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類培養已成為高校改革的趨勢,這種培養模式有利于學生的專業深入和創新發展,但也給學生帶來專業選擇、學業規劃等方面的壓力,輔導員應對此開展針對性的工作,指導學生選擇專業、開展學業生涯規劃,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 大類培養 輔導員 專業指導 學業規劃
一、大類培養對學生的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和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高等教育教學正朝著綜合化、信息化、多元化、個性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為了順應社會發展對“寬、專、交”人才的需求,“按大類招生,按大類培養”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高校教學教育改革的趨勢和方向。這種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是將相同或相近學科專業合并,按一個大類平臺招生,學生進校后通過一至兩年的通識教育和大類平臺課程學習,在進一步了解專業和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根據“雙向選擇”原則確定合適的專業方向。按大類培養的模式改變了以往專業劃分過細、口徑過窄、人才創新能力不足的局面,突出了“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有特長”這一素質教育的特點,是培養復合型高素質創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按專業招生的模式下,學生在高中畢業填報高校志愿時選擇專業,這時候的學生對專業了解甚少,往往會順從家長、老師的意愿決定專業而非自己的理性選擇,具有較大的盲目性;而在大類培養環境下,學生通過一至兩年的基礎知識學習,逐步對專業和學科加深了認識和理解,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客觀條件,自主選擇喜愛專業。相比之下,按類培養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寬廣扎實的基礎,使學生入學后不會因所選專業的束縛,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學得更寬廣、更深入、更交叉,從而形成寬基礎、交叉復合的知識結構,更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專業深入和創新發展。
二、大類培養對學生的挑戰
然而,這種新的培養模式也給學生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學生需要學會選擇,從眾多的學科專業中挑出適合自己發展的專業;學會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涯,主動學習、力爭上游,以便能順利進入自己心儀的專業學習。面對諸多的專業選擇,面對更加多樣化的發展方向,學生們的心態也發生著一些變化,心理壓力普遍加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對專業的困惑。以浙江大學2008級本科生為例,僅工科平臺就包含了13個院系的31個專業,部分專業名稱相似。面對琳瑯滿目的專業介紹和培養方案,習慣了被安排的學生們往往會不知所措,“我該選擇什么專業”成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學科之間的差別、發展前景、就業趨勢等問題困擾和左右著他們的決定。據調查,專業選擇問題已成為大類培養環境下的學生最困惑的問題。
2.對學業的焦慮。進入同一所大學的學生,其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基本都在同一水平線上,學習競爭壓力增大,特別是重點院校的學生,高中原有的優越感消失,加上大學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與中學階段完全不同,學生們特別是大一新生普遍感到學習的不適應,從而產生對大學學業的焦慮感。而這種焦慮在大類培養環境下更為明顯,因為學生們在大一下半學期或大二面臨專業選擇,盡管目前的專業選擇以尊重學生的意愿為原則,但由于教學資源的限制,并非每一位學生都能進入自己心儀的專業學習,一些“熱門”專業不得不通過學業成績排名來最終確定“入選”的學生。由于專業選擇帶來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了大學新生對學業的焦慮。
3.對未來的迷茫。當代大學生是善于思考的一代,一些獨立性較強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初就開始計劃自己大學畢業之后的發展道路。而在大類培養環境下,由于專業的不確定性,加大了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大學畢業之后是讀研、出國或是工作,不同的專業學科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這些決定。不少學生在缺乏專業歸屬的情況下對自身未來發展感到迷茫,不能也不愿做出科學理性的發展規劃。
三、對輔導員工作的新思考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教育部2006年7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已經對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和任務給出了明確的定義。
在大類培養體制下,面對學生出現的新特點和新問題,輔導員老師也應順應形勢、加強思考,有的放矢開展工作,筆者認為新的培養模式下輔導員工作應特別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指導專業選擇。大類培養體制下,專業選擇問題已成為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學生選擇專業的關鍵是需要有效的指導。作為和學生接觸最多的老師,輔導員應成為學生專業指導的重要力量,在學生選擇專業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這就對輔導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輔導員不僅要具備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也要有一定的專業背景知識,了解學科前沿動態,與學生在專業上有共同語言。目前,大多數輔導員所學專業和所帶學生的專業并不一致,這就要求輔導員在工作之余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增強在學生中的信任感和影響力,在指導學生選擇專業的同時也為開展其他學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引導學業規劃。大學生學業規劃是一個近年來才提出的新理念,是一種新型的人才成長觀念,在大類培養環境下更應盡早引導學生進行學業規劃設計,讓學生及早明確自己的學業目標,在充分了解自身學什么、怎么學、什么時候學等問題的基礎上制定學業發展計劃。一份科學的學業規劃可改變學生以往被動學習的局面,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對倡導健康向上的優良學風也有積極作用。輔導員不僅要讓學生制定學業規劃,更要引導學生如何科學規劃。要遵循學業規劃的主體性原則,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在學業規劃中要避免目標具體性欠缺和方向性缺失。此外,輔導員老師要特別引導學生認識到,學業規劃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據目標的完成度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完善。
3.重視心理健康。作為教育模式改革的試金石,學生們面對專業選擇和學業壓力會出現各種情緒波動和心理問題,需要一個調整和適應的過程。這個時候的輔導員工作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在網絡通訊發達的今天,我們仍不可忽視與學生的面對面交流,這是發現學生心理問題的最好方式;同時要充分利用學校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團體輔導、朋輩輔導和自我教育等各種方法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解決思想上、心理上的問題。
作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產物,大類培養帶給學生、教師和學校工作的影響和變化必然是多方面的。和學生聯系緊密的輔導員工作也將隨著高校改革的深入不斷發展和變化,需要我們不斷思考、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謝桂紅.強化通識教育推進大類培養.中國大學教育,2008,(3).
[2]石函玉.高校大類招生下學生專業選擇的問題研究.科技信息.
[3]王京芳.院系按專業大類招生和培養的改革與通識教育.現代教育科學,2007,(1).
[4]孫艷京.專業大類招生環境下工科類本科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高等農業教育,2008,(8).
[5]溫多紅.大學生學業規劃的國際借鑒及目標有效性分析.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