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對當前高校大學生黨員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 大學生黨員 教育管理 方法策略
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大學生申請入黨的比例逐年上升,在校大學生黨員隊伍的規模也相應擴大。大學生黨員是黨新生骨干力量的重要來源之一,他們思維活躍、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跨入社會后,將成為黨的后備軍和黨的干部的重要來源。因此,加強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提高大學生黨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高校保持穩定和發展,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所必須采用的途徑之一。這就需要高校在認真抓好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不斷為黨輸送新鮮血液的同時,也應注意當前大學生黨員存在的問題,認真分析問題產生原因,積極探索教育管理的方法和對策。
一、大學生黨員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部分大學生入黨動機不純
當前,在校大學生與社會聯系緊密,社會的某些不良風氣必定會影響他們,同時社會又處于轉型多變時期,社會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逐漸多元化,少數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表現出較強的功利性。
2.部分大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不夠堅定
堅定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是凝聚人心、催人奮進的偉大旗幟。目前,高校學生黨員數量日益增多,而從事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師資力量薄弱。多數教師黨員不愿意承擔學生黨員的教育和培養工作,從事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專職教師很少,主要工作都落在從事學生工作的輔導員和少數黨務干部身上。輔導員和黨務干部的日常工作十分繁雜,很難把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特別是黨員入黨后教育作為工作重心,再加上多數輔導員是入校不久的“新手”,缺乏工作經驗,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相對滯后。二是黨員的理論知識學習不夠。大學生黨員在校期間,一般比較專注本專業知識學習,大多數學生黨員也比較熱心各項社會工作,對黨的理論學習在思想上普遍重視不夠。又由于黨員教育聯系實際不夠,教育形式又缺乏創新性,最終導致他們對黨的理論一知半解,對黨的認識缺乏理論高度。三是學生黨支部“三會一課”制落實不夠。有些高校把學生黨員發展重心放在數量增長上,院系黨總支和學生黨支部工作開展不到位,班級學生黨支部書記多為高年級學生擔任,缺乏工作熱情,支部“三會一課”制落實不夠。導致學生黨員在思想上存在各種模糊認識,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盡管組織上入了黨,但思想還處于游離狀態。
3.部分大學生黨員的黨性觀念不強
盡管大學生入黨需要參加院系舉辦的黨校培訓班,培訓期間也能有計劃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及黨的基本知識等,經過短期的培訓,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質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在堅持“知”與“行”的統一問題上,學校不夠重視,對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和手段落后,沒有利用現代化網絡等先進技術和設備創新教育模式,僅僅停留在“聽報告、讀文件、集體討論”的水平上。黨員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很難激發大學生黨員的學習興趣,學生黨員雖然組織上入了黨,但對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政治任務理解不深,追求名利得多,義務奉獻得少,貪圖享樂得多,艱苦奮斗得少。對黨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認識不到位,當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往往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斤斤計較,缺乏為人民服務意識。
二、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與策略
1.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隊伍建設
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必須有一支強勁的管理隊伍作支撐,努力選拔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高水平、能力強的工作隊伍勢在必行。高校院系要根據學生黨員人數配備部分專職黨務干部,從事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在《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高校黨的建設》一文中指出:“各級黨委、各有關部門和各高校要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高校基層黨務工作者,建立完善激勵和保障機制,在業務培訓、職稱評定、收入待遇和評選先進等方面,充分考慮他們的具體情況和實際貢獻,使他們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高校應在政策上給予支持,發揮好、保護好黨務工作者從事教育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豐富大學生黨員教育形式
針對當前部分大學生入黨動機不純,功利主義現象嚴重的現象,黨組織必須充分利用黨校和學生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各種教育活動。比如,定期舉辦各種培訓班、研討班及民主生活會,切實落實學生黨支部的“三會一課”制度,組織學生黨員深入學習科學理論和黨的知識,通過學習循序漸進地校正大學生黨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黨性原則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內化為學生自己的信念和行動,真正做到思想上入黨,端正入黨動機;組織學生黨員為革命烈士掃墓,瞻仰烈士紀念碑,舉辦各種有教育意義的黨的革命歷史圖片展,觀看優秀戰爭影片,到紅色革命根據地開展社會調研等;舉辦以黨的知識為主題的辯論賽、演講賽和知識競賽,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黨的知識教育;根據學生專業特點組建學生黨員義務服務隊,如計算機專業學生組成義務電腦維修服務小組,音樂藝術專業學生組成義務演出小組等。
3.建立大學生黨員示范、評價和監督機制
在學生黨員中樹立良好的黨風,建立示范機制。在教學樓、宿舍樓內醒目的地方設置黨員展示欄,將所有學生黨員的照片和基本情況進行展示,在學生中公開學生黨員的身份,讓學生黨員明確自己的職責,提醒學生黨員時時牢記自己是一名黨員,督促他們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想同學之所想,急同學之所急,用良好的黨員形象感染身邊的每一位學生,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真正起到先鋒模范作用。評價一名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僅要看學習成績,還要看在學校的綜合素質。積極鼓勵引導大學生黨員參與學風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班級、校園宿舍衛生、幫扶同學等工作,實行黨員文明示范崗、黨員文明示范宿舍、黨員責任區掛牌制度;開展黨員一對一幫扶、專業技能幫扶小組等活動,以此來約束和規范大學生黨員的行為;積極樹立和宣傳典型,讓大學生黨員感受優秀黨員的魅力。
總之,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高校在大學生黨員發展數量上升的同時,要提升學生黨員的質量,要充分認識當前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努力探索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新方法,尋求新思路。只有這樣,才能保質保量為黨組織輸送高素質的骨干人才。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
[2]李源潮.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高校黨的建設[J].求是,2008,(4).
[3]王鳳和,高文祥.關于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狀況與對策[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3).