日常口語等,動詞化被廣泛使用。比如,現在人們常常說的“百度一下”,其中的百度,本來是一個搜索網站,屬于名詞概念。但用在這里,就已經表達了動詞的意思,相當于是“用百度搜索一下”。搜索這個動作的概念已經由具備搜索功能的“百度”所代替。
2.形式層
動詞替代其他詞類,表達一般不是由動詞表達的意義。具體說來,動詞化指原本是名詞、形容詞、介詞、連詞或其它詞性的詞在句子結構中轉而用做動詞的轉化過程。原本具有可以充當表語、賓語、定語、狀語等的詞類,在句子中具有動詞的語法功能,也就是作謂語或非謂語動詞。有的句子由原來的各類詞性所在的復合句變成施事-行為-受事的主謂賓簡單句結構,有的句子由原來的主句從句變為了簡單句,原來兩個或兩個以上一致式小句所包含的信息被揉進了一個小句。非一致式小句顯得更為凝練,同時信息容量也被擴大了。如:
[1a]The strike took place last Monday. The party conference was held at the same time.
[1b] The strike was timed to coincide with the party conference.
上面第一個例句中,介詞短語at the same time通過動詞化處理,變成timed to coincide with。本來靜態的描述行為發生的時間變成了動作行為。動詞化的句子略去了原來兩個句子中的謂語:took place,was held。兩個一致式小句變成了一個非一致式小句,最直觀的變化是字數變少了,更為凝練。
二、動詞化的話語轉換研究
“話語轉換”指的是說話人在傳達其觀念意圖時,通常會進行某種話語轉換,即以蘊涵政治指向的話語替換所謂中性的話語。句子的主語謂語的選擇都離不開作者的主觀目的。哪一種過程被挑選為句子的謂語;是施動者還是受動者被挑選為主語;人物的命名和描繪體現了何種評價或何種帶評價性的歸類,等等。不同的語言組合能給讀者造成不同的印象。動詞化是在語義層和形式層都有所轉化的統一。下面對動詞化的話語轉換作基本探討:
1.揭露施事主體,暴露價值取向
銷售電子產品大亨聯想集團的廣告語是“讓世界一起聯想”。百度搜索公司的“有問題百度一下”和雅虎搜索的“你今天雅虎了嗎”,三則廣告都有異曲同工之妙。把各自公司的品牌轉化為動詞。句子簡潔,句中動詞具有強烈的動態效果,呼喚消費者的參與。這三則廣告,將各自品牌作為動詞,話語直接面對的是消費者,使消費者直接成為施事者,公司產品成為受事者。這樣的句子通過動詞化的巧妙轉換,使人一聽,就能喚起內心的欲望,去體驗這樣一個品牌。
商家就是利用動詞的這個特點和動詞化的話語轉換催起的人們對品牌的體驗心理,以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實現盈利目的。而實現此目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在廣告語中將品牌動詞化為一個行為,呼喚消費者的參與。
2.文學作品中豐富語言的表現力,豐富人物的形象
先看一個例子:
[2a]老木匠把話說完,一使勁,把煙斗里的煙灰全都“噗”了出來(曹文軒《田螺》)。
如果取消其中的動詞化策略,句子則變為:
[2b]老木匠把話說完,一使勁,把煙斗里的煙灰全都吹了出來,發出了“噗”聲音。
兩個句子一比較,我們就知道,句子中將擬聲詞“噗”做了動詞化的處理,文本意義也發生了輕微的變化。描述出來的老木匠吹煙灰的動作更加生動,同時文字描述也更加精煉,給人一種動態的畫面感,同時對老木匠的情緒渲染也更有力度。
由此可見,動詞化在文學作品中的恰當運用,凸顯語言生動的表現力,使敘述的人物或敘述對象更加形象更加豐滿,精煉的文字也給讀者更大的想象空間。
3.由靜態變為動態情勢,將邏輯關系變為過程
[3a]There were strong winds. And in the meantime there was a heavy rain.
[3b] Strong winds were accompanied by a heavy rain.
[4a]Because he was careless,a traffic accident occurred.
[4b]His carelessness caused a traffic accident.
[4a]例句中,由介詞短語in the meantime表達的時間關系和[5a]例句中,由連詞because表達的因果關系通過動詞[4b]中accompany和[5b]中cause動詞化,轉換成了過程的表達。將本來靜態的情勢變成了動態,使語言和語言所反映的現象也處于一種動態的變化之中。這樣的變動,在語言上顯得更富有張力。邏輯關系雖然嚴謹,但在一定程度上,亦步亦趨的推理,束縛人的想象力。動詞化的句子,在要求更富有表現力的作品中。比如,文學作品、廣告、影視或口語中運用,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結語
本文研究了動詞化的話語轉換效果,揭示出在敘事過程中,動詞化通過句法詞性的轉換所實現的表達效果:凸顯施事主體,豐富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將句子邏輯關系變為過程。這三種效果都有加強句子表達張力的效果。可見,動詞化由于其話語轉換的功能,在富有表現力的文本諸如廣告、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常晨光,丁建新,周紅云.功能語言學與語篇分析新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熊沐清.從話語轉換與春秋筆法看英漢敘事策略[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6).
[3]朱永生.名詞化、動詞化與語法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2).
[4]嚴世清.語法隱喻理論的發展及其理論意義[J].外國語,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